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61242A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申请号:CN200810036317.5
申请日:2008-04-2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33/18 , C12Q1/18
Abstract: 水质毒性生物传感器的微生物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按重量量取冷冻干燥的大肠杆菌40~100份,酵母菌20~80份,亚硝化单胞菌40~60份,将三种菌混匀得到混合菌体;然后取混合菌体0.3~1.0g,加入200~500μL 0.85%氯化钠溶液,用灭菌牙签将菌体搅匀得到混合菌液;在碳电极的工作区域周围粘贴双面胶带;用移液枪汲取5~10μL混合菌液,涂于碳电极工作区域,于室温下暗处晾0.5~2.0h后,将聚碳酸酯膜覆盖在晾干的混合菌上,通过双面胶把菌体密封固定制得微生物电极;最后将其置于冰箱4℃放置24~48h后待用。本发明制得的微生物电极,大大提高了生物传感器水质毒性分析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生物传感器电极的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仪器分析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3989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423264.3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01J20/2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3/20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体污染治理与资源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畜禽粪便生物炭负载FeNCN/MgO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的步骤包括:将10~50g的干燥的畜禽粪便与1.0~10.0g的有机酸铁盐与2.0~10.0g的硫脲和1.0~5.0g的氢氧化镁研磨混合,然后,在隔绝空气条件下于350~600℃温度焙烧2~4h,待冷却至室温后得到畜禽粪便生物炭负载FeNCN/MgO的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且制备的畜禽粪便生物炭载体本身对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ARGs和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157747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0328440.2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12P7/56 , C12P7/54 , C05F9/04 , C02F1/28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属于固废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采用镁盐、铁盐和和碱液联合改性沸石得物料A,然后向餐厨垃圾浆液中投加物料A进行发酵,最后将发酵液的上清液用作反硝化碳源,固体沼渣作性能良好的氮磷缓释有机肥以改善土壤肥力。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既可以大大提高发酵速率,促进以乙酸和乳酸为主的有机酸的快速生成,并用作反硝化碳源,又可以实现对发酵液中氮磷高效固定化去除,避免高浓度氮磷进入反硝化碳源的不足,且可以将氮磷转入沼渣用作缓释肥,实现餐厨垃圾的全部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408896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810186395.7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3/30 , G01N27/327 , G01N33/1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工业和城市混合污水稳定运行的控制方法,具体地说是分别以目标污水处理厂的活性炭复合活性污泥和沸石复合硝化菌为指示微生物制备微生物电极,采用多通道生物传感器分别对污水厂进水水质和好氧消化池水质的毒性进行监测,为防控工业废水中的毒性物质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冲击提供依据,从而保障工业和城市混合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和节能降耗。该发明专利方法简单,廉价,便于操作,弥补了传统化学监测仪器分析不能客观反映微生物活性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408896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86395.7
申请日:2018-03-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3/30 , G01N27/327 , G01N33/18 , C02F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0 , C02F2101/20 , C02F2209/001 , C02F2209/36 , C02F2305/06 , G01N27/327 , G01N33/18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工业和城市混合污水稳定运行的控制方法,具体地说是分别以目标污水处理厂的活性炭复合活性污泥和沸石复合硝化菌为指示微生物制备微生物电极,采用多通道生物传感器分别对污水厂进水水质和好氧消化池水质的毒性进行监测,为防控工业废水中的毒性物质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冲击提供依据,从而保障工业和城市混合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和节能降耗。该发明专利方法简单,廉价,便于操作,弥补了传统化学监测仪器分析不能客观反映微生物活性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316002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510838665.4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多功能修复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采用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和粘土矿物为原料,通过镁盐改性和高温焙烧后,在氮磷溶液中生成负载有鸟粪石的生物质炭粘土复合剂。在土地利用时,该复合剂除了具有缓释肥功能外,可同时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钝化稳定,最大限度地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达到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目的。本发明制备的修复剂具有增强土壤肥效和稳定重金属双重功能,制备方法简单,见效快,成本低,可用于农田及其它工业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高效原位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4310629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490056.X
申请日:2014-09-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9/04 , C05F3/00 , C02F10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05 , Y02E50/343 , Y02W3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畜禽沼液农田安全利用的方法,具体地说是利用草木灰的碱性作用调节畜禽沼液到碱性条件,通过添加可溶性Mg2+盐,促使畜禽沼液中生成鸟粪石结晶,实现畜禽沼液中氮磷的回收。应用中,将含有鸟粪石结晶的畜禽沼液直接用于土地施肥,并通过施加草木灰,促使鸟粪石结晶缓慢溶解释放出PO43-离子,从而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高效稳定化。本发明方法实现了畜禽沼液中氮磷的回收和农业草木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省略了鸟粪石分离提纯步骤,大大降低了畜禽沼液氮磷资源化利用成本,达到畜禽沼液安全土地利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204616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081911.7
申请日:2013-03-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污水厂剩余污泥产甲烷速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调节污泥的pH值为碱性,搅拌均匀,静置沉淀;(2)取步骤(1)静置后的上清液进入厌氧膨胀层反应器中产甲烷。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不但提高了甲烷产率,而且使剩余污泥中的有机物得到充分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了污泥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4310629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490056.X
申请日:2014-09-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9/04 , C05F3/00 , C02F10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05 , Y02E50/343 , Y02W30/47 , C02F9/00 , C02F1/66 , C02F2101/105 , C02F2101/16 , C02F2103/20 , C02F2301/08 , C05F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畜禽沼液农田安全利用的方法,具体地说是利用草木灰的碱性作用调节畜禽沼液到碱性条件,通过添加可溶性Mg2+盐,促使畜禽沼液中生成鸟粪石结晶,实现畜禽沼液中氮磷的回收。应用中,将含有鸟粪石结晶的畜禽沼液直接用于土地施肥,并通过施加草木灰,促使鸟粪石结晶缓慢溶解释放出PO43-离子,从而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高效稳定化。本发明方法实现了畜禽沼液中氮磷的回收和农业草木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省略了鸟粪石分离提纯步骤,大大降低了畜禽沼液氮磷资源化利用成本,达到畜禽沼液安全土地利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3172228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065157.8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在河道底泥中,垂直安放直管式蜂窝状填料,用于对底泥的原位固定,然后将底泥修复剂投加到铺设有蜂窝状填料的水体中,其在沉入水体后落入蜂窝状填料的填料管内,在蜂窝状填料的保护下,底泥修复剂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实现对底泥污染的原位修复。本发明的方法能为河道健康生态系统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从根本上实现水体的净化,具有修复效果好、费用低、操作简单、施工和维护管理方便、不影响河道航运功能,且无二次污染风险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