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发电机组全负荷主汽压力及配汽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268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213242.9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解决火力发电领域存在的中低负荷下的节流损失问题,公开了一种汽轮发电机组全负荷主汽压力及配汽优化方法,包括:S1、获取各调阀喷嘴组的通流面积;S2、获得调阀喷嘴组的全组合;S3、发电机组负荷从零开始增加,开启全组合中最小通流面积的A1组合,确定负荷L1对应的主汽压力;S4、随着负荷L1继续增加,按照全组合的调阀开启顺序开启A1组合之后的A2组合并关闭A1组合;S5、循环S4至开启最大通流面积的An组合。本发明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主汽压及配汽方式后,确定发电机组全负荷最佳的主汽压力及调阀阀序,从而获得机组最高的发电效率,充分挖掘机组中低负荷工况的节能潜力,降低机组供电标煤耗。

    一种主动式流场重构空冷塔

    公开(公告)号:CN11261125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110044847.X

    申请日:2021-01-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式流场重构空冷塔,包括:塔身;散热器,位于塔身底部;导流装置,设置在散热器外侧;导流装置包括:挡风板,沿散热器的径向自散热器向外延伸;背板,具有凹部,凹部的开口朝向散热器,挡风板部分位于凹部当中;盖板,设置在挡风板和背板上方,盖板的两端分别与背板的顶部和塔身连接,挡风板、背板和盖板围成导流通道;背板包括第一百叶,第一百叶的叶片沿竖直方向延伸;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百叶的开度;应用上述主动式流场重构空冷塔,能够提高流场重构装置对于不同风向的适应性。

    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5644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15398.7

    申请日:2020-02-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换气系统、高温媒质流道、高温媒质配给系统、热交换装置、低温媒质回收装置、低温媒质流道、媒质动力装置和至少一个媒质存储容器;其中媒质存储容器为变容媒质存储容器,并由变容调节装置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以适应不同情况下对蓄能的需求;在冷却效果较好的春、夏、秋三季夜晚,增大媒质存储容器内冷侧容器的容量,大量蓄积冷源;在冬季温度较低、热交换装置低温端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增大媒质存储容器内热侧容器的出水流量,利用蓄积的大量循环水热源,对热交换装置整体升温,降低热交换装置局部低温冻裂的危险。

    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耦合湿式冷却塔及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84525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92914.1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站冷却系统领域,为能够在加快气流上升效率的同时,提高风机效率,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耦合湿式冷却塔,包括:塔身;第一进风口,设置在塔身下部;耦合风机组件,设置在塔身内,耦合风机组件位于第一进风口上方,耦合风机组件的出风方向朝上;耦合风机组件设置在塔身的喉部;应用上述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耦合湿式冷却塔,能够在加快气流上升效率的同时,提高风机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耦合湿式冷却方法。

    一种中低压工质蓄热型火力发电机组、设计方法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3170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32917.0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低压工质蓄热型火力发电机组、设计方法及运行方法,包括:回热系统,包括至少一级加热器;给水泵,用于向对应加热器供水;工质蓄热系统,通过进水管连接于所述加热器疏水出口或给水泵进口之前的中低压给水管路或凝结水管路上;所述工质蓄热系统可解耦或可调耦合度地设于所述回热系统的给水管路或凝结水管路上。本发明为了提高低负荷工况的供热能力,利用工质蓄热系统对回热系统的任一级加热器进行蓄热,提高低负荷工况下的热能回收利用率,并且可解耦或可调耦合度地与加热器进行热交换,提升热电联产火电机组低负荷工况的供热能力。

    一种组合型重力热管地热采热系统、运行方法、不凝气体控制方法和液位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2417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05390.5

    申请日:2023-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型重力热管地热采热系统、运行方法、不凝气体控制方法和液位调节方法,包括:地热采热系统,设有采热井,利用所述采热井内所容置的可相变介质吸取地热源;重力热管系统,设有至少一部分侵入至地下的半封闭结构,与所述采热井形成包络结构,构成一个在内部可实现蒸发冷凝循环的换热空间;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空间的上部。本发明可适用任意类型及温度下的地热热源,通过只取热不取水的方式,对换热空间内的不凝气体和蓄水量进行调节,充分利用地热资源,使可相变介质处于与当前温度相适配的饱和压力下,保证向换热系统提供稳定的热源。

    一种全负荷高效汽轮机组、热力系统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2576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280020370.4

    申请日:2022-03-11

    Inventor: 王卫良 吕俊复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负荷高效汽轮机组、热力系统及运行方法,在高压缸(4)前端的调节级(6)中沿径向设置至少两个蒸汽通道(7),当热力系统处于不同负荷区间时,可切换到对应的蒸汽通道(7)进行运行,利用不同蒸汽通道(7)之间不尽相同的蒸汽通流能力及其内配套的不尽相同数量的压力级,以适应不同负荷工况,保证在中低负荷下较高的循环效率和较低的系统能耗;利用管路系统中设置的主汽阀门(5)和调节阀门(51)控制各个蒸汽通道(7)的通断,还可通过设置多级支汽管网,实现在不同蒸汽通道(7)之间切换时能够顺滑过渡,避免蒸汽流通量产生突变;在中低负荷下,通过在调节级(6)末端引出一抽气管道与可调加热器(19)连接,提高锅炉(1)进口端的水温,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脱硝处的烟温,以达到脱硝需求。

    一种给水蓄热型火力发电机组调节系统、设计方法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2950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095077.7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给水蓄热型火力发电机组调节系统、设计方法及运行方法,高压回热系统,设有给水出口和疏水出口,所述给水出口通过给水管与锅炉连接;工质蓄热系统,通过进水管连接于所述给水出口或疏水出口,通过出水管与所述给水管连接;利用工质蓄热系统,将高压回热系统中输出的高温给水或者高温疏水进行蓄热,并且可解耦或可调耦合度地设于所述高压回热系统与锅炉之间,当需要快速调节负荷时,将高压回热系统与锅炉解耦,利用工质蓄热系统向锅炉供水,提高给水量和热负荷,并结合发电机组的最大升负荷速率以及最大负荷率调节范围,来调节工质蓄热系统的给水量。

    一种状态重构型汽轮机组及其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1867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227108.9

    申请日:2022-03-08

    Inventor: 王卫良 吕俊复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状态重构型汽轮机组及其运行方法,汽轮机组包括锅炉和至少一个重构压力缸组,锅炉用于直接或者间接向重构压力缸组供汽,重构压力缸组由至少两个做功压力缸组成,至少两个的做功压力缸为并联连接,每个做功压力缸的蒸汽入口端均设有用于控制蒸汽通断的控制调门组件,做功压力缸为高压缸、中压缸、次高压缸、低压缸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目的性地选择重构压力缸组中的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做功压力缸投入运行,组成不同的通流面积,根据实际运行负荷,在高负荷工况下投入较大的蒸汽通流面积,在中低负荷工况下投入较少的蒸汽通流面积,通过重构成不同状态的汽轮机组,满足在不同工况下的高效运行,提高在深度调峰时的调节灵活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