箔材表面清洗用的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清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29869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100084.X

    申请日:2017-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G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箔材表面清洗用的清洗剂,包括:盐酸、表面活性剂、乙醇以及水;其各组分按照如下份数进行配置,其中,盐酸为:120ml‑20ml;表面活性剂为:50g‑150g;三氯化铁 20g‑25g;乙醇为:150ml‑250ml;水为:400ml‑500ml。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箔材表面清洗用的清洗剂的制备方法、清洗方法。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箔材表面的氧化层可以定向腐蚀和清洁,可以快速清除箔材表面的油污,且能够在箔材表面特定位置形成有机活性区域,可提高箔材和有机基底胶粘结效果。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903896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210404007.0

    申请日:2012-10-22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新材料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负极材料为核壳式复合结构,由纳米硅为核、中间层无定形碳和最外层一维纳米碳材料组成。其中中间层的无定形碳,形成可伸缩性的疏松表面结构,使硅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得到提升;最外层的一维纳米碳材料构建的网络结构不仅起到了缓冲机械应力的作用,而且为硅活性颗粒提供了快速导电通道,进一步提高硅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同时,一维纳米碳材料形成的三维导电导热网络,可将电池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到周围空间,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本发明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行、环保节能、成本低廉,易于产业化。

    导热粘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6272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210365882.2

    申请日:2012-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热粘结材料,由组分A和组分B混合后形成;组分A按照质量比例包括100份的环氧树脂、20份~30份的活性稀释剂、30份~50份的改性无机导热材料以及10份~15份的有机溶剂;改性无机导热材料为偶联剂吸附在无机导热颗粒表面形成;组分B包括固化剂和有机溶剂。偶联剂吸附在无机导热颗粒形成的改性无机导热材料,可以增强无机颗粒在有机树脂中的相容性,降低固化后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存在的界面缺陷及界面应力,从而可以在较多量的添加改性无机导热材料的同时无机导热颗粒间的有机层较好的被保留,增强了导热粘结材料的结合力,从而使得导热粘结材料的机械性能较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导热粘接材料的制备方法。

    胶粘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31588A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10284821.2

    申请日:2014-06-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胶粘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胶粘结材料按重量份计,包括:脂环族环氧树脂20-50份,聚氨酯丙烯酸酯20-50份,丙烯酸酯稀释剂5-15份,乙烯基醚稀释剂5-15份,附着力促进剂5-15份以及光引发剂2.5-3份。上述胶粘结材料可同时发生自由基-阳离子聚合混杂固化,由于聚氨酯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足够的柔性,环氧树脂具有足够的硬度,稀释剂或聚酯分子嫁接在两类主树脂中间,起到延长链段和过度缓冲的作用,因此保证胶粘结材料的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不易开裂或脆化,而且固化时间短。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胶粘结材料的制备方法。

    抗菌防霉抗藻防腐涂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0352872C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510126128.3

    申请日:2005-1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原水输水管道、饮用水输水管道、容器内壁的功能型防腐涂料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涂料可防止饮用水“二次污染”,抑制原水输水管道内壁红虫、淡水壳菜、贝类等水生生物的附着、生长、繁殖。本发明涂料由主剂和固化剂组成,主剂包括环氧树脂、纳米颜填料、纳米无机抗菌防霉抗藻剂和有机溶剂。本发明的涂料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相关要求;该涂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率≥99%,防霉、抗藻等级均为0级。本发明的涂料便于工业化生产,对各种基材均具有优良的附着力,可在水下及潮湿的基体表面进行涂装;并且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均无污染,属于绿色环保产品。

    石墨烯基导热散热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05808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1575607.9

    申请日:2021-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石墨烯基导热散热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多孔石墨烯和针状式导热散热颗粒经过活化处理、机械搅拌分散后再超声分散,得到分散均匀的活化处理液;在活化处理液中加入颗粒表面改性剂,通过高速搅拌方式进行湿磨和剪切分散处理,得到混合浆料后在保护环境下加热,冷却后得到改性的石墨烯基导热散热溶液,再分离及过滤,然后采用高温烧结干燥处理,即得到石墨烯基导热散热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活化、表面改性和高温烧结处理,在石墨烯法相界面上定向链接上针状式高导热材料,可实现结构互补及导热各向同性,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导热散热特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电子元器件塑封材料上的应用。

    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25449B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010447365.4

    申请日:202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燃料电池催化剂为核壳结构,所述核壳结构的核体为碳颗粒,在所述碳颗粒中掺杂有Co和N,且所述碳颗粒的内部具有腔体;所述核壳结构的壳层包覆所述核体,并生长在所述核体表面,所述壳层的材料为NiCo2O4。所述燃料电池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结构稳定性,比表面积大,为催化反应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所述NiCo2O4壳层生长在所述多孔碳颗粒表面,能够与电解液充分接触,促进电子转移与能量运输。所述燃料电池催化剂制备方法能够保证制备的燃料电池催化剂结构形态和催化性能稳定,而且其环保节能,成本低廉,易于产业化。

    具有储热导热功能的纳米石墨粉体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031957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1467842.4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储热导热功能的纳米石墨粉体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将膨胀石墨原料采用气流破碎,得到纳米石墨粉体;通过喷射方式将相变材料液滴渗透嵌入纳米石墨粉体内的网状多孔结构孔隙中,得到具有储热功能的纳米石墨粉体;然后采用气流分散及喷雾相结合,使纳米石墨粉体与有机聚合物改性剂相互碰撞、接触,形成化学吸附并实现化学架桥链接,使纳米石墨粉体表面的孔隙封闭,得到表面具有有机相溶性及内部具有储热性能的高导热纳米石墨粉体。上述方法制备的纳米石墨粉体具有储能密度高、导热换热效率高、储热效果好的特点,耐水性和耐腐蚀性强。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制备的具有储热、导热功能的纳米石墨粉体在防腐涂料领域的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