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普通手机充电器缺陷的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738565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1218351.X

    申请日:2018-07-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优化普通手机充电器缺陷的辅助装置。包括插头、电源转换装置以及连接插头和电源转换装置的连接电线,所述电源转换装置的连接插头一侧均设置有接线孔\接线头,所述连接电线两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接线孔\接线头相匹配的插接头\接线孔;所述电源转换装置一侧设置有充电器插口,所述充电器插口所在的面上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与散热装置连通,所述电器插口对应的位置上的吸热板设置有两个与充电器插口形状相同且长宽均均大于充电器插口的插电槽。本设计转换装置上的散热装置是的在手机长时间充电时,电源转换器不会因为发热而导致的充电过慢、寿命减少以及产生烧坏等一系列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新型CPU热管散热器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737395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1400181.7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cpu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CPU热管散热器。一种新型CPU热管散热器,包括cpu散热贴合端,热管,吸热水箱,所述热管包括散热端和吸热端,所述热管侧面呈“U”形,所述热管下端的弧形部分为热管的吸热端,所述吸热端向cpu散热贴合端处弯折并插设与所述cpu散热贴合端内,所述热管两自由端为热管的散热端,所述散热端插入所述吸热水箱并密封,所述吸热水箱一侧设置有散热装置,所述吸热水箱与散热装置连通。该CPU散热器采用水冷的方式来冷却热管的冷凝端,与传统的风冷式相比具有热负载能力强,热波动小等优点,同时,由于该CPU散热器同时结合了热管散热和水冷散热的特点,因此其具有极高的散热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736225U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20722739.7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包括吸热器,散热器,所述吸热器,散热器结构相同,所述吸热器和散热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吸热器包括吸热器外壳、吸热管芯插槽、吸热管芯、吸热风扇,所述吸热管芯插槽设置在吸热器外壳内,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外壳、散热管芯插槽、散热管芯、散热风扇;所述吸热管芯和所述散热管芯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倾斜连接管,所述吸热管芯倾斜连接管与所述散热管芯倾斜连接管通过管道连接,循环散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离式微通道散热器结构简单,散热能力强,可以实现低能耗的目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536047U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20619370.7

    申请日:2018-04-2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灶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具体为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包括燃气灶主体,脉动热管,加热水箱,所述脉动热管呈环状结构,所述脉动热管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呈圆弧状,所述燃气灶主体设置在所述脉动热管圆弧状蒸发段内,所述燃气灶主体外圈设置有可调节温控储热装置;所述脉动热管冷凝段设置在所述加热水箱内,所述加热水箱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利用热管的燃气灶余热烧水装置,利用热管较强的换热特性,充分利用燃气灶余热,有效地将燃气灶余热用于加热热水。(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
    3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743220U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721722507.3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冷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一种有纳米柱的微型热管,包括蒸发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设置有冷凝水回流通道和蒸汽通道,所述冷凝水回流通道设置在蒸汽通道两侧,所述蒸汽通道靠近冷凝段的通道内和冷凝段内设置纳米柱模块。本设计在于对于一些电子元件中的热斑的冷却,采用微型热管的冷却方案,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而这种在冷凝段加入了纳米柱的热管具有更高的散热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