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等离激元纳米结构的纳米颗粒捕获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234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07194.4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颗粒捕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等离激元纳米结构的纳米颗粒捕获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中捕获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计算纳米砖结构的吸收截面,获得双纳米砖结构所在微流体室中待检测流体的温度场和流场,以及入射激光经双纳米砖结构散射后的电磁场分布情况;步骤2、计算纳米颗粒受到的光学力和斯托克斯阻力,进而计算出纳米颗粒所受合力;步骤3、通过纳米颗粒所受合力计算捕获效率,确定最优的纳米颗粒捕获参数。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于实现这种方法的装置。通过上述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纳米颗粒捕获操作复杂、设备昂贵、捕获纳米颗粒种类单一、捕获效率低,以及因需要高功率激光器导致目标颗粒产生热损伤等问题。

    一种基于热光伏系统的燃烧器余热回收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1818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805675.8

    申请日:2022-07-08

    Abstract: 一种基于热光伏系统的燃烧器余热回收发电装置,涉及燃烧器余热回收领域,为了解决如何在保持室内温度处一个恒定的、舒适的温度下还可以将多余的能源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本发明中的燃烧器进风通道为一环形腔体结构,燃烧器进风通道套在燃烧器的外面并与燃烧器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安装腔;N组热光伏余热回收机构设置在环形安装腔内;每组热光伏余热回收机构包括弧形辐射器、弧形滤波器和弧形光伏电池板,弧形辐射器贴合燃烧器的外壁进行固装,弧形滤波器贴合辐射器的外壁进行固装;弧形光伏电池板正对弧形滤波器设置,并通过可旋转调节机构进行移动;蓄电池与N组热光伏余热回收机构中的弧形光伏电池板连接。本发明用于燃烧器的余热回收。

    一种结合近场热光伏系统的多效空间电源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343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63488.5

    申请日:2022-07-21

    Abstract: 一种结合近场热光伏系统的多效空间电源装置及方法,属于近场热光伏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航天器的空间电源主要依赖于太阳能电池,但其受控于太阳的距离,使其无法继续为航天器供电,采用空间核电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何提升空间核电源转换效率是研究的关键,本发明包括核反应堆、斯特林热电转换机构、近场热光伏机构、换热机构和辐射散热器;换热机构包括多根第一换热管和多根第二换热管,核反应堆与斯特林热电转换机构之间通过多根第一换热管进行换热,近场热光伏机构设置在辐射散热器内,斯特林热电转换机构的冷端与近场热光伏机构之间通过多根第二换热管进行换热,第二换热管的余热通过辐射散热器进行散热。本发明主要用于为航天器供电。

    一种印刷板式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49930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92203.1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一种印刷板式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微通道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设计流程,对于不同应用场景和换热需求常常采用定制化的设计,经过大量的仿真分析、结构改进从而获得性能相对较好换热器结构,此类换热器的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复杂的设计流程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的试错成本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板式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并通过此方法设计了一套微通道换热器,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和换热需求的换热器的设计,简化了设计流程,避免了定制化的换热器在设计过程中反复选型付出的试错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计效率。本发明主要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设计与利用换热器换热。

    一种适用于高粘油类工质的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4993078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92163.0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高粘油类工质的微通道换热器,属于微通道换热器领域。为了解决传统的微通道换热器无法满足高粘油类工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换热量需求的问题。本发明中的热芯板和冷芯板纵向设置并形成热流换热通道与冷流换热通道;热芯板的四个顶角处开有圆形开口一,冷芯板的四个顶角处开有圆形开口二,上盖板的四个顶角处开有圆形开口三,圆形开口三、圆形开口一与圆形开口二一一对应设置并堆叠成四个通道,热流换热通道的两端与处于其中一对对角处的两个通道分别相通,冷流换热通道的两端与处于另一对对角处的两个通道分别相通;所述四个连接接头的一端分别连接在上盖板的四个圆形开口三上并与四个通道相通。本发明主要用于油类工质的换热。

    一种无需储存的24小时光伏-热电耦合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2602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90036.2

    申请日:2022-03-22

    Abstract: 一种无需储存的24小时光伏‑热电耦合发电系统,属于能源技术领域。包括外层玻璃盖板、光伏组件、辐射制冷器、热电组件及散热装置;外层玻璃盖板、光伏组件、辐射制冷器、热电组件及散热装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其中辐射制冷器直接设置光伏组件下方;热电组件设置辐射制冷器的下方,散热装置贴在热电组件的下方;所述的散热装置包括肋基和针肋两部分,所述的肋基与热电组件平行设置,所述针肋与肋基连接,并插在土壤中。适用于全天候24小时无需储存电能的光伏‑热电耦合发电。

    高温红外头罩不同厚度材料热辐射特性高效测量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46663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324793.7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高温红外头罩不同厚度材料热辐射特性高效测量系统及方法,属于热辐射测量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存在因为受到待测材料厚度以及测量误差的影响较大导致的重建结果精度交叉的问题。本发明沿辐射传递方向将红外头罩试件等分,根据辐射传输原理和能量守恒关系依次得到透过头罩材料第1层、第1~2层、……、1~n层的总辐射;随后基于能量法推演出厚度为Δ且温度为T的红外头罩材料的透过率和自身辐射与整个红外探测头罩的透过率和自身辐射之间所满足的代数关系。通过实验测量出厚度x的红外头罩的透射率和自身辐射等热辐射特性,基于代数关系计算单位厚度材料的的热辐射特性数据。主要用于获得红外头罩的热辐射特性。

    一种适用于微小通道板式换热器的侧入式封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80402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115247.4

    申请日:2021-09-23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微小通道板式换热器的侧入式封头结构,属于换热器设备封头结构设计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优化的换热器直入式封头结构内压损过大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微小通道板式换热器的侧入式封头结构,所述的封头结构的整体构型分为入水段、渐扩段和导流段;所述的入水段的冷流体出口连接渐扩段的冷流体入口,渐扩段的冷流体出口连接导流段的冷流体入口;导流段的冷流体出口连接微小通道的冷流体入口;所述的导流段整体纵深逐渐减小。本发明主要用于连接换热器的微小通道,并将冷流体均匀分配到微小通道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