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环的周长修正方法及周长修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951592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610136254.1

    申请日:2006-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53/14 B21D3/12

    Abstract: 一种金属环的周长修正方法及周长修正装置,可以将适当的圆弧形状施加给金属环,并且可以将周长收在适当值内。该周长修正方法包括:周长测定工序,其将金属环卷挂在驱动辊和随动辊上,在使驱动辊和随动辊向相互离开的方向位移而使金属环呈张紧的状态下,测定金属环周长的实长;周长修正工序,其通过使周长修正辊向拉伸金属环的方向位移规定的位移量来修正金属环周长。在周长修正工序之前具有圆弧施加工序,其通过使位于金属环(W)内侧的外周面为圆弧形状的圆弧施加辊(3)向拉伸金属环(W)的方向位移规定的位移量,而将沿着圆弧施加辊(3)的外周面形状的圆弧形状(W1)施加给金属环(W)。

    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金属环的制造方法及形状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06184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410094692.7

    申请日:2004-1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一种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金属环的制造方法和金属环的形状测定方法,使向无级变速器用金属带的金属环(33)的侧端缘的宽方向最凸出的凸出部(33c)位于金属环的径方向中心面(C)和径方向内周面(I)之间,该凸出部,其与带轮(5、7)的V形面(38)接触的位置(P)比相对于金属环径方向的内周面(I)靠近径方向的中心面(C),以减少因作用于卷装在带轮上的金属环(33)上的弯曲而产生的压缩应力和因凸出部与带轮的V形面接触而产生的赫兹点接触应力的总和,与比较例相比,能够提高金属环的疲劳寿命。并且在层叠金属环时,在这些侧端缘间形成保持油的凹部,可对邻接的金属环的滑动面进行有效的润滑,能够更加提高耐久性。

    用于无级变速器的皮带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49364C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03137180.9

    申请日:2003-06-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F16G5/1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级变速器的皮带。形成在用于无级变速器的皮带的至少最里面的金属环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凸起最初将被磨损。在与该金属环的运行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测量得到的凸起的平均接触宽度w为等于或者小于16μm。沿着深度的方向在凸起顶部的切口的发展受到抑制。由于该凸起和金属元件之间的接触消除了浅的切口,这就防止了裂纹的产生。当该金属环和该金属元件彼此适应时,就会降低平均赫兹表面压力,因此切口很难发生。还有,该凸起的顶部被磨损,从而得到改善的表面粗糙度,由此增加了润滑,导致金属环耐久度的提高。

    用于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的皮带

    公开(公告)号:CN1576643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62173.2

    申请日:2004-0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G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的皮带,包括环板状环带和多个板状元件,多个元件一个接一个设置在环带上并可以滑动;每个元件包括:本体部分,元件通过其与无级变速传动装置的滑轮接触;头部,位于本体部分上方;颈部,宽度小于本体部分和头部的宽度,将本体部分和头部连接起来;鞍部,分别设置在本体部分的左右上端;耳部,分别设置在头部的左右两侧,与鞍部相对;环带分别容纳在左右环带容纳空间中,每个环带容纳空间均由鞍部的上端、颈部的侧端、耳部的低端限定,使每个环带都被设置在鞍部;第一凹部,设置在每个鞍部的上侧最里部,使第一凹部与颈部的相应下侧端连续;第二凹部,设置在每个耳部的下侧最里部,使第二凹部与颈部的相应上侧端连续。

    车辆用控制装置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001300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1343370.X

    申请日:2019-08-19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控制装置,其进行使转弯时的车辆的举动稳定的控制。车辆用控制装置是具有控制部件(U)的车辆用控制装置,控制部件(U)对包括动力传达构件(D)、及前后轮所附带的轮胎(T)的车辆(1)进行控制,在车辆用控制装置中,控制部件(U)判定轮胎(T)的滑移状态是因轮胎(T)的弹性变形而变成前轮(WfR、WfL)或后轮(WrR、WrL)的轮胎(T)相对于路面表观上进行了滑移的状态的弹性滑移状态,或是变成轮胎(T)相对于路面实际上进行了滑移的状态的移动滑移状态,当判定已从弹性滑移状态转变成移动滑移状态时,以使此轮胎(T)的滑移状态变成弹性滑移状态的方式,变更作为后轮(WrR、WrL)的舵角的后轮舵角(δ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