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6433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75849.0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水泥基粉粘土固化剂及固化方法。所述水泥基粉粘土固化剂包括如下组分:磷酸镁水泥76~212重量份、复合粉体200~250重量份、改性剂37~56重量份。其中:所述复合粉体包括矿物粉体和六偏磷酸钠,二者质量比为33~99:1,所述矿物粉体包括伊利石粉和填料,二者质量比为1:0.5~1。所述改性剂包括氯化钠和硼酸,二者质量比为18~54:1。本发明的上述固化剂具有低用水量、低pH、对环境友好、快硬早强的特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最佳含水率较低的粉粘土进行固化,避免了为保证水泥胶凝材料充分水化而提高含水率容易造成粉粘土构成的路基结构溃散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6314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70488.6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C04B28/00 , C04B38/08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碳封存与利用的水泥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与水泥基材料相容的多孔骨料载体烘干,然后将多孔骨料载体置于密闭空间,并将其中的空气替换为二氧化碳;搅拌多孔骨料载体,使其与二氧化碳充分接触吸附;吸附完成后,向多孔骨料载体喷洒封裹液,在多孔骨料载体表面形成封装膜,所述封装膜遇水溶解或遇混凝土的碱环境溶解;将混凝土的各种组分混匀后,最后将封装后的多孔骨料载体进行投料,拌合后,浇筑成型;在混凝土构件水化过程中,多孔骨料载体表面的封装膜遇水溶解或遇混凝土的碱环境溶解,二氧化碳释放,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混凝土由内部向外部碳化过程,混凝土内部呈现散点开花式碳化模式,多孔载体周围水泥基材料最大概率接触二氧化碳,因此多孔载体界面过渡区得到强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666710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774861.5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液注浆的液态磷镁材料、装置及方法,其技术方案为:由A液和B液按照体积比为A:B=(1~5):1混合而成,A液由重烧氧化镁、固废粉体、减水剂、增稠剂和水按照设定配比混合称量后,搅拌均匀而成;B液由磷酸盐、缓凝剂和水按照设定配比称量搅拌均匀而成。本发明通过调整A液的配比,解决了磷镁水泥A液中氧化镁密度较大导致分层明显的问题;并通过混合搅拌装置实现液态磷镁材料的充分拌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5519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21643.X
申请日:2025-01-2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C04B28/34 , C04B14/30 , C04B24/06 , C04B24/28 , C04B41/70 , C04B111/20 , C04B111/26 , C04B111/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泥基防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改性磷酸镁水泥防腐材料及其使用方法与应用。所述防腐材料包括如下组分:改性磷酸镁水泥100重量份、缓凝剂3~15重量份、环氧树脂胶液1~10重量份、偏高岭土0.5~5重量份、水15~20重量份。所述改性磷酸镁水泥包括质量比为1~4:1的重烧氧化镁和改性磷酸盐。所述改性磷酸盐的制备原料包括纳米氧化铝、柠檬酸钠和磷酸盐,三者质量比为0.5~1.5:0.5~1.5:20~25。所述环氧树脂胶液包括未固化的环氧树脂胶和固化剂。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防腐材料兼具粘结性能强、防腐性能优越的技术优势,能够更好地为在海洋环境中服役的钢结构提供防护。
-
公开(公告)号:CN119274724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823163.X
申请日:2024-12-12
IPC: G16C60/00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44 , G06N3/0985 , G06V20/69 , G06V10/44 , G06V10/52 , G06V10/82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与多尺度特征约束的水泥微结构设计方法,包括获取水泥微结构二维图像,建立水泥微结构数据集;根据预定约束尺度数目,得到随机步数的超参数组,根据约束规则和超参数组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微结构特征重构算子;根据约束规则建立重构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测试,选择符合预设模型的神经网络模型并保存;使用重构算法和微结构特征重构算子,经过预定约束尺度数目重构后得到水泥微结构。本发明使用重构算法和微结构特征重构算子,重构水泥微结构,并支持水泥微结构中物相分布的灵活定制,打破了水泥水化模型初状态合成中神经网络方法的技术壁垒,显著节省水泥制造行业的时间与人力成本、降低碳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925107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82968.4
