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19836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547355.2
申请日:2014-10-16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配电方法以及实施该方法的智能配电柜。一种智能配电方法,包括储能智能管理方法:若储能模块的充电电流大于额定充电电流,调小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并再次比较两者的大小;若储能模块的充电电流等于额定充电电流,完成本次储能智能管理;若储能模块的充电电流小于额定充电电流,比较发电模块的发电量与额定发电量的大小,若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大于或等于额定发电量,则完成本次储能智能管理,若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小于额定发电量,调大发电模块的发电量,并再次比较储能模块的充电电流与额定充电电流的大小。一种智能配电柜,设置有:至少一个发电模块接入端口、至少一个储能模块接入端口、至少一个负荷接入端口。
-
公开(公告)号:CN105094899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399958.7
申请日:2015-07-09
Applicant: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6F9/4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智能装置子模块程序自动配置方法,属于智能电力装置的通讯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设置一个与子模块平行的配置模块,将每个子模块的程序和配置文件按其模块ID信息分别存储于该配置模块中;当子模块需要进行程序配置时,向主模块发送配置请求,主模块提取配置模块中存储的相应ID子模块的配置信息,并将提取到配置信息同步发送给该子模块,实现对子模块的自动配置。本发明通过配置模块实现对各子模块程序的自动配置,当模块更换时,自动对模块程序进行恢复,以达到程序及配置文件与外部接线匹配的目的,而不需要人为的再次对新接入模块进行程序匹配、定值及其他配置文件修改操作,且本发明操作简单,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03683281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25717.0
申请日:2013-11-30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曲线控制的独立微电网协调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内的蓄电池、发电机均按照该负荷曲线进行工作,使其输出曲线和预设负荷曲线一致,负荷峰值时域控制蓄电池放电和发电机工作,非负荷峰值时域控制蓄电池充电和发电机停机,蓄电池充电循环次数与负荷曲线中峰值数一致,同时发电机每日按固定时间段供电。对系统整体进行管理,根据负荷曲线、充电曲线达到蓄电池每日按预定次数进行充放电操作,兼顾放电深度,保证蓄电池可长时间正常工作;根据系统预设的负荷曲线在负荷较重时启动发电机,满足一定条件时切除发电机,使发电机日均工作时长不超过预设值,最终达到延长化石能源类发电机使用寿命的目的,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683272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25664.2
申请日:2013-11-30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2J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直流微电网系统及其能量平衡控制方法,采用微网子模块结构相互连接的方式,将空间距离较远的发电源和负荷联络形成多端直流网络,可再生能源与负荷就地安装,减少传输中带来的能量损失。本发明通过智能控制器连接构成环网结构,解决了传统微电网的能量平衡依赖集控单元完成,发电、储电、配电单元均需要由集控单元进行协调,小容量的独立供电系统带来的不可靠因素较多,且能量损失较严重的问题,不依赖集控单元,减小了系统复杂度;就地能源管理,响应速度快,负荷、发电波动时系统就地进行快速调节;系统扩展方便,不需要更改现有系统的蓄电池及其他配置,不需要重新调节集控单元,任意扩展。
-
公开(公告)号:CN103676735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29396.1
申请日:2013-11-30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力装置,属于智能配电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智能电力装置,背板位置不区分I/O插件和采样插件,板卡信息通过模块之间的联络进行交互,可以达到I/O插件和采样插件混插的目的,依据工程需要,灵活配置各插件的数量,本发明通过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引入到子模块中,大大减轻了主模块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运算压力,系统扩展性显著增强,同时主模块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不参与数据的前期处理,减少了系统资源,在外部扩展需求较大的场合,亦可以考虑用较低级的处理器,适度降低系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7283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53993.X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总线数据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配消息总线的数据访问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根据所要适用的消息总线通信协议,确定协议模块预设的配置文件中支持该协议的设备及其对应的协议设备模型文件中协议索引的值,选定消息适配模块中预设的通信协议和消息总线数据模型文件格式,并进行初始化,协议模块生成与每个设备对应的协议侧对象空间,消息适配模块生成与每个设备对应的消息侧对象空间;初始化后,消息适配模块通过消息总线上的报文获取该设备对应的消息侧对象空间中数据参引、设备索引和协议索引的值并按照发送至协议模块;协议模块根据设备索引和协议索引的值查找到该设备对应的协议侧对象空间,再将数据参引的值更新至该协议侧对象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89002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015620.2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4L67/1095 , H04L67/06 ,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录波文件同步传输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包括:对于未传输的录波文件,根据未传输的录波文件的格式和对应的故障序号,判断同一故障序号对应的未传输的录波文件的格式是否完整;若完整则将该故障序号对应的各未传输的录波文件作为待传输录波文件,在同步传输阶段对其进行传输;否则对该故障序号对应的各未传输的录波文件均进行失败标记并不在同步传输阶段进行传输;等待至重传处理阶段,再对进行过失败标记的录波文件进行重新传输;由此能及时反映录波文件的格式完整性并仅传输格式完整性符合要求的录波文件,重传阶段再传输其他录波文件,避免录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的传输失败。
-
公开(公告)号:CN11409596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111362770.7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5G端到端链路冗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在通信终端内置配置模块,在运营商网络或者公网中部署配置服务器;步骤S200,进行链路互通;步骤S300,进行故障处理。本发明适用于基于5G的端到端连通场景,可解决双卡、多运营商环境下网络互通及故障恢复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978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522647.6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43/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MS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属于变电站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测试领域。本发明通过一个客户端来加载解析测试所需的模型文件以及创建对象空间;通过其他客户端创建用于启动多客户端线程的线程类,通过调用相应函数启动待测功能服务与多客户端建立连接;在建立起各客户端与待测功能服务的连接后通过调用启动函数使其他子客户端在基于线程类CommThread新建立的线程中运行;在新线程运行过程中根据解析模型文件、配置参数以及待测功能服务,发送相关报文进行测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同时启用多个客户端占用庞大的计算机资源、硬件成本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66294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482060.0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许昌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闭锁时限防篡改方法及其装置,属于电力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包括:S1:满足操作闭锁的条件时操作闭锁;S2:操作闭锁的同时启动软件计时;S3:检测到系统时间发生修改时,根据操作闭锁开始时刻和软件计时的时长判断修改时长是否超出限制,若超出限制,则按照计算时刻修改系统时间;所述计算时刻为操作闭锁开始时刻和软件计时的时长累加得到。本发明提供的闭锁时限防篡改方法及其装置,当检测到系统时间被修改且修改时长超出限制时,及时恢复系统时间,保障闭锁时限时长的准确,进而保障非联网工作模式下的电力二次设备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