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96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57695.8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外传感协同的智能电池多维参量原位监测系统制造方法,对传感器类型的选取以及在商用方形电池内外的安装布局均实现了优化改进,制造过程与现有制造工艺兼容,多项传感技术间不存在物理上的或软件上的相互干涉,从而能够在不显著改变电池内部电化学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多项电池状态参量的实时精确表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复杂传感系统严重影响电池本身性能和参数演化规律的弊端,有利于电池的大规模制造和电池管理系统高效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2104036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0963783.9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非接触式动力电池充电和耗散均衡装置,其利用非接触式动力电池充电装置中的接收线圈作为均衡拓扑结构的一部分,创新性地实现了一种充电线圈与功率电阻组合的均衡结构,使得无增加外部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将瞬时大电流及时转化为热能释放,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体性能不一致所导致的的技术问题,具有成本低、功率大的有益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69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42135.6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R31/396 , G01R31/367 , G01R31/389 , G01R31/52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组中内短路单体检测方法,其充分利用了电池单体在内短路演变过程中表现出的电压偏离特性,基于数据驱动的方式开发内短路检测方法,可以对电池模组中的内短路电池单体进行及时检出,适用于车辆全工况和电池全生命周期,有助于对动力电池热失控事故的提前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41565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466383.8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654 , H01M10/657 , H01M10/6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向LC谐振的动力电池复合加热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使加热时开关组的动作频率减半,使开关控制和驱动更加容易。结合正弦交流电过零点所选择的开关切换时刻,能够有效避免回路中电流过大,相对于现有技术电容不会持续累积过高的能量,且无需增设额外的PTC元件来限制电流,降低了器件成本并且提供了较高的可靠性。利用在加热系统各器件之间循环的油路和换热器,从开关器件、LC谐振单元吸收热量并输送到电池组件处,同时实现了电池组件的外部加热,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组件的生热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91757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911257061.5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综合预测能量管理方法,其将车速预测和乘员预测相结合,更加全面地考虑车辆真实应用场景中的未来短期功率需求;采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可实现车辆能量管理的实时在线应用,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该方法能够实现预测工况更全面、预测精度更准确的车辆实时在线能量管理,提高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节能潜力,也易于在线实时实现,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9530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175222.3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电池热管理方法,其首先对于相同的电池组系统车辆产品选取小部分作为特征车辆,并在其电池组内部布置多点温度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特征车辆输将电池组电压、电流以及各类温度信息数据上传至云端大数据平台;云端平台构建该电池组产品的数字孪生模型;并将构建完毕的模型通过车‑云通信技术下达到车端,客户车辆基于该模型,结合电池管理从控系统采集的特征信号进行本车辆的电池组温度场还原,在对热场监控的同时进而优化当前热场控制策略,实现了电池组的高精度实时热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382806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1254675.0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H01M10/615 , H01M10/637 , H01M10/6571 , H01M10/633
Abstract: 实现内外部联合加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内外部联合加热方法在低温环境下对电池进行加热,充分利用电池自加热过程中放出的能量,实现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快速加热。同时,通过控制加热模块中的电流调整模块调整加热过程中的开关通断频率和电流通断时间、通过电阻调节开关选择多回路加热膜中的不同加热电阻回路等,实现电池在低温加热过程中的加热速率快、加热过程耗能小、加热过程对电池寿命和安全性影响小等目标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989574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87913.9
申请日:2021-02-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动力电池及其电池管理系统的闭环联合设计方法,其利用大数据云并结合数字化建模环节和参数联合评价更新环节,实现了动力电池设计与电池管理系统设计有机结合的高质量闭环优化设计,通过未造先知方法,最终得到未测先知的电池。结合大数据云及电池设计参数形成完整的待设计电池的参数集,并对其进行模拟实验得到相匹配的电池特性响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建模与管理算法的开发,从而制造出性能指标和管理指标最优的数字化电池,并将其实体化以设计出性能好、管理好的“新电池”,达到为用之造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562515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0419491.9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R31/396 , G01R31/367 , G01R31/389 , G01R31/3842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组特征单体的筛选方法,其基于数据流Misra‑Gries算法对一级筛选得到的特征单体编号进行频繁项挖掘实现二级筛选,利用二级筛选结果进行特征单体编号更新,有利于对特征单体和电池组状态的在线估计。本发明通过二级筛选,有效避免了电压波动和参数估计误差造成的特征单体编号频繁切换更新的问题,提升了电池组状态估计结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相较于设定固定观测窗口的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算法对存储空间的需求,有利于在大规模电池组嵌入式管理系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379272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80497.9
申请日:2020-11-16
Applicant: 北京理工大学
IPC: G01R31/367 , G01R31/3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锂离子电池系统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深度学习手段建立电池系统充电片段数据与荷电状态之间的关系,能够实现在充电过程的任意阶段对荷电状态进行校正。放电过程的荷电状态估计则采用安时积分进行。所提出的估计方法可以随电池系统工作状态变化自适应更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