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茶素单体组合物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76751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72427.9

    申请日:2016-03-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约化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儿茶素单体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儿茶素单体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儿茶素单体组成:表儿茶素5~7份,表没食子儿茶素5~7份,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2~3份,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3份。该儿茶素单体组合物抗肉鸡热应激反应效果显著,同时配制方法简单,安全、应用成本低,无副作用,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对儿茶素组分的检测方法明确。

    白茶及其快速陈化方法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35500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10509300.1

    申请日:2016-06-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茶及其快速陈化方法,所述白茶的快速陈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白茶毛茶置于陈化房中陈化6~9个月,陈化过程中采用波长在185~254nm的紫外光照射所述白茶毛茶,所述陈化房中的环境温度控制在45~50℃,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本发明可快速陈化白茶,与传统自然陈化相比,能显著缩短陈化时间,通过本发明快速陈化方法处理后的白茶品质与3年以上的自然陈化白茶相当本发明所得白茶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和,回甘带药香味。

    一种红螺春的制备方法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731377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13764.8

    申请日:2009-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螺春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红茶品种或乌龙茶品种鲜叶为原料,依次通过晒青、凉青、做青、萎调、揉捻、发酵、初烘、造型和足干处理,从而制备得到所需红螺春。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结合了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从而制备所得红螺春,既有红茶的汤色、绿茶的外形又有乌龙茶的花香等特点。本发明的红螺春其螺形改善传统条形红茶不能真空包装的技术难题,有效的解决红茶的保鲜、保质问题;弥补了市场无花香型红茶的空缺。本发明通过利用红茶品种或乌龙茶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制备得到花香型红螺春。利用夏暑季鲜叶原料加工红螺春,能有效解决夏暑茶苦涩味重,提高夏暑茶的质量、增加夏暑茶的经济效益。

    一种单丛千两茶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29983C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200610035127.2

    申请日:2006-04-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948

    Abstract: 一种单丛千两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选择鲜叶→杀青→揉捻→原料干燥→原料分级归堆→蒸汽软化→紧压成型→干燥→装包入库。本发明可把单丛鲜叶原料加工成优质的黑茶产品,解决了夏暑单丛茶长期浪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单丛茶的经济效益,每公倾提高效益4万元以上,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为单丛茶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且工艺简单,为单丛原料加工千两茶提供可行的技术实施体系,生产成本低,文化价值高,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单丛千两茶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36532A

    公开(公告)日:2006-09-27

    申请号:CN200610035127.2

    申请日:2006-04-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948

    Abstract: 一种单丛千两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选择鲜叶→杀青→揉捻→原料干燥→原料分级归堆→蒸汽软化→紧压成型→干燥→装包入库。本发明可把单丛鲜叶原料加工成优质的黑茶产品,解决了夏暑单丛茶长期浪费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单丛茶的经济效益,每公倾提高效益4万元以上,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收入,为单丛茶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且工艺简单,为单丛原料加工干两茶提供可行的技术实施体系,生产成本低,文化价值高,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高花青素茶的酿酒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858240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400351.1

    申请日:2017-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G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花青素茶的酿酒工艺,步骤包括:S1.选料;S2.茶培养基浸提;S3.向S2中茶浸提液中加入普洱茶和活化酵母液,以及少量醋酸,搅拌均匀后,半封闭发酵4天后加入酒基材料;S4.全封闭发酵30天;S5.发酵完毕后,将茶酒用纯净水调酒精度至12%(V/V),然后高温灭菌抑制酵母发酵;S6.在低温条件下贮藏约半年,等酒液自然澄清后,过滤,密封包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研究首次提出以高花青素茶酿酒工艺,以高花青素茶为主要原料,经生物发酵、陈酿、过滤、降度、杀菌等工序而创制的一种口感和滋味更适合于大众饮用的新型茶酒,市场潜力巨大。

    一种红螺春的制备方法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731377B

    公开(公告)日:2012-05-16

    申请号:CN200910213764.8

    申请日:2009-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红螺春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红茶品种或乌龙茶品种鲜叶为原料,依次通过晒青、凉青、做青、萎调、揉捻、发酵、初烘、造型和足干处理,从而制备得到所需红螺春。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结合了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的加工工艺,从而制备所得红螺春,既有红茶的汤色、绿茶的外形又有乌龙茶的花香等特点。本发明的红螺春其螺形改善传统条形红茶不能真空包装的技术难题,有效的解决红茶的保鲜、保质问题;弥补了市场无花香型红茶的空缺。本发明通过利用红茶品种或乌龙茶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优化加工工艺,制备得到花香型红螺春。利用夏暑季鲜叶原料加工红螺春,能有效解决夏暑茶苦涩味重,提高夏暑茶的质量、增加夏暑茶的经济效益。

    一种乌龙茶加工工艺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66626A

    公开(公告)日:2005-09-14

    申请号:CN200510056133.1

    申请日:2005-03-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乌龙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采摘茶树鲜叶→凉青→晒青→凉青→碰青→杀青→轻揉→烘干→回软→称重定型→脱模固型→干燥→成品→包装→产品。本发明工艺具有节约生产时间和成本、出茶率高、操作简单、能实现标准化、连续化、机械化生产等特点,制成的成品茶具有品质稳定、外形统一,规格一致,包装独立,方便携带,饮用(冲泡)茶量一致,方便冲泡等优点,适合科学饮茶的理论,适应居家、出差、旅行等,保管携带方便。同时也适宜茶艺馆等消费的需求。经济效益比传统方法制作的乌龙茶提高8-10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