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4615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74116.9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合成和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Co掺杂C3N4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包括:(1)将钴盐与尿素溶解于超纯水中,搅拌,并超声10~15min,得到溶液I;(2)将三聚氰胺加入超纯水中,搅拌,得到溶液II;(3)将所述溶液I加入至所述溶液II中,搅拌,并转移至反应釜中,在178~182℃下加热24~24.5h,随反应釜自然冷却,取沉淀;(4)依次用无水乙醇、去离子水洗涤所述沉淀,离心分离,取固体;(5)将所述固体置于68~72℃下烘至质量不再变化;(6)将固体放入坩埚中,550℃加热2h,得到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方法能有效降解抗生素抗性基因,用于处理含抗生素抗性基因废水。
-
公开(公告)号:CN104743703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147975.1
申请日:2015-04-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震后灾区的无动力应急净水器。由压力桶、充气筒、微滤网过滤器和膜过滤器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组成。压力桶设有进气管以及出水管,通过塑料顶盖连接。压力桶运行过程中,原水通过充气筒产生的压差进入出水管底端管口出水。微滤网过滤器上部呈圆筒形、下部呈圆台形,由微滤网滤芯、反冲洗阀门及金属外壳组成,微滤网滤芯固定在中部,运行方式为左端进水右端出水,膜过滤器呈圆筒形,由中空纤维膜、出水总管以及不锈钢外壳组成,中空纤维膜固定在膜过滤器的顶端,并与出水管相连。原水通过微滤网过滤器及膜过滤器过滤后由出水总管出水。本发明在运行过程中无需提供额外动力,净水速度快,出水水质好,便于携带运输,适合在震后灾区等急需饮用水的环境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13251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10228684.0
申请日:2014-05-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12Q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测定枯草芽孢杆菌毒性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复苏与传代;(2)工作菌液培养及平衡;(3)化合物对步骤(2)的平衡菌液毒性测试;(4)毒性反应12h后酶标仪检测试样OD620,以抑制率为指标进行毒性表征。本发明的实验方法对样品检测快速,操作简单;受环境干扰少,不易被杂菌污染;所需检测样品微量,节约实验耗材;同时,可减少因人为操作带来的结果误差等。
-
公开(公告)号:CN103961915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410219512.7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双滤层无阀过滤器。该过滤器由进水管、过滤单元、虹吸系统组成。进水管位于过滤器左上部分,进水支管口设有一挡板,下滤板上方为均质陶粒滤料,上滤板位于顶盖之下,四根清水管贯穿上下滤板和滤料,第一配水室位于过滤器外壁和内环之间,第二配水室位于过滤器内环之内、滤料之上, 清水室位于内环之内、下滤板之下,出水口位于冲洗水箱右侧,冲洗水箱与清水管相通,虹吸上升管与虹吸下降管相连,并与过滤单元的顶盖相通,虹吸下降管端部设有冲洗强度调节器,并浸入排水堰,虹吸破坏斗位于冲洗水箱的左上部,与虹吸破坏管相连,抽气管与虹吸辅助管位于过滤器左侧。本设备过滤和反冲洗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操作简单,经济实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979657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19650.5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反应池中的可变网格。由固定的网格金属框架和可变塑料弹片嵌接组成。网格运行过程中,不同流量的水流流经网格孔时会使可变塑料弹片出现不同程度的向下弯折,从而改变了网格孔孔径大小,达到调整水流流速和紊流强度的目的。本发明在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流量变化自动调节网格孔径大小均化水流流速,稳定水力搅拌强度,因此抗冲击负荷,管理运行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2435599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110270841.0
申请日:2011-09-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抗生素类污染物联合慢性毒性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抗生素理化参数;(2)获取受体蛋白及构建其同源模型,测定抗生素与受体蛋白的相互结合能;(3)测定抗生素联合毒性;(4)以抗生素理化参数、抗生素与受体蛋白的相互结合能和抗生素联合毒性为基础,建立慢性联合毒性预测模型;(5)应用步骤(4)得到的模型预测抗生素联合毒性。本发明的适用范围广,无需复杂的检测设备,不造成试验和环境污染,准确地预测抗生素类复合污染物毒性,根据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为实施抗生素类污染物的排放、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198980B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010131610.7
申请日:2010-03-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32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促进剂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酵母膏48-65、氨基酸25-36、维生素10-17、细胞分裂素0.8-4、氯化钠1-7、微量元素0.06-0.1,将上述组分加入到蒸馏水中,形成混合溶液,开启搅拌装置搅拌2-4h,再静置4-6h,过滤后得到的滤液即为生物促进剂,趋光密封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原料价廉易得,配制工序简便,药剂能长时间稳定保存,采用该生物促生剂作为污水处理的辅助工艺,操作简便,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可用在所有利用生物方法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工艺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172228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65157.8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河道底泥原位修复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在河道底泥中,垂直安放直管式蜂窝状填料,用于对底泥的原位固定,然后将底泥修复剂投加到铺设有蜂窝状填料的水体中,其在沉入水体后落入蜂窝状填料的填料管内,在蜂窝状填料的保护下,底泥修复剂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实现对底泥污染的原位修复。本发明的方法能为河道健康生态系统的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从根本上实现水体的净化,具有修复效果好、费用低、操作简单、施工和维护管理方便、不影响河道航运功能,且无二次污染风险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451983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810207706.X
申请日:2008-12-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用秀丽线虫测定药品与个人护理品的世代毒性的方法,涉及一种用秀丽线虫对药品与个人护理品类物质(PPCPs)的世代毒性测试方法。在已同步化的秀丽线虫对PPCPs不同浓度梯度和暴露时间的染毒后,对亲代(P0)、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的秀丽线虫的寿命、孵化规模、世代时间、身体大小、身体弯曲频率、逆向运动以及嗅觉刺激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这些指标从不同的侧面表征了PPCPs的毒性效应,以此评价其世代毒性。本发明操作、存放方便,仪器少,在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两个层面上为真实环境中的PPCPs毒性的检测与预测提供指导,也能为PPCPs的生产过程、突发事件处理的实效判断、新型PPCPs的生态风险等提供快速的评价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2226806A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110090496.2
申请日:2011-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公开了一种测定二元混合物获得最佳联合生物效应的配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试方法依据GB/T 15441-1995,以明亮发光杆菌为指示生物,测定A、B两类化合物的单一毒性EC50-A,EC50-B;(2)根据EC50-A和EC50-B,配制一个等效应比的混合溶液,测试方法依据GB/T 15441-1995,测定该混合溶液的生物效应浓度,可得到混合体系对生物效应抑制为50%时A和B在混合体系中的浓度CA和CB,然后计算得到等效应比时的联合生物效应指数TU1∶1;(3)根据步骤(2)计算得到的等效应比时联合生物效应的测定结果TU1∶1,可预测二元混合体系的联合生物效应变化规律,并得到最佳的生物效应点。本发明可应用于环境科学、医药及农药等方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