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18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85785.0
申请日:2024-11-2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C02F3/34 , C02F3/10 , C02F7/00 , G01N33/18 , H02J7/35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染河流的浮标式净水系统及方法,污染河流的浮标式净水系统包括承载座和净水组件;净水组件包括防水壳、蓄电池、远程控制器、水质监测设备、四个生物挂膜机构、鼓风机、分流管和两个升降曝气机构;生物挂膜机构利用生物蜡挂膜技术,对水体进行处理;升降曝气机构可以根据水深,调整曝气深度,使得尽量从较深的地方曝气;鼓风机用于通过分流管给两个升降曝气机构供气,为生物挂膜机构上的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满足脱氮、除磷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整体较小,为一个小型浮标,组装好之后放入到水中即可使用,可以降低成本、操作简单且使用灵活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29032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34843.1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湖试验水体一体化模拟装置及方法,该河湖试验水体一体化模拟装置包括水槽主体,试验水体切换系统,水体工况调控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图像采集系统和远程终端;水槽主体用来形成水槽,存蓄试验水体;水体工况调控系统用来监测并调控试验水体的温度、水位、流速和水质,使试验水体达到预设的模拟工况;水质监测系统用来监测试验水体的水质参数数据,并上传远程终端;图像采集系统用来采集模拟试验过程中试验水体的图像和/或视频数据,并上传远程终端;试验水体切换系统用来将试验水体在河流型水体和湖库型水体间进行切换。本发明可进行河流型水体和湖库型水体的切换,一套装置即可模拟不同类水体的水污染情况;且模拟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83983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06928.2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C02F7/00 , C02F1/50 , C02F3/34 , C02F1/52 , C02F1/461 , C02F3/32 , C02F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对湖库蓝藻水华的综合应急处置方法,主要包括动态监测与预警、数据上报、分级响应、技术包筛选、湖库分区、精准防控技术、后勤保障和经验总结等步骤。该综合方法强调了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实时数据收集与分析,确保能够在蓝藻水华初期迅速做出反应,接着根据蓝藻水华的严重程度和扩散趋势,实施分级响应,确保响应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适用性和效率,如扬水曝气、微电流电解、生态扰流、除藻船物理除藻、微生物灭藻剂及藻类絮凝沉降等,实现多技术的协同作用。同时,建立了分区治理体系,根据湖库特征将其分为不同区域,并对应不同的响应级别,提供了详细的处理方案。在处理应急事件后,进行全面经验总结,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患意识,确保类似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对湖库蓝藻水华问题的全面、科学且高效的综合应急方法,为湖库水环境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44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026702.1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污染物识别预警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河道、拦河闸或大坝上安装高清摄像机,间隔一段时间拍摄闸坝前污染物图像,传输至计算机;读取室外传输至计算机上的图像,经过聚类分析,提取图像主要污染物颜色,计算主要污染物颜色与数据库中污染物色域RGB之间的色差,对比设定的色差阈值,确定污染物颜色;利用2组公共点图像像素坐标及实际平面坐标,进行比例换算,计算出当前污染物面积,对比设置的污染物面积阈值,判断污染面积是否超过临界值,实现监测预警。本发明对河道或闸坝前污染物,实现实时在线、无人值守监测及预警,减少相关管理部门巡河人力物力成本,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58515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110867294.8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2B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部可拆卸的升降型浮式围隔装置,包括浮漂单元、围隔主体和支撑杆,所述浮漂单元为四方形,围隔主体顶部与浮漂单元相连,浮漂单元固定于支撑杆,围隔主体四面的底部设有卷边,内部装有填料袋,填料袋内装有重物,保障卷边可埋于水底的泥层中,支撑杆下端插入水底泥层以稳定围隔主体,所述围隔主体上端开口且位于水面上方,围隔主体底端设置可拆卸面,可拆卸面通过第一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与围隔主体底端连接;围隔主体竖直四面的结合处设置第二全封闭水气密封拉链。