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光电站的降损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1804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10226869.7

    申请日:2023-03-08

    IPC分类号: H02J3/46 H02J3/38 H02J3/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光电站的降损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降损装置,用于获取时间、光照强度、各光伏逆变器的电压值和各光伏逆变器的电流值;在第一预设时间范围内,当光照强度小于预设光照强度时,将电压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且,电流值小于第一预设电流值的光伏逆变器停运;将停运的光伏逆变器的运行状态发送至自动发电控制装置;自动发电控制装置,用于获取各光伏逆变器的运行状态、各风机的运行状态、调度指令和风光功率预测数据;根据各光伏逆变器的运行状态、各风机的运行状态、调度指令和风光功率预测数据,将各风机和各光伏逆变器分为运行群、热备用群、冷备用群和故障群。通过本发明,降低风光场站的系统损耗,实现风光协同降损。

    一种电力设备缺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565924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211383622.8

    申请日:2022-11-0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缺陷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原始语音信号,对原始语音信号进行筛选,生成超声信号;提取超声信号中的局部放电状态特征参量,对局部放电状态特征参量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局部放电状态特征参量构建电力设备缺陷识别模型库;其中,电力设备缺陷识别模型库包括不同电力设备缺陷类型对应的缺陷检测模型;获取实测信号,将实测信号进行预处理和特征参量提取,生成实测特征参数;将实测特征参数与电力设备缺陷识别模型库中的缺陷检测模型进行匹配,基于匹配结果确定电力设备缺陷类型。本方法提高了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缺陷类型的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率。

    局部放电周期性脉冲干扰掩膜库构建方法及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3405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95403.3

    申请日:2023-08-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局部放电周期性脉冲干扰掩膜库构建方法及识别方法。其中,局部放电周期性脉冲干扰掩膜库构建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脉冲信号;对各脉冲信号进行时域相关性分析,得到多个脉冲聚类簇;将各脉冲聚类簇中各脉冲信号的相位进行排序,得到各脉冲聚类簇的相位序列;根据各脉冲聚类簇的相位序列,得到各脉冲聚类簇的相位差分序列;根据各相位差分序列中的相位差所属的区间,确定各相位差分序列对应的相位差分区间数量;根据各相位差分序列对应的相位差分区间数量,确定周期性脉冲干扰信号聚类簇;根据周期性脉冲干扰信号聚类簇,构建周期性脉冲干扰掩膜库。通过本发明,识别周期性脉冲干扰信号,减少局部放电在线监测装置的采集数据。

    一种光伏面板缺陷检测模型确定和缺陷检测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43363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87587.5

    申请日:2023-04-0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面板缺陷检测模型确定和缺陷检测方法、装置,该光伏面板缺陷检测模型确定方法中将初始边缘检测网络解耦为特征编码和特征解码两个相对独立的网络模块,简化了边缘检测网络设计;通过分别在初始特征编码网络和初始特征解码网络中添加短残差连接,促进了特征的前向传播与融合,有效提升了特征的利用率和分辨率;进一步,通过在目标特征编码网络和目标特征解码网络之间设置长残差连接,建立了低层高分辨率特征与高层特征的融合通道,在不改变原始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强化了高层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同时,由于残差连接不产生新的参数,因此模型在消耗同样计算资源的情况下提高了性能。

    一种风光储协同一次调频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9129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43350.9

    申请日:2022-10-28

    IPC分类号: H02J3/24 H02J3/38 H02J3/3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光储协同一次调频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并网点频率感知装置、一次调频装置、储能协调控制器、自动发电控制装置、风机能量管理装置、光伏数采装置、储能现地能量管理装置和储能逆变器。本系统通过储能协调控制器与储能现地能量管理装置之间的协同,以实现通过储能逆变器控制电池的充放电工作,突破了风光储协同一次调频瓶颈,使一次调频响应时间由秒级缩短至毫秒级,即实现新能源+储能对电网频率的快速主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