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78031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10300305.X
申请日:2013-07-1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C12N15/113 , C12N15/63 , C12N1/21 , C12N5/10 , G01N21/64
摘要: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受黄嘌呤调控的启动子A及其重组表达载体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受黄嘌呤调控的启动子A,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黄嘌呤诱导的DNA片段,包括上述受黄嘌呤调控的启动子A、调控蛋白HucR的编码基因、转运蛋白YgfU的编码基因、驱动调控蛋白HucR的编码基因和转运蛋白YgfU的编码基因表达的启动子CP6以及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所述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通过改造大肠杆菌lac启动子-35区和-10区,得到一个新的启动子,该启动子可在调控蛋白HucR和转运蛋白YgfU的配合下,利用黄嘌呤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02363594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110353073.5
申请日:2011-11-0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发酵产品分离丁二酸的工艺,具体为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丁二酸,其目的是利用合适的单元操作及其有效组合实现丁二酸的分离纯化,克服现有分离纯化丁二酸工艺线复杂繁琐,经济性差等不足,建立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丁二酸的经济型新工艺。具体为利用超滤对于发酵液进行澄清,利用树脂脱色来代替传统的活性炭脱色来提高最终丁二酸的收率,利用结晶来直接获得丁二酸晶体,该工艺所分离的丁二酸纯度到99.5%,收率在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759580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0810240993.4
申请日:2008-12-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7C229/22 , C07C227/42 , C12P13/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苏氨酸发酵液制备苏氨酸结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苏氨酸发酵液灭菌后进行板式或管式膜超滤、浓缩、共沸结晶等步骤来制备苏氨酸结晶,制得的苏氨酸结晶的纯度可达到98.5%,苏氨酸膜超滤收率可达到96%以上,共沸结晶收率可达到95%以上。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一种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绿色生产新工艺,而且其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2617325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10029752.7
申请日:2011-01-27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脱色的方法。本发明的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丁二酸发酵液进行脱色的方法包括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对丁二酸发酵液脱色的步骤;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1)将丁二酸发酵液离心除杂,得到不含固形物的丁二酸发酵液;2)将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串联,并进行预处理;3)在30~50℃下将步骤1)中的丁二酸发酵液加入步骤2)中的处理后的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脱色,有色物质和杂质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得到脱色后的丁二酸发酵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树脂对色素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色素容易解离,水洗即可,酸洗和碱洗可以实现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2476989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574166.6
申请日:2010-11-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及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全膜分离系统的丁二酸分离装置,该装置的全膜分离系统包括膜组件(5),该装置还包括发酵罐(1)和泵(3),所述的发酵罐(1)、泵(3)和全膜分离系统中的膜组件(5)形成回路,实现了丁二酸发酵和分离的耦合。通过本发明的装置将丁二酸发酵工艺与分离工艺进行耦合,解除了发酵过程中丁二酸的高浓度抑制,有利于获得高浓度的丁二酸发酵液,生产强度得到提高,缩短了丁二酸生产周期,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476893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574170.2
申请日:2010-11-3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脱硫处理反应器及生物脱硫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其中,反应器包括三相分离器和反应区,反应区由外筒、导气筒和下导流筒构成,将其分隔为气升区、缺氧区和下降区;三相分离器由外截锥体、内倒截锥体、外沉降筒、内沉降筒及溢流槽组成,将其分割为三个沉降区,含硫化物废水与来自气升区的含氧水在缺氧区混合,在固定化微生物的作用下,硫化物被部分氧化为单质硫,再经过位于上方的三相分离器,使固定化载体与水相和气相分离,硫颗粒随出水流出。利用本发明的结构和处理方法,在保持良好流化状态下仍能有效阻止固定化载体流失,具有单质硫生成率高、处理能力强、耐水力负荷和基质负荷冲击以及结构简单、放大容易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845407B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0910080815.4
申请日:2009-03-2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生产琥珀酸的放线杆菌和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发酵糖质原料产生琥珀酸的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CGMCC No.2650,可发酵生产琥珀酸,或者将琥珀酸发酵与纤维素乙醇发酵进行联合生产。在通入CO2和/或N2的厌氧条件并维持pH 5.5-7.5的环境下,厌氧发酵10-100g/L的糖质原料可生产10-110g/L琥珀酸。联合生产方法是将纤维素乙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用于琥珀酸的发酵生产,从而可以提高琥珀酸和纤维素乙醇的产量,实现CO2的零释放。在联合生产中,琥珀酸产量可以达到92g/L,纤维素乙醇的产量均达到108g/L。
-
公开(公告)号:CN101386815A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710121617.9
申请日:2007-09-1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属于扩张床吸附原位提取琥珀酸发酵分离的耦合装置和工艺,具体地说是采用发酵方法生产琥珀酸的工艺、扩张床分离琥珀酸的工艺以及发酵分离耦合过程。本发明的装置是将扩张床层析柱与琥珀酸生物反应器偶联,原位提取琥珀酸。利用扩张床层析柱允许带有固体物料的微生物发酵液直接进入扩张床层析柱这一特点,避免了以往采用固定床与生物反应器直接偶联导致固定床层析柱的堵塞问题,省略了生物反应器和扩张床层析柱之间额外的膜分离器,实现了扩张床层析柱与生物反应器的直接偶联,原位吸附目标物质而不造成扩张床层析柱的堵塞。建立一个扩张床吸附原位提取琥珀酸发酵分离的耦合系统,满足消毒灭菌和无污染运转。
-
公开(公告)号:CN101279295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710065105.5
申请日:2007-04-0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分类号: B01J32/0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形磁性纳米氧化铝载体材料制备方法,本方法是将制备的磁性SiO2内核分散到预先制备的铝溶胶中,采用乳液成型法制备出磁性球形纳米氧化铝载体材料。该材料采用醇铝作为原料,将其完全溶解在含有C3~C8烷烃、醇和少量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液体系中,形成半透明铝溶胶,将一定比例的磁性SiO2内核超声分散其中,再加入醇水溶液进行水解,得到球形磁性纳米氧化铝前驱体,最后经常规分离、陈化、干燥和陪烧过程得到球形磁性纳米氧化铝。本发明所提供的颗粒具有超顺磁性,特别可以作为外加磁场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使用,利用外磁场可方便地进行定位控制、分离和回收,达到反复循环使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069839A
公开(公告)日:2007-11-14
申请号:CN200610011857.9
申请日:2006-05-0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硫脱氮吸附剂的再生方法。将吸附了有机硫化物和有机氮化物的吸附剂加入含有脱硫脱氮微生物细胞的水相和油相的混合体系,在30℃反应再生,过滤、干燥、焙烧得到再生的吸附剂。该方法方便、高效,不影响吸附剂的性能,吸附剂可以多次使用;不会造成油品热值损失;与脱硫吸附剂的生物再生相比,生物法再生脱硫脱氮吸附剂效果较好,硫化物氮化物脱附率高;将油品硫氮含量降低到50ppm以下;能耗小,不产生有害的物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