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过程智能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7845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57899.7

    申请日:2021-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吊装过程智能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搭建Matlab‑Python‑Abaqus联合仿真交互平台,将框架吊装过程中的位移值与吊装结束时的框架速度作为目标函数,调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求解,经过反复迭代求出目标函数最优解,从而得到最佳吊装速度以及最佳吊点布置方案。该方法灵活运用了多种软件的交互,实现了建模、数据计算、迭代再计算、数值反馈、优化求解的一体化过程,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吊装速度的设置提供了极大的实用性。相比于传统方法,该方法极大地减少了传统方法由工人凭借经验控制速度时的不科学性和不安全性,也更符合装配式建筑精细化设计施工的要求以及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一种泡沫混凝土填充金字塔型三维点阵夹芯结构桥墩防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9583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60990.X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混凝土填充金字塔型三维点阵夹芯结构桥墩防撞装置,包括内外侧钢板防撞层,泡沫混凝土填充金字塔型点阵结构缓冲吸能层,角钢连接件,高强螺栓和填缝材料。本装置可根据不同的桥墩截面形状和工况选择相应的防撞夹芯结构和连接件,防撞结构之间通过角钢连接件和高强螺栓连接。与传统刚性防撞装置相比,本装置可通过复合材料的塑性变形和脆性变形吸收撞击能量,降低撞击力峰值,能同时保护桥墩和车辆的安全。本装置制作、更换方便且占地面积较小,对城市交通造成的不利影响较小。

    一种基于性能的非线性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650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268761.4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性能的非线性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方法,首先利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SolidWorks建立变距变径圆柱螺旋弹簧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计算生成INP文件,通过MATLAB优化判断与ABAQUS有限元计算之间的交互,最终达到在满足用户设定的约束条件时优化弹簧预设性能的目的。本发明使用梯度算法可以实现快速、连续、自动计算,避免重复建模,加快了非线性圆柱螺旋弹簧设计效率;本发明可依据用户自定义的非线性弹簧的性能进行设计,使其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不大于最大允许变形和最大允许应力,或满足一定的力-变形关系,保证其性能的同时节省材料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

    一种地下结构抗爆炸地冲击防护措施

    公开(公告)号:CN11874583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893976.X

    申请日:2024-0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结构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结构抗爆炸地冲击防护措施,包括地下结构;埋地防护层,埋地防护层设置在地下结构一侧,埋地防护层与地下结构之间留有间距;地表遮弹层,地表遮弹层设置在地下结构和埋地防护层上方,地表遮弹层与地下结构顶端、埋地防护层顶端之间留有间距。本发明能够降低地下结构的响应和损伤,提高地下结构内部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当埋地防护层在爆炸地冲击作用下发生破坏,可通过开挖沟槽重新铺设并回填土方,以实现埋地防护层的可更换性。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便捷、造价低廉,能够有效降低地下结构在爆炸地冲击荷载下的损伤,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基于性能的非线性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650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911268761.4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性能的非线性圆柱螺旋弹簧的设计方法,首先利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SolidWorks建立变距变径圆柱螺旋弹簧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计算生成INP文件,通过MATLAB优化判断与ABAQUS有限元计算之间的交互,最终达到在满足用户设定的约束条件时优化弹簧预设性能的目的。本发明使用梯度算法可以实现快速、连续、自动计算,避免重复建模,加快了非线性圆柱螺旋弹簧设计效率;本发明可依据用户自定义的非线性弹簧的性能进行设计,使其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力不大于最大允许变形和最大允许应力,或满足一定的力‑变形关系,保证其性能的同时节省材料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

    一种桁架结构刚度和轴力的结构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0969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911397775.6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ATLAB‑ABAQUS交互条件下关于桁架结构刚度和轴力同时识别以评估结构损伤及预测剩余承载力的技术,属于结构损伤识别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建立钢桁架损伤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修改inp文件并建立有限元模板文件;输入真实的待识别量并生成inp文件,计算并获得相应节点加速度和杆件应变;模拟估计的待识别量响应;使用目标函数不断优化待识别量直到满足收敛条件,输出最终结果。本发明的主要优势在于:(1)识别钢桁架某一杆件刚度的同时,也可识别同一杆件的轴力;(2)传感器位置没有特殊要求,需识别轴力的杆件不必安装传感器;(3)传感器的数量需求较少。因此,本发明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装配式带窗洞轻钢组合桁架承托钢丝网架砂浆-珍珠岩-聚苯复合剪力墙及作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4405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90854.8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带窗洞轻钢组合桁架承托钢丝网架砂浆‑珍珠岩‑聚苯复合剪力墙及作法,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钢丝网砂浆‑珍珠岩面层,由钢丝网砂浆层以及珍珠岩防火层构成;承重钢丝网架,由内、外钢丝网点焊水平腹丝及斜向腹丝构成;轻钢框格,由C形钢焊接而成;轻钢组合桁架由钢丝网砂浆层条带外弦、轻钢框格竖向C形钢内弦、沉头断桥长自攻钉构成;窗边框自攻钉集块组合连接构造,为配筋砂浆条带与混凝土剪力墙窗框轻钢框格的连接节点;装配式剪力墙组合连接构造,是指上、下混凝土剪力墙板间采用钢筋套筒装配,左、右剪力墙采用后浇混凝土条带装配。本发明具有厚度小、质量轻,抗火、防水和隔热性能好的特点。

    一种疏油基地聚物复合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0329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189375.8

    申请日:2022-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油基地聚物复合发泡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发泡剂技术领域,复合发泡剂由发泡剂A和发泡剂B组成,其中,所述发泡剂A包括如下的重量的组分:水15~25份、食用胶0.1~0.15份和第一起泡剂0.3~0.6份;所述发泡剂B包括以下重量组分:水20~35份、第二起泡剂1~2.5份和稳泡剂1~1.5份。该发泡剂得到的预制泡沫与植物油、机油、脱模油、油性脱模剂等不相溶,成本较低、工艺简单、起泡效率高、泡沫稳定,节能环保且应用广泛。

    一种自恢复桥墩防护装置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622345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10958610.2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恢复柔性桥墩防护装置,属于建筑结构防护领域。该装置包括玄武岩柔性纤维层、自恢复柔性纤维颗粒散体吸能层、外部玄武岩纤维型材迎撞层。桥墩外侧玄武岩柔性纤维层包裹,自恢复柔性纤维颗粒散体吸能层连接在其外侧,最外部用玄武岩纤维型材封装。本发明实现了柔性桥墩防撞,既保证了桥墩在受到冲击荷载作用时的防护,又保证了撞击车辆的安全;并且实现了在冲击荷载作用后的防护装置的自然恢复,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加固修复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同时吸能层内的颗粒散体来源于建筑固废,实现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一种模块化柔性桥墩防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64740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011569743.2

    申请日:2020-1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柔性桥墩防撞装置,包括安装钢板,纤维约束散体圆柱支撑,缓冲泡沫模块,柱角纤维约束散体方形柱,最外层加固纤维布。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了防撞装置局部破坏局部更换的目标;同时利用纤维约束散体柱的特性既可以实现支撑作用又可以实现全柔性防护的目标。本发明采用纤维约束散体方形柱作为角柱不仅可以固定整体防撞装置还可以实现了对于方形桥墩柱角的柔性防护,从而实现整体全柔性防护。与传统的桥墩防护装置相比,本防护装置施工方便,易于修复更换,吸能效率高等优点。而且纤维所约束颗粒散体材料,可以采用再生混凝土颗粒,和废弃砖渣颗粒,实现对建筑垃圾废料的再利用,更加绿色环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