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释型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缓释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6414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24348.X

    申请日:2021-1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释型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缓释型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所述缓释型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微生物菌液,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至少一种除铬菌;将所述微生物菌液制备为缓释型微生物菌剂小珠;将硅藻土,膨润土,水泥,凹凸棒土粉末,二氧化硅粉碎过筛,在第一预设温度范围下与水混合,得到微生物菌剂载体前驱体溶液;对所述微生物菌剂载体前驱体溶液进行冷却,将所述微生物菌剂载体前驱体溶液与所述缓释型微生物菌剂小珠混匀后置于模具中固结,得到缓释型微生物菌剂;采用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微生物菌剂,载体机械强度高,缓释时间长,可用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提供的缓释型微生物菌剂主要应用于含铬工业废水处理。

    一种利用原生动物摄食消化破壁辅助提取微藻油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94115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274546.6

    申请日:2017-1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1B1/025 C11B1/04 C11B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原生动物摄食消化破壁辅助提取微藻油脂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细胞破壁,将一定数量原生动物投加到适量的藻液中,利用原生动物摄食消化过程对藻细胞进行破壁处理;B:离心过滤;C:溶剂萃取;D:油脂提取,油脂提取率可达到98%以上。原生动物摄食消化破壁辅助提取微藻油脂具有高效率、低成本、低污染、可工业化的优势,将水蚤消化系统破壁应用到微藻油脂提取的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微藻油脂的提取成本,缩短提取时间并减弱甚至消除提取过程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为实现微藻生物柴油工业化提供支持。

    一种利用脉冲电场辅助提取微藻油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45371A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10358924.2

    申请日:2017-05-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1B1/04 C11B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脉冲电场辅助提取微藻油脂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破壁步骤,将一定浓度的微藻藻液泵入脉冲电场进行破壁处理;B:离心步骤,对步骤A获得的破壁后藻液进行离心处理;C:提取步骤,取步骤B获得的藻泥并向其中加入提取溶剂进行提取反应,提取时间为0.5‑30 h;D:萃取步骤,向步骤C获得的产物中加入蒸馏水并获取含油脂有机相,待有机溶剂挥发殆尽,烘干后获得粗油脂。脉冲电场破壁微藻细胞具有破壁效率高、成本低,可工业化的优势;同时,采用低毒溶剂代替传统的毒性较高的氯仿/甲醇,可以在保证提取效率的同时使提取过程更加环保,为微藻油脂提取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工业化前景的技术。

    一种立体生态污水污泥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485484U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21631771.1

    申请日:2023-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体生态污水污泥处理系统,其包括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缺氧池、好氧池的水面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悬挂式填料,所述缺氧池、好氧池的水面上方的悬挂式填料中种植植物,所述缺氧池、好氧池水面上方的悬挂式填料和植物根系中养殖蚯蚓,所述好氧池、缺氧池的水中有特种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所述缺氧池的出水口与好氧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好氧池下部的内回流出水口与缺氧池的进水口连通,形成内回流;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与沉淀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的污泥出口与缺氧池的进水口连通,形成外回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增加了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延长了食物链,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更好,污泥处理成本更低。

    一种生物澄清池装置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9709269U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21122017.5

    申请日:2023-05-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澄清池装置,其包括池体,池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布水排泥区、污泥悬浮区和澄清区;澄清区内采用内外双分离斗的设置,第一分离斗与池体之间形成有与污泥悬浮区连通的输送通道,第一分离斗的顶部低于第二分离斗的顶部,第一分离斗和第二分离斗均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槽结构,第一分离斗的梯形槽底部设有第一排泥口,第二分离斗的梯形槽底部设有第二排泥口,第一分离斗与第二分离斗之间形成有进水通道,进水通道的上端与输送通道连通,进水通道的下端分别与排泥口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既能够使污水中固、液、气物质获得充分分离,保证分离斗内的沉淀效果,又能够有利于污泥快速排出分离斗,有效防止污泥进入填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