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834806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510101166.7
申请日:2015-03-09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PC: G06F19/00
Abstract: 一种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取样代表性评价方法,选定典型岩体结构面作为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的研究对象并采用轮廓曲线仪定向测量尺寸效应最大研究尺寸的结构面轮廓线,依据现场大尺度岩体结构面表面形态要素测量结果,提取系列尺寸结构面试样的表面坐标信息,计算系列试样的粗糙度系数,对标准尺寸样本数据的总体分布进行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构建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概率密度函数模型;依据极大似然估计原理,计算系列尺度结构面粗糙度系数概率密度函数最大值;通过每个结构面试样的粗糙度系数与代表性评价指标的相对偏差分析,确定每个试样的粗糙度系数表征值。本发明解决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试样代表性的定量评价问题、可靠性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340159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0998578.X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一种三维结构面抗剪强度代表性试样的选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得结构面三维点云坐标数据;(2)截取处于不同位置的结构面坐标数据;(3)找出所截取的测试结构面的水平中心,作结构面水平面的垂直平面;(4)计算所有截取的结构面试样不同方向的粗糙度系数;(5)根据所有试样的JRC统计结果,按不同测量方向进行JRC的统计分析;(6)绘制JRC统计平均值的各向异性图;(7)绘制测试结构面各向异性图;(8)对比每个测试结构面各向异性图与JRC统计平均值的各向异性图的相似性,将相似性程度最高的试样作为该尺寸条件下的代表性试样。本发明有效实现岩体结构面试样的定量准确选取。
-
公开(公告)号:CN107328920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10695365.4
申请日:2017-08-15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PC: G01N3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矿山边坡岩体工程稳定性精准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野外露天矿山,调查边坡岩体范围的岩体结构面发育情况,现场量测层理、板理、千枚理、片理、断层和节理的产状和规模;2)确定的边坡等级和规模,将边坡岩体中发育的结构面进行分级:3)确定的边坡面倾向和倾角,与贯穿结构面的倾向和倾角一起作赤平投影图,进行矿山岩体总体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潜在破坏模式分析;对矿山岩体总体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潜在破坏模式分析确定的潜在滑面所对应的结构面及其潜在滑移方向,进行结构面抗剪强度精准取值;将精准取值求得的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实现矿山岩体总体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的精准评价。本发明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290502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23191.6
申请日:2017-06-07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Abstract: 一种矿山边坡岩体潜在滑移面野外快速判别方法,在野外露天矿山,调查边坡岩体范围的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工程地质分区,对各分区进行编号;进行矿山边坡分区,对各区矿山边坡进行编号,采集各区矿山边坡照片并记录;测量边坡的高度、宽度及边坡的坡向、坡角;按边坡分区,测量贯穿整个边坡的结构面产状,若结构面的倾角小于等于边坡角,根据结构面倾向与边坡面倾向夹角实现滑移面判别;逐一测量非贯穿边坡的断层产状,若断层倾角小于等于边坡角,根据断层面倾向与边坡面倾向夹角实现滑移面判别;逐一测量节理组产状,若节理倾角小于等于边坡角,根据节理面倾向与边坡面倾向夹角实现滑移面判别。本发明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703656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0998592.X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20 , G06F17/5009
Abstract: 一种结构面轮廓曲线傅里叶级数逼近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定所需要分析的天然结构面,记录结构面轮廓线;(2)采用傅里叶级数对结构面轮廓线上各点坐标进行逼近;(3)计算不同阶次条件下傅里叶级数的近似拟合值;(4)在结构面轮廓线纵坐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作一条水平直线,计算各点到该水平线的距离的均方差;(5)设置拟合系数,将均方差乘以拟合系数作为傅里叶级数逼近的阈值;(6)计算不同阶次条件下相同水平坐标条件下傅里叶级数的近似拟合值与实测结构面轮廓线坐标的均方差;(7)当傅里叶级数的阶次大于临界值时,结构面轮廓曲线能得到准确的逼近。本发明实现结构面轮廓曲线傅里叶级数逼近度的定量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703656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0998576.0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303 , G06F17/5009
Abstract: 一种基于中智数函数的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的近似表达方法,获得结构面三维点云坐标数据;在不同测量方向均匀提取不同尺寸结构面轮廓线及其坐标数据,测量每个测段的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在不同尺寸条件下,对各个方向的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得到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统计平均值与标准差;将统计平均值与标准差之和作为上限值、差值作为下限值;分别绘制不同尺寸条件下的各向异性图;采用椭圆方程对不同方向上限值与下限值进行拟合,得到结构面粗糙度系数的极坐标的中智数函数表达;计算获得不同角度条件下区间范围;获得不同尺寸条件下结构面各个方向粗糙度系数的区间范围。本发明能近似表达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的不确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33333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101317.9
申请日:2015-03-09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PC: G01B21/30
Abstract: 一种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试样表征单元确定方法,选定出露良好的典型岩体结构面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大尺度岩体结构面表面形态要素测量结果,根据试样尺寸与样本数计算相邻结构面粗糙度试样的重叠长度,迭代提取系列尺寸结构面试样的表面坐标信息;计算系列试样的粗糙度系数,对各尺寸样本数据的总体分布进行Weibull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构建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概率密度函数模型;通过每个结构面试样的粗糙度系数与代表性评价指标的相对偏差分析,搜索各尺寸条件下试样粗糙度系数表征值的最小值,确定结构面粗糙度系数表征单元。本发明有效解决结构面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研究试样选取的唯一性、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792587B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510121090.4
申请日:2015-03-19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PC: G01N1/28
Abstract: 一种野外大尺度岩石结构面相似表面的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岩石结构面区域选定和表面处理;(2)、岩石结构面类别判断:对已经划定的岩石取样,测定其岩石的类别、成分和力学参数;(3)、上胶模拟:选取中性的凝胶作为模拟材料,用打胶枪将它从胶瓶内打出,对凝胶表面进行抹平使凝胶与岩石表面完全接触,并将其表面修整;(4)、脱胶处理:待硬度达到预设值,先将小木条依次以顺时针方向从其四周取下,从岩石表面脱离出来,并且保持其逆向纹路的原样;(5)、养护:进行养护,使凝胶硬化。本发明提供一种野外大尺度岩石结构面相似表面的模拟方法,无需野外采样就能满足制作相似表面起伏形态的模型结构面,准确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840014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255212.X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PC: G01B1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监测掌子面沿隧道轴向变形的方法,属于隧道开挖监测方法领域,该监测掌子面沿隧道轴向变形的方法通过在隧道开挖的掌子面上安装反射片,并测量各个反射片到激光测距仪组件的初始距离,然后定期测量各个反射片到激光测距仪组件的实时距离,实时距离与初始距离的差值即为掌子面沿隧道轴向的变形,根据掌子面沿隧道轴向变形可以判断掌子面沿隧道轴向的变形大小和变化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06802097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36288.1
申请日:2017-01-17
Applicant: 绍兴文理学院
IPC: F28D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消防水防冻的加热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用于输送热流体的进水管、用于输送冷却后流体的出水管和若干用于加热消防水管的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为U型管,所述U型管管底环抱所述消防水管并与其相贴,所述U型管的侧管沿所述消防水管延伸方向设置并与其相贴,多个所述U型管分别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连通。该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管道电伴热法造成的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问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节约成本,为隧道正常运营提供保障,同时采用热交换管同程并联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因热交换管回路距离较长而导致的加热效果不好、循环水容易结冰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