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0448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852384.X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牡丹中参与花青苷转运和积累的GST基因及其应用,从牡丹(P.suffruticosa)中分离和鉴定出一个参与花青苷转运和积累的GST基因,其在花青苷转运和积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丰富牡丹花朵红色性状的转基因材料库,为未来培育和调控牡丹红色性状花朵的分子育种提供了有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951039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1339433.6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欧杂种榛授粉树配置栽培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根据田间授粉法和荧光显微法多年积累数据,选出可与‘达维(育种代号84‑254)’授粉亲和的品种,根据授粉品种的越冬性、授粉亲和性和雌雄花序花期相遇等因素,将‘达维’在各栽培区的授粉树进行相应的配置。为确保安全的授粉距离,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的栽植距离最远应在15m左右。不同株行距的榛园,按照特定的方法进行配置栽培,从而获得一种良种比率高于82%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根据授粉亲和性及授粉品种的越冬性、花期相遇等指标,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授粉树的配置,从而确保了榛园主栽品种的良种比率,达到了平欧杂种榛栽培提质增效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5302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00349.0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榛仁的贮藏保鲜方法,包括:在果苞开始出现“黄绕”、榛仁含水量35~40g/100g FW的时间段分品种、分批次采收。采收后尽快脱苞、脱壳、挑选、分级、预冷处理。分选好的鲜榛仁置于1~3℃预冷库或预冷场所3~4天,最后进行包装、入库、堆码,‑1~0℃条件下贮藏。本发明通过控制鲜榛采收成熟度、贮藏温度和包装方式,使鲜榛仁在采收后的贮藏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避免鲜榛仁失水、失鲜、失味、褐变及营养物质损失等品质劣变发生,延长贮藏保鲜期,满足鲜榛仁品质保持与延长市场供应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36199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011260123.0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贵州大学
IPC: G01B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植物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及其应用。将手机拍摄的冠层投影面积计算得到投影面积真实值,所得投影面积真实值与所拍摄地面积的比值即是LAI值。本发明植物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简单方便,且该具有可操作性强、准确性高和有效性好,适用于大田环境下生长良好、排列规则植物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18173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974496.7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杨树根原生质体的复合酶液,该复合酶液括以下组分:纤维素酶RS、果胶酶Y‑23、2‑(N‑吗啉基)乙磺酸(MES)、甘露醇、CaCl2、KH2PO4、MgSO4和KNO3;其中,纤维素酶RS的质量浓度为3±0.2%(w/v),果胶酶Y‑23的质量浓度为1±0.2%(w/v)。根据杨树根细胞的细胞膨压高、细胞壁果胶含量高等特点,通过合理地选择酶解能力更强的酶,调整用量等措施,有效地制备了杨树根原生质体,并且杨树根原生质体的存活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85386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72532.4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与缩短落叶松育种周期相关的蛋白及其应用,属于变异或遗传工程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缩短落叶松的育种周期和/或开花时间。本发明所提供的与缩短落叶松育种周期相关的蛋白质的名称为LaDAL1,其氨基酸序列为序列2。该蛋白质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序列1。本发明通过构建LaDAL1的过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获得了LaDAL1过表达拟南芥株系,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LaDAL1过表达拟南芥株系的抽薹、开花和停止生长的时间均显著提前,说明LaDAL1促进了拟南芥生命周期的运转,具有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的功能。本发明可用于林木遗传育种改良。
-
公开(公告)号:CN113388528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110659213.5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C12N1/14 , C09K17/14 , C12R1/645 , C09K101/00 , C09K10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地表球囊霉菌、用于盐碱地修复的组合物和盐碱地修复方法,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地表球囊霉菌,保藏编号为CGMCCNo.14546,在盐分千分之八的盐碱地土壤中对先锋植物具有良好的根系侵染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先锋植物在盐碱地的成活率,提高土壤修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63489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450630.3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潍坊市林业发展中心
IPC: C12N1/20 , C12N1/14 , A01N63/36 , A01N63/30 , A01N63/28 , A01N63/20 , A01N63/22 , A01P21/00 , A01C1/06 , C12R1/465 , C12R1/01 , C12R1/80 , C12R1/1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组合物,包括耐热链霉菌、产左聚糖微杆菌、产紫青霉、地衣芽孢杆菌和嗜热侧孢霉菌。本发明将耐热链霉菌、产左聚糖微杆菌、产紫青霉、地衣芽孢杆菌和嗜热侧孢霉菌组合,真菌和细菌协同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加速凋落物的分解,而且还不会与环境中的微生物发生拮抗效应,能够较稳定的在环境中存在。
-
公开(公告)号:CN11460616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447769.2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青岛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C12N1/14 , C09K17/40 , C12R1/10 , C12R1/465 , C12R1/01 , C12R1/66 , C12R1/80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恢复的复合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采集我国北方典型的海岸带植物和土壤样品,测定了微生物,把植物和土壤的微生物联合进行了网络分析,解析出了一个核心微生物组;通过不同微生物的复配得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有利于退化滩涂植被建立,发芽率高,同时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且恢复成本低。由本发明实施例可知,使用复合菌剂的试验组相对于不使用复合菌剂的对照组,发芽率提高了17.6%,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41.5%。
-
公开(公告)号:CN11458020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384124.9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Q10/06 , G06Q50/02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杉木大径材潜在生产能力的判断方法,包括:S01、针对待分析的目标地区,获取目标地区的第一土壤因子和/或年降水量;所述目标地区为杉木的分布区域内的一个立地;所述杉木的分布区域包括中亚热带东区、中亚热带中区、南亚热带;S02、根据所述目标地区的第一土壤因子和/或年降水量,采用预先建立的第一综合立地指数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或第二综合立地指数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获取的该目标地区的立地指数;S03、判断所述目标地区的立地指数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获取判断结果,并根据该判断结果确定当前目标地区生产大径材杉木的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