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11342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110450094.9
申请日:2011-12-2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nventor: 徐志刚
IPC: A01G9/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源移行的温室补光装置,该装置包括轨道、在轨道上移行的小车、设于小车上可向上面和侧面延伸的两个活动臂、以及安装在活动臂上的补光灯;活动臂包括竖立于小车上可上下调节的伸缩臂、以及与伸缩臂上端铰接并可与伸缩臂形成一定角度且可向外延伸的摆动臂,补光灯设于摆动臂外侧。本发明可根据栽培要求,对作物实施垂补光、水平补光和任意倾斜角度的补光,提高了补光效果,并可自由调节和控制;通过小车在轨道上的自动移行,依据植物生长的补光需求,对植物实施可变补光。本发明的补光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省人力,具有极高普适性和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39895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62231.2
申请日:2013-08-19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1N21/25
Abstract: 一种作物冠层反射光谱测量中主动光源有效辐照区域测定装置及方法,它包括测量支架、滑槽、两灰度板和安装盒,所述的支架分为上下两层,滑槽安装在支架的下层,两灰度板分别安装在滑槽的左右侧,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自由滑动,安装盒设置于支架的上层,用于安装冠层反射光谱测量装置,所述的安装盒的安装位置处于测量支架平面投影的中心。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确定主动光源式冠层反射光谱测量装置主动光源有效辐照区域的方法,通过建立有效辐照区域与冠层反射光谱响应之间的定量数学关系,提供了一种实验测定装置和实验测定方法,为主动光源式冠层反射光谱测量装置测量数据的有效性提供了一种评价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3398695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40117.X
申请日:2013-08-0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1C3/00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冠层反射光谱测量的测距系统及其方法,包括两个测距传感器、嵌入式处理器和安装支架,嵌入式处理器置于安装支架的中部,两个测距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安装支架的两端,两测距传感器均用于采集作物冠层的图像信息,它与嵌入式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嵌入式处理器输出测距系统距离冠层的高度信息至与之连接的冠层反射光谱测量装置,该冠层反射光谱测量装置置于安装支架中部,所述的测距系统传感器面向冠层的检测端和冠层反射光谱测量装置面向冠层的检测端处于同一平面。本发明采用双目视觉技术和嵌入式处理器构建了冠层测距系统,利用嵌入式系统实现对双目视觉数据的处理,利用双目视觉的深度信息实现对冠层距离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68186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14137.8
申请日:2012-06-2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G01N2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田间作物生长信息无损快速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多光谱作物生长传感器、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灵敏度调节电路、滤波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单片微型处理器、控制键盘、数字温度传感器、液晶屏、电源电路、指示电路;其中:所述多光谱作物生长传感器依次串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灵敏度调节电路、滤波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单片微型处理器;所述控制键盘、数字温度传感器分别连接单片微型处理器;所述单片微型处理器与液晶屏连接;所述电源电路与指示电路相连且向整个装置供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该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本发明结构紧凑,不仅能够实现小型化,而且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
公开(公告)号:CN100459851C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610097992.X
申请日:2006-11-2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 A01G7/02 , G05D11/00 , G05B19/418 , A01G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规模化组培苗生长环境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控装置,属于植物生长调控技术领域。由CO2自动精确施放装置、CO2浓度自动在线箱内循环监测装置、信号处理板以及控制器和上位机组成。控制器是以C8051F005单片机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控制器软件采用MCS-51汇编语言编写,上位机软件采用VB6.0设计。采用定压、定量高纯度CO2精确施放和CO2浓度自动箱内循环在线监测,其监测和调控精度高,并能用于研究组培苗对CO2的同化速率,能够满足规模化组培育苗对环境调控的需求和组培环境建模的要求。
-
-
-
公开(公告)号:CN111820130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735207.9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LED组合光源的马铃薯试管薯诱导栽培方法,包括:剪取带一片叶的马铃薯脱毒组培苗中间茎段,接种于含3~4%蔗糖和0.7~0.9%琼脂的MS培养基中;先暗适应3~4天,再移至白色LED光源下培养20~30天,得到健壮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取健壮马铃薯脱毒组培苗,剪取带一片叶的中间茎段,接种于含8%蔗糖和0.7~0.9%琼脂的MS培养基中;先暗适应3~4天,再移至白色LED光源下培养25~30天,最后移至红蓝光LED组合光源进行试管薯诱导处理60天。本发明可使植株形成更有利于试管薯产量形成的生理状态与形态建成,即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健壮的植株以及薯中更多的干物质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307981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518738.7
申请日:2021-05-12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A01D45/16
Abstract: 一种实现自动定向摆放采落烟叶的方法,烟叶经摆放采收装置的采收腔捋向后经输送带运至储叶箱;采收腔包括底部的捋带,纵向设于捋带一侧的挡板,及侧端通过与挡板固定而悬设于捋带顶部的盖板;捋带的一端抵接输送带;沿捋带的长度方向,盖板的中部设有落叶孔。通过对称的使用摆放采收装置,使得烟叶采摘机在采摘每株烟杆的烟叶时,可以将烟叶进行定向摆放,使收割下的烟叶叶柄朝向保持一致,方便后续烟叶打包。其结构简单,通过落叶孔的带敞口处,形成阻截,将烟叶推上盖板;再通过带倾角的盖板结合第一导叶杆,将落于盖板上的烟叶导入落叶孔;再由运动的捋带翻转。其使用方便,制备成本低,便于携带操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