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2911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255369.9

    申请日:2020-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具有安装腔,壳体上设置有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进气管路和出气管路均与安装腔连通;多个隔板,设置在安装腔内,多个隔板沿安装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出气管路的至少部分依次穿设在多个隔板上;其中,相邻的两个隔板在水平方向上交错设置,相邻的两个隔板的部分相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离器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不能有效的阻止液态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内部的问题。

    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146466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01023.6

    申请日:2020-09-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该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和集气管(2),集流管(1)和集气管(2)之间设置有多个换热扁管(3),换热扁管(3)的第一端与集流管(1)连通,换热扁管(3)的第二端与集气管(2)连通,集流管(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片(4),隔片(4)将集流管(1)分隔为至少两个分流管(5),每个分流管(5)分别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集液支管(6),集气管(2)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集气支管(7),分流管(5)与集气支管(7)一一对应连通。根据本申请的微通道换热器,能够使得制冷剂流量分配更加均匀,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

    转子式压缩机并联机组减振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63979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1544083.5

    申请日:2018-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并联机组的减振控制方法。该减振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并联机组的运行模式;当运行模式为双机运行模式时,获取第一转子与第二转子之间的实时相位角差α;判断实时相位角差α是否与预设相位角差A相等;当实时相位角差α与预设相位角差A不相等时,控制第一转子和/或第二转子的转速,使α=A。根据本发明的转子式压缩机并联机组减振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减小压缩机组的振动,降低运行振动噪声。

    一种减振结构、压缩机组件及制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20982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224525.8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用于压缩机组件上,包括:传振架,所述传振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管或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底板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减振结构,传振架设置于压缩机的外部,且第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管或排气管连接,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底板连接。从而在压缩机的外部形成了一条振动传递路径,能够将第一端产生的振动通过传振架传递至第二端,也就是在压缩机外部将振动从吸气管或排气管处传递至底板。以减小压缩机在发生单体振动或随机振动时,压缩机的振动幅度,从而起到减振作用。避免压缩机振动时对压缩机内部连接管路和外部的空调系统的连接管路产生损伤。

    一种空调电控箱的散热组件、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40609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079577.6

    申请日:2017-1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24 F24F1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电控箱的散热组件、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空调室内换热器(3)和空调室外换热器(4);散热装置(2),所述散热装置(2)的一端与所述空调室内换热器(3)和/或所述空调室外换热器(4)连通、能够从所述空调室内换热器(3)和/或所述空调室外换热器(4)引入冷空气,所述散热装置(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控箱(1)相连通、能够将冷空气输送至所述电控箱(1)以对所述电控箱(1)散热降温。通过本发明能够将冷空气输送至所述电控箱以对所述电控箱散热降温,能够利用空调本身冷媒循环中室内或空调室外换热器中产生的冷空气给电控箱冷却散热,有利于电控箱的散热,提高了散热性能,提高电控箱稳定性。

    一种客车空调系统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40300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735760.6

    申请日:2016-08-26

    Inventor: 张阳 徐如好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空调系统。在本发明所述的客车空调系统中,其包括设置有压缩机的腔室,所述腔室设有通向大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即通过腔室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与大气相通,将外界的空气引至压缩机周围,对压缩机外表的温度进行调节,因此,压缩机工作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好。

    接水结构和机载冷却单元
    3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80387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111187350.X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水结构和机载冷却单元。该接水结构包括进风通道(1)和设置在进风通道(1)内的接水挡板(2),进风通道(1)包括位于下侧的进风口(3)和位于上侧的出风口(4),接水挡板(2)位于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接水挡板(2)包括导流板(5)和设置在导流板(5)底部的接水槽(6),导流板(5)的两侧与进风通道(1)的侧壁密封配合,接水槽(6)的顶部设置有接水开口(7),接水槽(6)除接水开口(7)外的其它部分均与进风通道(1)的侧壁密封配合。根据本申请的接水结构,能够适应冷却单元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接水,有效防止水滴滴落,提高接水效果。

    一种减振结构、压缩机组件及制冷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209826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1811224525.8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振结构,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用于压缩机组件上,包括:传振架,所述传振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管或排气管连接,所述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底板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减振结构,传振架设置于压缩机的外部,且第一端与压缩机的吸气管或排气管连接,第二端与压缩机的底板连接。从而在压缩机的外部形成了一条振动传递路径,能够将第一端产生的振动通过传振架传递至第二端,也就是在压缩机外部将振动从吸气管或排气管处传递至底板。以减小压缩机在发生单体振动或随机振动时,压缩机的振动幅度,从而起到减振作用。避免压缩机振动时对压缩机内部连接管路和外部的空调系统的连接管路产生损伤。

    接水结构和机载冷却单元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03874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87350.X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水结构和机载冷却单元。该接水结构包括进风通道(1)和设置在进风通道(1)内的接水挡板(2),进风通道(1)包括位于下侧的进风口(3)和位于上侧的出风口(4),接水挡板(2)位于进风口(3)和出风口(4)之间,接水挡板(2)包括导流板(5)和设置在导流板(5)底部的接水槽(6),导流板(5)的两侧与进风通道(1)的侧壁密封配合,接水槽(6)的顶部设置有接水开口(7),接水槽(6)除接水开口(7)外的其它部分均与进风通道(1)的侧壁密封配合。根据本申请的接水结构,能够适应冷却单元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接水,有效防止水滴滴落,提高接水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