-
公开(公告)号:CN11846012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46065.X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无锡学院 ,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金刚石复合导热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电子封装技术领域,在烧杯中取水玻璃溶液加入MgO搅拌得溶液A,将60μm、20μm、10μm三种粒度的金刚石粉末与溶液A搅拌得到溶液B,将溶液B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常温抽真空后以80℃固化12h,冷却后脱模,得到制备好的金刚石复合导热胶;通过将金刚石研磨成金刚石粉加入到导热胶中形成金刚石复合导热胶,由于金刚石硬度大且导热胶具有固化速度适中的特点,由此在导热胶固化后能够为光放大器提供稳定的结构,不会受温度因素对波导层经行挤压,这样保证了其具有很好的粘合性,能够粘合半导体光放大器中的波导层与覆盖层,光芯片的上表面和外壳等。
-
公开(公告)号:CN11749893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35300.8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德州供电公司 ,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079 , G07C1/20 , G01S19/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巡检核查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的光缆巡检核查系统。包括光缆振动感应仪、多通道光开关和移动终端,光缆振动感应仪用于对光缆进行巡检和故障定位;多通道光开关用于实现光缆振动感应仪对光缆的并行探测;移动终端至少包括安全验证模块、定位模块和显示模块,定位模块用于获取巡检人员实时位置坐标数据,并基于位置坐标数据绘制巡检人员的运动轨迹曲线图,显示模块用于对探测数据和巡检人员的运动轨迹进行显示。通过光缆振动感应仪,在光缆巡检过程中,同步采集了光缆质量信息,并通过多通道光开关将需要巡检的线路接入系统中,在巡检过程中,直接控制光开关切换,实现对多根光缆的巡检,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76540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111161062.7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原边反馈有源钳位反激变换器的自适应软开关控制系统,涉及隔离型变换器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主拓扑电路和闭环控制环路;主拓扑电路在变压器副边增加辅助绕组,辅助绕组两端通过两个分压电阻进行电压采样,将绕组电压的反馈电压输入至闭环控制环路;在主开关管与地端之间增加电流采样电阻,并将采样电阻电压输入至闭环控制环路;闭环控制环路包括原边电流检测模块、辅助绕组检测模块、死区时间计算模块和PWM驱动模块;死区时间计算模块根据输入端接收的各个时间信号和电流信号计算主开关管和辅助开关管控制信号的死区时间;该系统与受控的开关电源连接构成一个闭环,实现两个开关管的ZVS,减小开关损耗,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17172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1710595244.2
申请日:2017-07-20
Applicant: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25 , H04B10/291 , H04B10/293 , H04B10/29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复合共用泵浦源的无中继传输系统,具有两个相反的传输方向,包括:位于该传输系统一侧的第一发射端、第一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一复合泵浦源、第一接收端、第二信号泵浦合波器;位于该传输系统另一侧的第二接收端、第三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二复合泵浦源、第二发射端、第四信号泵浦合波器;第一发射端和第二发射端分别用于产生正向和反向两个传输方向的信号光;第一复合泵浦源和第二复合泵浦源均包括1阶泵浦源、2阶泵浦源、3阶泵浦源,分别用于产生1阶泵浦光、2阶泵浦光和3阶泵浦光;本发明提升了无中继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节约了系统传输成本,也可以提高传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27044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78710.8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无锡学院 ,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光放大器和石墨烯的散热阵列微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半导体光放大器芯片、石墨烯散热基板和热沉,所述半导体光放大器芯片的下表面与石墨烯散热基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一键合层进行键合,所述石墨烯散热基板的下表面通过第二键合层进行键合。本发明采用二维石墨烯材料,其热导率为2000‑5000 W/m•k,可以大大提高SOA散热能力;同时,对键合面采取了独特的微型阵列结构处理,可至少增大20%左右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热传递速率;本发明改善了SOA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了SOA的性能和可靠性,为5G时代的光纤通信发展增加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7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49048.1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293 , H04B10/564 , H04J1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放大器的ASE功率谱调控方法及系统,具体地,所述ASE功率谱调控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多波光放大器正常增益控制时的增益控制参数;基于所获取的增益控制参数,获取所述多波光放大器在所述增益控制参数下的典型噪声指数NF谱线与增益曲线;基于所获取的典型噪声指数NF谱线以及增益曲线,配置对多波光放大器进行ASE功率谱调控时的目标功率;基于目标功率配置所述多波光放大器的工作状态,并使得多波光放大器输出的ASE功率与目标功率相一致。本发明能将ASE功率谱的波形快速调控至与增益谱的波形接近,并可对ASE功率谱的功率斜度进行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17478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84247.4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07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长距光模块接收光功率监测范围的校准方法。其包括:将超长距光模块配置处于外部校准状态;对每个入光功率校准点进行采样,得到每个入光功率校准点相对应的入光校准采样值;基于上述入光功率校准点的功率转换到在计量单位μW下的入光校准转换功率,且对入光校准转换功率与入光校准采样值进行曲线拟合,以在拟合后得到拟合参数以及基于所述拟合参数下的监测拟合曲线;将上述的拟合参数写入超长距光模块的寄存器内;对上述的超长距光模块进行校准后的校验,其中,若校验不满足SFF‑8472协议,则调整上述的校准过程,直至校验满足SFF‑8472协议。本发可将超长距光模块的接收光功率监测范围从‑40dBm提升至‑50dBm。
-
公开(公告)号:CN107196180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1710533741.X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S3/091 , H01S3/0915 , H01S3/094 , H01S3/0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级联远程光放大系统,包括光发射装置、2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前端复合泵浦源、2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后端复合泵浦源、光接收装置;光发射装置用于产生该系统的输入信号光;前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1段前端旁路光纤连接第1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1的第二输入端;前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2段前端旁路光纤连接第2个前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2的第二输入端;后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1段后端旁路光纤连接第1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RGU1的第二输入端;后端复合泵浦源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2段后端旁路光纤连接第2个后向远程增益模块RGU2的第二输入端;本发明传输距离远,增益平坦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47357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82702.X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073 , H04J1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行器前传系统反射串扰影响的快速评估方法,涉及光通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基于环行器前传系统的DU侧作为本端、AAU侧作为对端,在用于解波光信号的本端多路复用器的任一接收端连接功率测试设备;基于功率测试设备获取接收端的反射等效影响因子,定义为对端发射光信号到达本端接收端的功率与相对应的本端发射光信号的反射光信号到达本端接收端的功率差;比较反射等效影响因子与预定条件下的阈值大小,来评估反射光信号对基于环行器前传系统的影响权重,进而判定传输线路是否满足设计或者施工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45984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082670.3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无锡市德科立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B10/25 , H04B10/2507 , H04J1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行器前传系统的防串扰优化配置方法,涉及光通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控制AAU侧和DU侧的对应发射光信号的中心波长的偏差至少在0.4nm以上,则反射等效影响因子在预定条件下的评估阈值与原定评估阈值相比变小;或者,根据反射等效影响因子,调整AAU侧和DU侧的对应发射光信号的功率差,功率差越大,则反射光信号对基于环行器前传系统的影响越小;两种方法均可以提升基于环行器前传系统对线路反射串扰影响的容忍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