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冷水机组用闪蒸式油提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3478761U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20516488.4

    申请日:2013-08-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式冷水机组用闪蒸式油提纯装置,包括:压缩机、闪蒸器、集油器、第一引射泵、第二引射泵及蒸发器。闪蒸器与压缩机吸气口连通,闪蒸器的底部与集油器连通。第一引射泵的吸入端与集油器连通,第一引射泵的低压端与压缩机油箱通过第一管路连通,第一引射泵的高压端与压缩机排气口连通。第二引射泵的低压端与闪蒸器通过第二管路连通,第二引射泵的高压端与压缩机排气口连通。蒸发器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取液口,取液口与第二引射泵的吸入端通过第三管路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冷水机组用闪蒸式油提纯装置,可避免机组在小负荷的情况下出现跑油的现象,同时避免液态冷媒稀释压缩机油箱内的润滑油而使润滑恶化。

    壳管式冷凝器及制冷机组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973672U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220580273.4

    申请日:2012-1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管式冷凝器和采用该壳管式冷凝器的制冷机组,该壳管式冷凝器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该壳体上设有导入制冷剂的制冷剂入口,和出液口;在壳体内部,冷凝管束水平放置在壳体中,由多块支撑板支撑,制冷剂入口下方设置有水平放置的均气板,壳体内冷凝管束中部位置放置有与壳体水平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的导流板,插入冷凝管支撑板;该制冷机组采用了上述壳管式冷凝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管式冷凝器及制冷机组,换热效果好,可使得机组的能效大大提高,能耗降低。

    带罩壳的冷水机组和具有其的空调

    公开(公告)号:CN203907845U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20275597.6

    申请日:2014-05-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罩壳的冷水机组和具有其的空调,所述带罩壳的冷水机组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内限定有间室;和冷水机组,所述冷水机组包括多个冷水机组单机,多个所述冷水机组单机相连且设在所述间室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罩壳的冷水机组,通过将冷水机组单机设在安装壳内,使得冷水机组单机上的保温层、电控及电器元件得到保护而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延长,带罩壳的冷水机组可灵活设置在地下室或露天等环境下,而不用再采用其他保护措施,安装性能好;同时安装壳能起到隔离噪音的作用,使带罩壳的冷水机组的噪音显著降低;安装壳有美化外形的作用,使带罩壳的冷水机组的美观度提高。

    水冷式冷水机组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301349U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20770076.8

    申请日:2014-12-09

    Inventor: 张运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式冷水机组,包括多个冷水机模块,每个冷水机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冷凝器包括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一水流路,第一冷媒流路的一端与排气口相连。蒸发器包括第二冷媒流路和第二水流路,第二冷媒流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冷媒流路的另一端和回气口相连,多个冷水机模块的冷凝器并列设置且多个冷水机模块的第一水流路连通以限定出冷凝水路,多个冷水机模块的蒸发器并列设置且多个冷水机模块的第二水流路连通以限定出蒸发水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式冷水机组,减少占用面积,延长蒸发水路和冷凝水路的长度,提高换热效率,提高蒸发温度或降低冷凝温度,提升机组的性能。

    热泵机组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902334U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20526117.3

    申请日:2015-07-20

    Inventor: 陈改芳 张运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包括多个冷媒循环系统,每个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冷凝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一冷媒流路和第一媒介水流路;蒸发器,蒸发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二冷媒流路和第二媒介水流路;多个冷媒循环系统的第一媒介水流路连通以限定出冷凝水路,多个冷媒循环系统的第二媒介水流路连通以限定出蒸发水路,冷凝水路和蒸发水路的流向相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泵机组,通过设置多个冷媒循环系统,并使多个冷媒循环系统的冷凝水路和蒸发水路的流向相反,可以降低每个冷媒循环系统的压缩比以及提高每个冷媒循环系统的制热能效比,从而提高热泵机组的制热能效比,满足用户节能的需求。

    制冷系统和空调器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08088U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20282449.7

    申请日:2014-05-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和空调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相连;节流装置,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器相连;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分别与所述节流装置和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冷凝器高于所述蒸发器;旁通气路,所述旁通气路与所述压缩机并联连接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和/或旁通液路,所述旁通液路与所述节流装置并联连接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在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能够实现“零功耗”制冷,具有能耗小、制冷量大等优点。

    管壳式换热器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837532U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20231267.7

    申请日:2014-05-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进液腔、出液腔和换热腔;多个换热管,所述多个换热管设在所述换热腔内,每个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进液腔且出口端连通所述出液腔;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进液管的出口端伸入到所述进液腔内,所述进液管的出口端设置有液体均流结构,所述液体均流结构设置成用于对从所述进液管流入到所述进液腔内的液体进行均流;以及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设在所述壳体上且连通所述出液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壳式换热器,其换热管内的流量分布均匀,换热管内的冷、热负荷均匀,换热效率高,流阻降低。

    满液式蒸发器及其射流式冷媒分配器

    公开(公告)号:CN203533991U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20419117.4

    申请日:2013-07-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射流式冷媒分配器及其满液式蒸发器,该冷媒分配器包括筒体和分配构件,分配构件与筒体围合形成分配腔,筒体上还设有一根与分配腔相通的供液管;分配构件包括一个位于分配腔上方的腹板和两个分别位于分配腔两端的封板;腹板为弯折的异形板,其具有至少一个朝向蒸发器换热管的顶面和至少两个沿顶面侧边向下弯折的侧面,各侧面与铅垂方向呈一定角度,各侧面上设有多个射流分配孔;各封板的下边缘的弧度与筒体的内壁的弧度相同,且两封板上也设有多个射流分配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射流式冷媒分配器及其满液式蒸发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节约冷媒,经济环保,冷媒分配均匀,液面波动小,换热效率高,安全性好。

    可调膨胀节流装置及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2928232U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20571157.6

    申请日:2012-11-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30/7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膨胀节流装置及制冷系统,该可调膨胀节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子膨胀阀和固定节流孔板,所述电子膨胀阀和所述固定节流孔板并联连接。该制冷系统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以及液位器,通过控制器进行比较判断,对可调膨胀节流装置进行逻辑控制,控制电动执行器动作以控制球阀的开度,达到有效节流,以此提高能效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膨胀节流装置及制冷系统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廉。

    全降膜式蒸发器及冷水机组

    公开(公告)号:CN202928212U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20577159.6

    申请日:2012-11-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制冷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降膜式蒸发器及冷水机组,该全降膜式蒸发器包括由蒸发器筒体与管板构成的蒸发器壳体,所述蒸发器壳体内设置有多个降膜式蒸发管,所述多个降膜式蒸发管形成的管束通过至少一个管支撑板支撑,所述管束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分配板,所述分配板将所述管束分隔成多个管束层,最上层的所述管束层与所述筒体之间设置有气液两相分配器,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气液两相制冷剂进口管和气态制冷剂回气管,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冻油回油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降膜式蒸发器及冷水机组能真正实现全降膜式蒸发,提高传热系数,减少制冷剂充注量,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