申请日:2024-12-06
IPC: G06T5/60 , G06N3/0455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水化微结构图像的跨设备风格化增强方法及系统,属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第一水泥水化微结构图像和第二水泥水化微结构图像,第一水泥水化微结构图像通过低配置的CT设备采集,第二水泥水化微结构图像通过高配置的CT设备采集;将第一水泥水化微结构图像和第二水泥水化微结构图像输入跨设备图像增强模型进行处理,通过输入层、表示层和输出层,分别对两种图像计算特征位置编码、特征提取、融合和上采样还原,最终获取跨设备风格化增强后的水泥水化微结构图像。能够得到逼近高配置的CT设备成像质量的水泥水化微结构图像,解决了水泥水化微结构图像跨设备增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3788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125982.7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C04B28/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树脂改性的双速磷酸镁水泥锚固剂及其使用方法。所述锚固剂包括快凝浆料和慢凝浆料,其均包括A、B组分。A组分包括: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重烧氧化镁粉末、矿物掺合料、纤维、减水剂、细骨料、聚合物胶粉、水。B组分包括:树脂固化剂、磷酸盐、缓凝剂、水,且快凝浆料中缓凝剂的含量低于慢凝浆料。所述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不饱和聚酯树脂、促进剂、二甲基苯胺、硅烷偶联剂和纳米SiO2混匀后加热搅拌,即得。所述快凝浆料中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促进剂用量高于慢凝浆料。本发明的锚固剂具有双速凝结,全长锚固,强度高,锚固力强,并且在含水环境下强度能够正常发展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43984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898446.4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C04B28/34 , C04B38/08 , C04B11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磷酸镁水泥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利用硼泥制备轻质保温磷酸镁水泥基材料的工艺,包括:(1)在硼泥的酸浸提液中加碱液后分离出固体产物,将其与煤矸石细骨料混匀后煅烧,得氧化镁复合轻质细骨料。(2)将钢渣细骨料与水混合后在进行蒸养处理,然后将得到的细骨料与碱激发处理的漂珠、水混匀后加热反应,得改性钢渣细骨料。(3)将所述氧化镁复合轻质细骨料与磷酸盐、缓凝剂形成磷酸镁材料。(4)取所述磷酸镁材料、改性钢渣细骨料、无机填料、减水剂、乳化沥青,混匀后加水拌匀即可。本发明的工艺不仅有助于降低氧化镁的生产成本,实现了硼泥的资源化利用,而且得到了可用于建筑保温的轻质磷酸镁水泥基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27101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707471.X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C04B1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磷酸镁水泥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利用盐湖法低品位磷镁材料制备磷酸镁水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聚丙烯酰胺粉、丙酮、聚硅氧烷粉形成的混合液热处理,然后对得到的固体产物进行研磨,即得改性有机硅消泡剂。(2)将碱液与赤泥粉混匀后进行加热反应,然后加入水溶性碳酸盐后静置,完成后取上清液,即得改性碱激发溶液。(3)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改性有机硅消泡剂、改性碱激发溶液、硬脂酸钠溶液、低品位磷镁材料、缓凝剂、偏高岭土、伊利石粉、氯化钠、偏铝酸钠、水。将上述原料混合均匀,即得磷酸镁水泥。上述方法有效提升了采用低品位的磷镁材料制备的磷酸镁水泥的力学强度、流动性、抗氯离子侵蚀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08442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70496.0
申请日:2024-02-0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C04B28/04 , C04B40/02 , C04B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修复领域,提供掺合矿物料修复材料与活性激发协同靶向粘结性能的方法,包括制备初始修复材料,并浇筑在混凝土基体的待修复界面上;初始修复材料的配比包含硅灰和粉煤灰及导电性纤维;施加外部养护工艺参数,对待修复界面进行养护;养护期结束后,测定修复界面粘结强度和混凝土基体强度;计算修复界面粘结强度和混凝土基体强度之差与混凝土基体强度的比值,得到粘结性能评价因子;根据粘结性能评价因子与设定阈值范围比较,确定粘结性能是否达到设定要求,若达到,则初始修复材料作为最终靶向粘结性能方案;否则,调整修复材料的配比或/和养护工艺参数,直至粘结性能达到设定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