本发明的装置操作便捷,不需要添加额外设备,基于试验水体深度可自主调节设置围隔高度,同时围隔底端可拆卸,能够满足不同试验场景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50270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1541374.9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底泥种源蓝藻复苏的抑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定位:于蓝藻越冬期和复苏前期,分析检测浅水湖泊底泥是否含有“种源”蓝藻,从而选定作用区域;微电流电解:将微电流电解单元连接的电极板直接插入0‑4cm的底泥层中,针对底泥中处于越冬期和复苏前期的蓝藻“种源”进行原位抑制,以控制蓝藻复苏向含“种源”蓝藻的浅水湖泊底泥通微电流;微纳米曝气:对微电流电解单元的电极板周边使用微纳米曝气单元进行微纳米曝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底泥种源蓝藻复苏的抑制装置。本发明以微电流电解技术为主,辅以微纳米曝气技术,抑制越冬期和复苏前期蓝藻生长,以实现预防蓝藻水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96168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248372.6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71/68 , B01D61/002 , B01D67/0079 , B01D69/12 , B01D71/02 , B01D71/5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化改性薄层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过程为:首先通过界面聚合制备聚酰胺薄层复合正渗透膜,然后通过交替浸泡对其进行矿化改性,在聚酰胺活性层表面沉积一层矿化物,制得矿化改性的薄层复合正渗透膜。本发明制备的改性薄层复合正渗透膜具有更大的水通量、更高的盐截留率和更强的抗污染性能,而且膜制备过程简单,在水处理的众多领域具有较大的实用应用前景和商业开发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831780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10242034.6
申请日:2015-05-1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E03B3/28
Abstract: 一种高效率冷凝结露式空气取水系统,属于空气冷凝制水领域,其包括箱体和置于箱体内的加热室、冷凝室、集水净化箱、压缩制冷系统、系统控制装置。加热室和冷凝室通过导气管连接,冷凝室和集水净化箱通过导流管连接。所述压缩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散热器、吸热器、节流器。散热器设置于加热室内,用于加热外部送入的湿空气,冷凝室垂向内壁至室中心依次布置隔热层、吸热器、导热层、倒伞型冷凝网芯,所述倒伞型冷凝网芯由多个单层倒伞型冷凝网叠置、通过不锈钢杆垂向连接而成。本发明适用于淡水匮乏的某些海岛、高山、边防哨所、灾区及干旱、沙漠等地区,可有效解决当地生活用水困难问题,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64556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18155.7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27 , Y02W10/37 , C02F3/005 , C02F3/30 , C02F3/32 , C02F3/325 , C02F3/341 , C02F11/006 , C02F11/02 , E02B3/122 , E02B3/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种源藻类复苏生长的污染底泥生态覆盖毯及应用方法,属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底泥原位修复和藻类控制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底泥覆盖技术存在生态安全隐患、修复效率低以及不可重复利用等问题。所述生态覆盖毯包括薄纤维反滤层、生物-基质联合修复层、纤维织物层、快连挂钩、嵌入式基质框、浮标、锚固桩、微电流电解装置、太阳能板和电极。应用方法为分析表层沉积物中藻类休眠体和污染物的种类、浓度状况,选定修复区域,在蓝藻未向水体复苏的休眠间隙进行铺设,分析嵌入式基质框中吸附性滤料污染物含量和吸附特征,确定是否更换填料或收割植物。本发明可应用于湖泊、池塘和景观水等受污染水体的底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353317B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410636268.4
申请日:2014-11-12
Applicant: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化工废气及有毒气体的水基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废气吸入室及废气净化室,废气吸入室内设有风机装置、废气鼓入装置、以及消音装置,废气净化室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废气净化池、喷淋装置和气雾截留装置,废气净化池的底部设有气泡发生器,所述废气鼓入装置通过进气管道与气泡发生器连接,废气吸入室一侧安装有控制系统,废气净化池内还安装有反冲装置、浊度感应装置和控温装置,风机装置、废气鼓入装置、反冲装置、浊度感应装置、控温装置和喷淋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构造新颖,经济实用,安全可靠,运行维护简单,可有效净化化工废气及有毒气体中的颗粒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适用于化工厂所产生的废气及毒气治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