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3849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66128.0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IPC: F22B3/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蒸汽生产系统,解决了长输蒸汽管道所具有的设计和建设难度大、调节能力弱的问题。所述的蒸汽生产系统包括蒸汽发生单元、压缩机单元,所述蒸汽发生单元包括N级闪蒸器,所述压缩机单元包括N级压缩机,N≥2,N级所述闪蒸器串联,闪蒸水依次通过N级所述闪蒸器;其中,第M级压缩机连接第M级闪蒸器,1≤M≤N,第M级闪蒸器产生的蒸汽输入第M级压缩机,第M级压缩机将蒸汽压缩后输出。本申请通过利用热水管网进行热水输送,替代长输蒸汽管道,降低了设计和建设难度,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6218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0814598.3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C02F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热源的热蒸馏水制备装置、系统及方法,包括:多级蒸馏单元,多级所述蒸馏单元之间串联或并联;其中,所述蒸馏单元包括:原料液入口、浓缩液出口和热源入口,每级所述蒸馏单元的所述热源入口对应连通不同温度品位的热源;回热器,所述回热器包括原料液出口和浓缩液入口;所述回热器的所述原料液出口与所述蒸馏单元的原料液入口连通,所述回热器的所述浓缩液入口与所述蒸馏单元的浓缩液出口连通。本发明装置将多种不同温度品位的热源综合利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制取蒸馏水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制备纯净水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61485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92633.8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IPC: F24F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其包括:第一热泵机组,包括供热侧和制冷侧,供热侧包括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制冷侧包括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和冷热联储装置,包括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其中,热网回水侧分别与第一入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和第一接口可通断联通,热网供水侧分别与第一出口、第二接口可通断联通,供热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升温,制冷侧用于对介质进行制冷,冷热联储装置用于交替存储冷热介质。本发明的夏热冬用、冬冷夏用的跨季节供热供冷系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614801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92568.9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热同产装置,包括吸收式机组发生器、吸收式机组闪蒸器、吸收器及冷凝器模块和冰水分离池,水进入吸收式机组闪蒸器内,冰从出口管道排出,另外冰水分离池与低温热源进水管和低温热源出水管连接;吸收器及冷凝器模块连接有热网供水管和热网回水管,吸收式机组发生器连接有驱动热源水管;吸收式机组闪蒸器对进入的水进行降温,且降温的热量传递至吸收器及冷凝器模块;驱动热源水管内的热水进入吸收式机组发生器内降温,且降温的热量传递至吸收器及冷凝器模块。通过吸收式机组闪蒸器对水进行降温,使得部分水结冰,冰含有的水的水质远高于原水,从而产生了高品质的水;本发明运行效率高且能效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62343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193066.1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IPC: F22B33/18 , F22B37/00 , F22G1/00 , F24D1/06 , F24D1/08 , F04B37/12 , F04B37/20 , F01K11/02 , F01K17/00 , F17D1/14 , F17D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高压蒸汽为介质的长距离水热同送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淡水制备装置、淡水增压装置、热源装置、蒸汽长输管道和末端装置,其中:淡水制备装置用于制取淡水,淡水制备装置的水源入口与外部水源相连,淡水制备装置的淡水出口通过淡水增压装置与热源装置的淡水入口相连;热源装置用于将淡水加热成预设压力的蒸汽,热源装置的第一蒸汽出口通过蒸汽长输管道与末端装置相连;末端装置用于与用户端相连,且被配置成从蒸汽中取热供给热用户,并将蒸汽冷凝成水供给水用户。本发明的长距离水热同送系统通过单程管道将高压蒸汽长距离输送,降低输送损耗和投资成本,既供热也供水,实现水热同送。
-
公开(公告)号:CN11196413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784436.X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北京清建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燃热泵供热系统和供热方法,所述直燃热泵供热系统包括直燃热泵,包括第一水进口、第一水出口和第一烟气出口;喷淋结晶塔,包括第一烟气进口、第二烟气出口、第二水进口和第二水出口;余热回收塔,包括第二烟气进口、第三烟气出口、第三水进口和第三水出口;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第四水进口、固态物出口和第四水出口。本申请通过吸取利用直燃热泵排出的高温烟气中的热量,实现了低成本的污水处理,并且避免了高温烟气直排大气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361797B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810141514.7
申请日:2018-02-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蓄热型电力调峰热电联产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该装置主要由低温蓄水罐、换热机组、余热回收机组、高温蓄水罐、循环水泵和阀门组成。该方法通过不同的阀门开关组合,调节该装置运行方式,使其分别运行在电负荷低谷时段和电负荷高峰时段。本发明解决了热电厂系统“以热定电”模式造成的发电能力受限问题,增大电力调节能力。同时,本发明利用低温蓄水罐在电负荷高峰期存储全部或部分乏汽余热,利用高温蓄水罐在电负荷低谷期存储高温热水,在电负荷高峰期替代热电联产机组的抽汽,作为吸收式热泵的驱动热源,回收乏汽热量,本质上是将高品位热量转移至电负荷高峰期做功,从而增大存储温差,可以显著减小蓄水罐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09869734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711260072.X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该回收系统包括呈立式薄壁空心筒状的壳体,同轴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且能相对于自身中轴线旋转的转芯,设置在壳体内且经过壳体和转芯的中轴线的隔板,挡板,喷淋装置,和放热单元与喷淋装置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相连接的水水换热器;转芯呈立式厚壁空心筒状,转芯的侧壁的纵截面呈蜂窝状,并在内部填充吸湿材料;隔板将壳体和转芯的内部空间分为空气流道和烟气流道两部分;多个挡板分别设置在壳体的顶部与转芯的顶部之间、烟气流道一侧的转芯的顶部与隔板的顶部之间、空气流道一侧的转芯的底部与隔板之间,以及烟气流道一侧的转芯的底部与壳体之间;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下部的所述烟气流道内。
-
公开(公告)号:CN105157052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628880.1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J1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氮高效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单元、加湿器单元、汽水换热器单元和干燥器单元,烟气单元包括燃烧器和燃烧室,燃烧器的进口连接加湿器单元的空气出口,燃烧器的出口连接燃烧室的进口;燃烧室的烟气出口连接汽水换热器单元的烟气进口,汽水换热器单元的烟气出口连接干燥器单元的烟气进口;干燥器单元的烟气出口通过烟囱连通外界,干燥器单元的热水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管路向外溢流,另一路进入加湿器单元,加湿器单元的冷水出口通过干燥器喷淋泵连接干燥器单元的冷水进口;汽水换热器的热水通过管路向外溢流,汽水换热器的回水进口连接热水回水管路,汽水换热器的供水出口连接热水供水管路。
-
公开(公告)号:CN106989430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348459.4
申请日:2017-05-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D3/02 , F24D3/18 , F24D19/1015 , F24D19/1039 , F24D2200/126 , F24D2200/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利用工业余热的集中供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中,该集中供热系统包括工业余热采集子系统、输送热网和末端热利用子系统;工业余热采集子系统包括循环水余热采集装置、低温余热物料换热器和厂内电热泵,输送热网包括一次网供水管道、一次网回水管道、二次网供水管道、二次网回水管道、循环水供水管道、循环水回水管道和低温余热物流管道,末端热利用子系统包括热网水热量提取装置和末端电热泵。本发明通过在厂内热源侧采用循环水换热器+低温余热物料换热器+热泵的组合,能够按温度品位一次回收循环水余热、工艺物料余热等,无法通过直接换热回收的余热则利用热泵回收,实现工业余热的梯级利用和厂区内余热资源的优化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