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电储热一体化的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07307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619546.4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陈群 赵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613 F25B15/00 H01M10/42 H01M10/6568 H01M10/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电储热一体化的储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储能电池、电池热管理系统和储热设备;所述储能电池与电力系统连接,用于从电力系统中输入或输出电能;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用于收集所述储能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并将收集的热量输出至所述储热设备中;所述储热设备用于对电池热管理系统输出的热量进行储存。本发明提供的储电储热一体化的储能系统,将储能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通过电池热管理系统收集并储存于储热设备中以备使用,从而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量自给的生物质热解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6403B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310095402.X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4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自给的生物质热解系统和方法。所述生物质热解系统包括:进料装置;热解装置,所述热解装置与进料装置相连以将生物质原料进行热解;分离冷却装置,所述分离冷却装置与热解装置相连以接收并分离热解装置输出的焦炭和热解气;空气烟气组件,所述空气烟气组件与分离冷却装置相连以将所述热解气和预热后的空气燃烧并分别反馈至进料装置和所述热解装置中;发电动力组件,所述发电动力组件与空气烟气组件相连以将所述热解气和预热后的空气燃烧的热量转换成机械能且补充所述热解装置、分离冷却装置的动力源。根据本发明的生物质热解系统,梯级利用生物质热解气体产物的能量,具有能量自给、成本低等优点。

    一种空气与溶液或水之间的热质交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56831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209737.X

    申请日:2013-05-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陈群 袁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与溶液或水之间的热质交换系统,属于能源及化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换热器、热质交换器和水泵,热质交换器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风机、淋水喷头和填料塔。第一换热器上设有溶液或水入口、溶液或水出口、空气进口以及空气出口,第一换热器的溶液或水出口与淋水喷头相连,第一换热器的空气出口与填料塔下部的进风口相连;所述的水泵与填料塔下部的溶液或水相连通。本发明的热质交换系统,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空气与溶液或水组成的热质交换系统,实现各种空气处理、蓄热要求及冷/热源供给,可应用在水蒸气,氨气,氢气等气体与水或其他溶液组成的热质交换系统中。

    能量自给的生物质热解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4640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95402.X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4 Y02P2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自给的生物质热解系统和方法。所述生物质热解系统包括:进料装置;热解装置,所述热解装置与进料装置相连以将生物质原料进行热解;分离冷却装置,所述分离冷却装置与热解装置相连以接收并分离热解装置输出的焦炭和热解气;空气烟气组件,所述空气烟气组件与分离冷却装置相连以将所述热解气和预热后的空气燃烧并分别反馈至进料装置和所述热解装置中;发电动力组件,所述发电动力组件与空气烟气组件相连以将所述热解气和预热后的空气燃烧的热量转换成机械能且补充所述热解装置、分离冷却装置的动力源。根据本发明的生物质热解系统,梯级利用生物质热解气体产物的能量,具有能量自给、成本低等优点。

    重度碱化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013528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90249.3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度碱化土壤改良剂在改良土壤方面的应用。所述重度碱化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脱硫废弃物88~92份,无机促进剂1~3份和有机促进剂5~11份。本发明提供的重度碱化土壤改良剂,利用脱硫废弃物中的钙离子置换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钠,从而降低土壤的碱化度;同时利用有机促进剂的优良的孔隙结构和物理性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土壤的pH值,增加土壤肥力;无机促进剂也可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再辅助无机肥和有机肥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成分。总之,本发明能够有效克服土壤中营养元素失衡,改善地力,疏松土壤,增加肥效,使土壤盐碱化现象逐步得到根本治理。

    一种土壤改良剂播撒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004318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583720.6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剂播撒装置,其包括:移动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内部盛放土壤改良剂的料仓,料仓下方设置有喷口;所述喷口内部设置有出料模块,出料模块与移动车体上设置的空压机相连,由空压机驱动出料模块实现土壤改良剂从喷口喷出。本发明通过一定功率的牵引机械,实现装载有料仓的移动车体行进,并控制空压机和击打模块的运转;针对所改良盐碱地的土壤特性,测试和计算得到需要的改良剂的量,然后设置控制挡板的开度、喷管的喷射速度以及移动车体的行进速度,实现土壤改良剂的均匀适量喷撒;并在移动车体上设置了击打模块,通过其对料仓的击打振动,保证料仓内不会出现改良剂的堆积。

    从咸水层获得咸水以及制备淡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3329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07394.1

    申请日:2012-04-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从咸水层获得咸水的方法以及制备淡水的方法。其中,从咸水层获得咸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压力为70~200bar的超临界CO2注入咸水层,以便使咸水从咸水层中流出;以及收集咸水。利用本发明的从咸水层获得咸水以及制备淡水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获得咸水,并能够低成本地制备淡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