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2504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80068020.0
申请日:2021-10-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G4/32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10)具备卷绕电介质薄膜(110)和金属层(220)而成的卷绕体(40),该电介质薄膜(110)包含具有羟基的第1有机材料和芳香族化合物之中具有异氰酸酯基的第2有机材料的固化物,并且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对置的第1主面(110a)以及第2主面(110b),该金属层(220)设置在电介质薄膜(110)的至少第1主面(110a)上,在电介质薄膜(110)的第1主面(110a)存在具有第2有机材料的多个突起(120),在电介质薄膜(110)的第1主面(110a)的100μm×140μm的面积范围内,电介质薄膜(110)的第1主面(110a)的偏度为0.782以上且14.3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490236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80090045.6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10)具备:包含第一有机材料和第二有机材料的固化物的电介质树脂薄膜(例如,第一电介质树脂薄膜(13))、和设置于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至少一面的金属层(例如,第一金属层(15))。上述第一有机材料包含重复单元中具有羟基和苯环的有机高分子。上述第二有机材料包含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物、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在上述薄膜的内部存在400ppm以上且700ppm以下的氯离子、300ppm以上且500ppm以下的磷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11344824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1880073280.5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G4/32 , B32B15/08 , B32B15/095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具备:电介质树脂薄膜、和设置在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一个面的金属层。在第1方式中,特征在于,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在225℃下的交联密度为2700mol/m3以上。在第2方式中,特征在于,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在125℃下的储能模量为1.1GPa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405164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80048023.3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10)具备:电介质树脂薄膜(例如,第1电介质树脂薄膜(13)),其包含第1有机材料和第2有机材料的固化物;和金属层(例如,第1金属层(15)),其设置于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至少一个面。上述第1有机材料包含重复单位中具有羟基和苯环的有机高分子。上述第2有机材料包含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改性体或者它们的混合物。将上述薄膜的以0℃为基准的线膨胀系数之中的40℃时的线膨胀系数设为α40℃、80℃时的线膨胀系数设为α80℃、120℃时的线膨胀系数设为α120℃时,α40℃/α80℃的值为1.05以上,α80℃/α120℃的值为1.1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344825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1880073861.9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株式会社指月电机制作所
IPC: H01G4/32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是在层叠体的两端部形成外部电极而成的薄膜电容器,所述层叠体层叠了在表面设置有第1金属层的第1树脂薄膜和在表面设置有第2金属层的第2树脂薄膜,所述薄膜电容器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树脂薄膜和上述第2树脂薄膜交替地层叠,在形成有上述外部电极的一个端部,上述第1树脂薄膜比上述第2树脂薄膜相对地突出,其突出长度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上述第1树脂薄膜的与上述层叠体的层叠方向垂直且与从形成有上述外部电极的上述层叠体的一个端部朝向另一个端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150℃下的杨氏模量为0.6GPa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389215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80039466.6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薄膜电容器是具备电介质树脂薄膜和设置在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一个面的金属层的薄膜电容器,上述电介质树脂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60℃以上,并且,25℃下的密度为1.22g/cm3以上且1.26g/cm3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0114848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880005610.7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PC: H01G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膜电容器,其具备:具有第一面以及与上述第一面相反一侧的第二面的、包含固化性树脂的电介质树脂膜;形成于上述电介质树脂膜的上述第一面上的第一金属层;以及与上述电介质树脂膜的上述第二面相面对的第二金属层。在第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介质树脂膜的至少上述第二面含有硅树脂。在第二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电介质树脂膜的上述第二面的表面能为45mN/m以下。在第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水与上述电介质树脂膜的上述第二面的接触角为87°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890881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280051364.1
申请日:2012-07-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18 , C08L71/12 , H01G4/30 , H01G4/32 , C08L29/14 , C08L69/00 , C08L59/00 , C08L7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电压性和耐热性高且介电损耗低的薄膜电容器用电介质树脂组合物。薄膜电容器用电介质树脂组合物是包含有机材料A和有机材料B的混合物,有机材料A由至少2种具有可将彼此交联的反应性基团(例如,OH、NCO)的有机材料成分A1、A2、…构成,有机材料B不具有能够与有机材料A反应的反应性部位,且温度125℃时的介电损耗tanδ为0.3%以下。有机材料A和有机材料B优选均具有芳香环R。混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30℃以上,优选为280℃以下。根据该电介质树脂组合物,能够提高耐热性和介电击穿强度且减小介电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02341422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080010279.1
申请日:2010-03-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18/6212 , C09D175/04 , H01G4/18 , H01G4/30
Abstract: 为了提高膜电容器的耐热性,作为位于互相对置的第一和第二对置电极(5,6)之间的电介质树脂膜(3,4)的材料,使用使混合具有羟基10~38重量%的碳原子重复数为100以上的聚乙烯醇缩醛、具有异氰酸酯基1~50重量%的聚异氰酸酯的混合液固化而成的材料。至少对于聚乙烯醇缩醛实施通过直径0.125mm且长度5mm的经路时的压力变为50MPa以上这样的施加剪切力的高压分散处理,通过提高溶解性,使固化反应均匀进行。固化物的玻璃化温度为130℃以上,固化物的绝缘破坏强度为350V/μ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216015092U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21975946.1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滑动性和耐电压强度高的树脂膜的膜电容器。膜电容器(100)具备电介质膜(110)和设置于电介质膜(110)的至少一个面的金属层(120)。电介质膜(110)由具有在厚度方向相对的第1面(11)和第2面(12)的树脂膜(20)构成。树脂膜(20)包含第1树脂层(21)和一个面构成树脂膜(20)的第1面(11)的第2树脂层(22)。第2树脂层(22)含有多个第1粒子(31)。在将树脂膜(20)的存在于第1面(11)的第1粒子(31)的粒径设为D1,将粒子间距离设为L1,将上述粒子间距离的标准偏差设为σ1时,粒子间距离L1与粒径D1的比L1/D1为3.5~15,粒子间距离的标准偏差σ1与粒径D1的比σ1/D1为1.0~8.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