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92493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197273.9
申请日:2009-10-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稳定性的金属膜和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膜的金属为在锂离子电池正极工作电位下稳定的纳米尺度的金属,金属膜的金属为Al、Ag、Au、Pt和Pd中的一种或两种,金属膜厚度为10~500nm。同时所述的金属膜采用真空涂膜的方法在锂离子电池正极片表面镀一层纳米尺度的金属膜。采用本发明得到的镀膜层致密、均匀、厚度可控,与正极片的结合力强。金属镀膜层对正极片具有保护作用,不仅可以抑制电池充放电和储存过程中正极与电解液的反应,还可以提高正极片的导热性和正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从而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改善功率特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615684A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910054617.0
申请日:2009-07-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小型燃料电池用的氢发生器,特征在于所述的氢发生器是由储存室基体和上盖两部分组成。其中储存室基体中有氢气反应储存腔,储存腔位于储存室基体中央,储存腔用于存放固体氢化物燃料,上盖中有液体进样口和氢气出口,液体进样口通过液体微流道与反应储存腔一端相连,反应储存腔的另一端通过氢气微流道与上盖的氢气出口相连,反应储存腔呈锥形或梯台型,储存室基体和上盖气密。固体氢化物燃料通过储存室基体上方的燃料进料口可直接进入氢气反应储存腔。本发明通过现场制氢、用氢,省却了储氢容器,且可精确控制氢气产量和流速。
-
公开(公告)号:CN100517852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10045092.5
申请日:2007-08-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10/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正极片的上侧和负极片的下侧沿卷绕方向预留一定宽度的集流体空白。将正、负极片沿宽度方向错开一定距离后卷绕成电芯。将电芯两端露出的空白集流体抿倒成一个平面,再分别在其端面焊接集流盘或极耳。或者将正、负极片预留的空白集流体折边后沿宽度方向错开露出折边空白卷绕成电芯,直接在电芯两端面焊接集流盘或极耳。本发明的端面集流结构不仅增加了集流盘与极片的接触面积,而且保证了焊接强度,有效降低了电池的内阻,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电流密度分布均匀,产热量少且散热性能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寿命,适用于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等动力电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0397687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610030473.1
申请日:2006-08-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自呼吸式微型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阴极流场板结构,特别涉及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加工的新结构。该流场由双层复合镂空结构,两层镂空尺寸依次减小;即流场板靠近空气一侧,加工成垂直于硅片方向的镂空流道,在靠近膜电极的另一侧,对应于靠近空气侧的镂空流道处加工垂直于硅片的流道,使硅片贯穿,且靠近膜电极侧的每个流道尺寸小于靠近空气侧的流道尺寸。既保证了氧气能有效扩散,又有利于氧气在电极内部的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有效利用率;此外,这种双层复合结构使流场与膜电极接触更紧密,接触电阻较小,因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双层复合镂空结构的电池性能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6733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78373.7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载体,表面包覆聚烯烃和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改性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能使得电池在热失控前及时关闭正极材料离子通路,进而有效切断电流回路,阻断热失控的反应链,提高电池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18130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487463.9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7/0016 , H01M10/4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串锂离子超级电容组均衡管理方法,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对所述的多串锂离子超级电容组进行充电,当其中一锂离子超级电容单体达到满充状态时,分别记录其他锂离子超级电容单体的电压值和系统功率,确定各个锂离子超级电容单体的荷电状态;S2,通过计算每个锂离子超级电容单体的容量和荷电状态,得到各个锂离子超级电容单体同时达到满充所需的最小均衡电量;S3,根据设定的均衡电流得到对应锂离子超级电容单体所需的均衡时间;S4,所述的锂离子超级电容单体达到均衡状态后,将所有锂离子超级电容单体达到满充的电量差值均衡成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03900744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100240.9
申请日:2014-03-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L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池充放电过程的经改进的X射线衍射原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①圆板底部中央有一根与圆板下底面垂直的转动轴,用于实现侧倾法测应力中的φ旋转;②圆环转轴一端直接与圆环相连,另一端通过轴承与长方体板相连。使用时,通过转动圆板底部中心的转动轴以实现应力测定的φ旋转,通过转动与圆环相连的旋转轴能使圆板绕水平轴旋转±90度,以实现应力侧倾法测定中的ψ旋转,ψ旋转轴与衍射仪轴垂直;转动圆板转轴及圆环转轴,在一定的φ、ψ角下进行XRD测试,从所得XRD数据中可计算出(hkl)晶面的晶面间距,结合无应力状态下(hkl)晶面的晶面间距得应变εφψ,转动圆环转轴,改变ψ角,再进行XRD测试,利用侧倾法的公式即可测定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633328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210306570.4
申请日:2012-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4/62 , H01M4/131 , H01M4/13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25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62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添加弱碱性金属化合物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正极片及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和浆时添加pH值为8~10的弱碱性金属化合物,添加的质量百分数为三元材料的0.1-5%。而后经涂布、烘干制得三元材料正极片。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三元材料正极片的制作方法简单,容易实现,附加原料成本低。利用该极片制作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储存性能,在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752627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023027.4
申请日:2010-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能量密度金属锂-空气电池及其制作方法。该电池是由金属锂阳极复合体、电解液室、空气电极复合体三部分组成。其中金属锂阳极复合体由锂源提供体、锂离子选择性传导膜和弹性支撑体构成;电解液室由液体储存室和毛细微通道构成;空气电极复合体由空气电极和透气膜复合而成。由此制作的金属锂-空气电池环境适应性强,其能量密度是现有锂离子电池有2-10倍,适合小电流、长时间工作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2427119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397217.7
申请日:2011-1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M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锂离子电池隔膜上连续镀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于由卷绕镀膜机实现的将整卷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放入卷绕镀膜机的卷绕机构上,将合适的磁控溅射阴极靶放入镀膜室,根据镀膜工艺调节好卷绕速度、溅射功率等参数。镀膜室抽真空,开机进行溅射镀膜,同时连续监测,以便进行调节,保证工艺稳定,得到经过镀膜的隔膜。所得隔膜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大幅提高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放以及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