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9350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332181.6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9/24 , B22F1/0044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径可控Cu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过程包括:配置前驱物氯化铜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长链烷基胺100-95摄氏度环境均匀搅拌;加入盐酸溶液降低反应环境的PH值;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恒温反应,离心清洗烘干获得样品。在Cu纳米线的生长中:盐酸溶液的加入可有效抑制还原中纳米颗粒的生成,获得高产率的Cu纳米线;长链烷基胺通过对Cu纳米晶表面的吸附,辅助其沿[100]方向生长;无毒害的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降低环境的污染。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所得的Cu纳米线直径可控,且不需要进一步提纯,为非贵金属的开发提供发了必要的前提。
-
公开(公告)号:CN1198974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81772.0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Cu复合小尺寸碳纳米球的方法,所制得的碳纳米球直径介于300至400纳米具有卓越的单分散性。小尺寸碳纳米球作为支撑结构,能够缩短界面Cu纳米粒子之间的距离,从而显著提升电化学传感过程中的信号强度。在葡萄糖检测方面,Cu复合小尺寸碳纳米球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其检测性能明显优于纯Cu纳米晶,增强系数可达1.38倍。此外,该材料在葡萄糖和甲醛检测中的电位不同,并且在中性电解液中对亚硝酸盐检测表现出优异性能。本发明所提供的传感材料可在保持特异性的同时还实现对多物质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59452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406475.4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光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石墨烯量子点修饰非化学计量比氧化锡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如下:一、将一定浓度的锡酸钠溶液放入H型电解池中,电解池以隔膜分开;二、通过硝酸或醋酸调节电解液的pH值;三、将高纯石磨电极插入电解池的两极中,在恒压或恒流模式下维持一定时间,通电过程中控制电解池中液体的温度及pH值;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粉体过滤后清洗,烘干即得石墨烯碳量子点修饰非化学计量比氧化锡复合光催化剂。本公开方法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修饰非化学计量比氧化锡复合光催化剂的形貌呈现类似海胆状,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得到的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解决了传统光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重金属离子还原效率低、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7354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111170486.X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击穿、低介损的KTN/PI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首先,使用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对钽铌酸钾(KTN)表面进行改性。之后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PI基复合薄膜前驱体,并在80‑330摄氏度温度下加热,进行热亚胺化,制备出具有质量分数为百分之3‑11的KTN‑NH2/PI复合薄膜。与KTN/PI相比,KTN‑NH2/PI复合薄膜的击穿场强可达242.12千伏/毫米,是KTN/PI的1.49倍。在测试频率为1.0×105赫兹时,含质量分数为百分之3的KTN‑NH2/PI复合薄膜的损耗角正切值均低于0.007。
-
公开(公告)号:CN11473640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298742.1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介电的聚酰亚胺/聚偏二氟乙烯(PI/PVDF)复合薄膜制备方法。首先通过4,4’‑二氨基二苯醚和均苯四甲酸二酐制备出PI的前驱体,然后将PVDF分批添加到PI前驱体中,并在80‑20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低温热亚胺化。该方法可以避免高温处理使PI与PVDF相分离而引入孔洞,是制备出兼顾高介电常数和高介电强度的PI/PVDF复合薄膜有效方法。与传统高温(200摄氏度以上)热亚胺化制备的纯PI薄膜相比,在测试频率为1000赫兹时,质量分数为百分之15的PI/PVDF复合薄膜的相对介电常数可达4.68,是纯PI的1.51倍;储能密度为2.68焦耳/立方厘米,是纯PI的1.49倍。
-
公开(公告)号:CN11466930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39536.0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01J27/06 , B01J37/34 , C25B1/26 , C02F1/30 , C02F101/30
Abstract: 一种借助电化学法原位反应制备BiOCl/Bi24O31Cl10复合粉体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电化学辅助的方法对BiOCl催化剂进行处理制备BiOCl/Bi24O31Cl10复合粉体,从而大幅度提高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性。本方法如下:一、将BiOCl放入含有水的电解池中,电解池以隔膜分开;二、在搅拌的状态下,通过酸(或碱)调节电解液的pH值;三、将电极插入电解池中,在恒压(或恒流)模式下维持一定时间,通电过程中控制电解池中液体的温度;四、将步骤三得到的粉体过滤后清洗至中性,烘干既得具有高催化活性的BiOCl/Bi24O31Cl10复合粉体。本发明具有制备方法简单,价格低廉且样品中两相的含量可调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53957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88659.6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原位‑溶胶掺杂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复合薄膜的方法。利用正硅酸乙酯在PI前驱体中易于均匀分散的特点,提高了SiO2在PI中分散性。首先,将纳米SiO2与4,4’‑二氨基二苯醚分散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加入均苯四甲酸二酐和正硅酸乙酯后得到成膜液。然后,成膜液通过流延工艺加工成膜并加热处理,得到PI/SiO2复合薄膜。与未添加正硅酸乙酯所得PI/SiO2复合薄膜相比,本方法获得PI/SiO2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为114兆帕,提高了21%,击穿场强可达208千伏/毫米,提高了6%。通过本方法制备的PI/SiO2复合薄膜的耐电晕寿命可达101分钟,是纯PI的20倍。
-
公开(公告)号:CN11443386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125431.5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支状CuAu合金纳米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将氯化铜溶液与氯金酸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置于80‑95摄氏度搅拌,得到混合液1;加入盐酸溶液,得到混合液2;按比例向混合液2中注入抗坏血酸溶液,90‑100摄氏度反应5‑6小时。本发明的制备技术的关键在于通过降低反应液的pH值,控制液相还原的反应速率,使得前驱物充分被还原为合金而非两种金属单质组成的复合物材料。相应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分支状CuAu合金纳米晶,由上述公开的制备方法所得。分支状形貌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所得产物有望应用于高效率的电催化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108303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810353532.1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2F9/24 , B82Y40/00 , C25B11/089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散性Pt‑Cu合金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合金纳米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制备过程包括:配置前驱物氯化铜溶液,90‑100摄氏度加热搅拌,加入长链烷基胺,加入还原剂抗坏血酸,加入氯铂酸,加热反应20‑30分钟。在制备过程中:长链烷基胺的加入不仅可提高Pt‑Cu合金纳米颗粒的单分散性,还可通过降低反应速率抑制杂质相的生成。氯铂酸在反应中起到提供Pt源、促进二价Cu转化为零价Cu等作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操作简单、绿色环保、生产成本低、制备环境较容易实现。所制备的Pt‑Cu合金具有高分散性以及表面的清洁。在析氢反应的催化应用中,Pt‑Cu合金具有优越的催化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620601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810454068.5
申请日:2018-05-1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片状结构Cu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过程包括:配置体积为前驱物硫酸铜溶液提供Cu源,加入碳酸钠粉末提高溶液PH值,加入络合剂柠檬酸钠,加入添加剂溴化钾定向吸附控制纳米晶的生长,加入抗坏血酸室温搅拌。本发明操作简单,实现了室温条件下片状Cu纳米晶的制备,有益于低成本制备;所使用的添加剂具有水溶性可通过简单的方法清除,有益于保持Cu纳米晶的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