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792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1667940.7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工程接触轨系统的数据设计方法与系统,属于接触轨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根据线路数据进行线路拟合得到三维线路和二维线路;计算待布置接触轨的跨距在二维线路上对应的平面点;将平面点投影到三维线路上得到投影点;根据投影点的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的关系得到投影点的坐标变换矩阵;根据坐标变换矩阵在相应的投影点设置预设的绝缘子模型;根据布置好的绝缘子模型完成接触轨模型的生成。本发明根据接触轨的线路数据得到每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数据,同时将计算得到的位置关系数据,赋予给对应的接触轨BIM构件,极大的减少了接触轨构件BIM设计的工作量,减少了BIM设计的工作复杂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05174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51703.X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G06F18/241 , G06F18/2431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共现分析的隧道病害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包括:对隧道进行逐环检测,获取隧道病害数据信息;获取病害等级标准,基于检测到的病害量值,确定病害等级;基于病害等级,根据分析目标,确定进行共现分析的病害事件;基于病害事件,构建病害共现矩阵;基于病害共现矩阵,构建病害邻接矩阵;基于病害共现矩阵,计算病害共现率;基于病害邻接矩阵以及病害共现率,绘制隧道病害共现网络。本发明通过设计共现窗口,利用不同病害的各个等级单独作为共现病害事件,体现了不同病害类型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同时揭示了不同病害等级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为病害的预防和针对性治理提供有效依据,以共现网络图的形式展示隧道病害的空间相关性,简单、直观。
-
公开(公告)号:CN11795179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48095.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盾构隧道横向收敛变形的长期治理方法,包括:收集隧道的工程信息,查明隧道现状轮廓;根据工程信息及隧道现状轮廓,确定隧道目标轮廓;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反分析周边荷载分布曲线;通过决策树模型计算施工参数,完成治理方案设计,并进行隧道治理;通过循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预测典型时刻周边荷载;基于典型时刻的隧道周边荷载,设计施工方案,计算隧道收敛变形轮廓;在典型时刻进行监测,根据误差确定是否调整施工方案。本发明解决了以往隧道治理方案对经验性依赖过大,加固效果难以长时间维持的问题,同时该方法还可以考虑周边施工的影响,更加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和全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13405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46487.7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病害交叉影响的隧道病害发生概率预测方法,包括:选取隧道病害事件,构建隧道病害事件集合;确定隧道病害事件发生的初始概率;确定病害事件之间的交叉影响系数;根据病害事件之间的交叉影响,校正病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对比病害事件发生的校正概率与初始概率的大小关系;修改病害事件发生的标准概率,计算其它病害事件发生的新概率;将病害事件发生的新概率与其标准概率进行比较,得到概率提高比;预测某种病害事件发生情况对其它病害事件的影响。本发明通过对隧道病害的初始情况和病害之间的交叉影响等数据进行运算,可以预测隧道病害在未来的发生概率,提前预知隧道病害发生概率的走向,以便提前采取干预措施,保障隧道的结构和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452176.4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F17/16 , G06Q10/04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病害发展趋势预测方法,包括:确定隧道内部病害事件,构建隧道内部病害事件集合;确定影响隧道内部病害事件发展趋势的外部干扰事件,构建外部干扰事件集合;确定隧道内部病害事件和外部干扰事件的初始状态;构建隧道内部病害事件之间以及外部干扰事件对隧道内部病害事件的事件影响矩阵;基于事件影响矩阵的交叉影响,预测隧道内部病害事件在预测时域内的发展变化趋势;绘制隧道病害发展趋势图。本发明通过隧道病害和外部环境的初始状态,考虑各种事件之间的交叉影响等因素进行运算,从而可以预测隧道病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以便于提前预防及控制隧道病害进一步发展,确保隧道安全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1703517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71464.6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底地铁隧道结构运营安全风险动态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含:识别影响海底地铁隧道结构运营安全风险因素,建立海底地铁隧道结构运营安全指标体系,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状态空间;建立海底地铁隧道结构运营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标准;海底地铁隧道结构运营安全风险动态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及参数学习;预测观测值条件下海底地铁隧道结构运营安全风险概率值;确定海底地铁隧道结构运营安全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系统包含:安全指标体系建立模块、等级标准建立模块、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块、贝叶斯网络参数模块、概率值计算模块及安全风险等级计算模块。本发明为海底地铁隧道结构运营养护、治理及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14572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36343.1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31/02 , E02D17/02 , E02D17/04 , E02D31/08 , E02D29/063
Abstract: 一种海陆连接区地铁层离式车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含明挖站厅、站台层、一号风井道、二号风井、上下行出入口、无障碍出入口、轨下过街通道,所述站台层由既有区间隧道扩挖而成而形成站台层的联拱结构,所述上下行出入口设置两组,分别位于两侧候车区以连接两侧扩挖耳室与明挖站厅,所述无障碍出入口设置两组,分别位于两侧候车区,所述轨下过街通道紧贴既有区间隧道底板下穿,连接两侧扩挖耳室;由此,本发明可以在保证过海线路纵坡坡度平缓的条件下发挥站厅浅埋的优势,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缓解运营期消防疏散压力;其施工方式有利于快速实现通车,有效避免了纯明挖或纯暗挖方法工作面少、工期长、造价高、难度大的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324123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269643.7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隧道侧移治理的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在隧道中确定沿第一方向发生侧移的目标区间隧道,目标区间隧道包括第一目标区段和第二目标区段,第一目标区段的侧移量大于第二目标区段的侧移量;基于第一目标区段确定竖向取土段和竖向注浆段,竖向取土段在第二方向上距离第一目标区段竖向中心线预定距离,竖向注浆段在第一方向上距离第一目标区段竖向中心线预定距离;对竖向取土段取土并且对竖向注浆段注浆;基于第二目标区段确定纵向取土段和纵向注浆段,纵向取土段邻近竖向取土段并且纵向注浆段邻近竖向注浆段;对纵向取土段取土并且对纵向注浆段注浆。以此方式,能够减小注浆压力,避免注浆引起的隧道结构破损、基坑支护失效等次生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26253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194917.0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地下结构不均匀沉降治理的注浆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地下结构中确定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目标区间;基于所确定的目标区间,确定将在第一方向上注浆的第一注浆区域以及将在第二方向上注浆的第二注浆区域,其中第一注浆区域处于所述目标区间下方并且第二注浆区域处于所述第一注浆区域上方并且与所述目标区间间隔预定距离;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第一注浆区域进行注浆;以及在经注浆的所述第一注浆区域浆料初凝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所述第二注浆区域进行注浆。以此方式,能够消除地下结构局部差异沉降的同时,进一步消除并且预防地下结构过大的平均沉降,从而有效治理地下结构不均匀沉降。
-
公开(公告)号:CN11362294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17968.0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暗挖隧道临近既有基坑锚索的施工方法,其在暗挖隧道沿隧道施工方向施工至将要存在冲突的锚索一侧一半锚索间距时,在暗挖隧道的初期支护上用多个膨胀螺栓固定钢托架,钢托架沿隧道施工方向布置,间距同锚索间距,并在钢托架上方设置钢板,并在钢托架上方设置千斤顶的下支座,千斤顶的外侧设置托盘,并在托盘上设置圆钢管,托盘与圆钢管不固定,圆钢管以在托盘上沿隧道施工方向滑动,形成套索与锚索进行固定,套索与圆钢管不固定,圆钢管能以沿隧道施工方向纵向移动,然后在截断位置处将原锚索进行截断;由此,本发明能实现暗挖隧道与临近的明挖基坑施工的同时进行,有效保证明挖基坑的安全,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