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31257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35488.1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北京世维通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5/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阶跃响应仿真方法及仿真系统。其中,根据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建立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数学模型;根据所述数学模型,确定向前通道增益以及反馈通道增益;根据所述向前通道增益、所述反馈通道增益和闭环检测延时时间,确定包含闭环检测纯延时过程的离散传递函数;根据所述数学模型,确定滤波器的离散传递函数、变比增益和通讯延迟;根据所述包含闭环检测纯延时过程的离散传递函数、所述滤波器的离散传递函数、所述变比增益和所述通讯延迟,确定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离散动态模型;根据所述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离散动态模型,在Matlab中仿真分析阶跃响应性能的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9622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07743.0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分压式取电装置的温度稳定性试验方法及系统,包括:确定多个测量点;在额定频率、连续施加额定一次电压且电容分压式取电装置带可变负荷的条件下,调节待测电容分压式取电装置的输出功率为预设测量输出功率点,分别测量待测电容分压式取电装置在不同温度状态下不同测量点处的输出电压;基于所述输出电压和额定电压,确定输出电压偏差,并基于所述输出电压偏差确定待测电容分压式取电装置的温度稳定性。本发明针对现有标准对电容取电装置高低和温环境下考核的不足,以及电容取电装置工作时的输出特性,设计了更为详尽的和定制化的考核办法,能够全面的考核电容取电装置在高温和低温下切输出功率恒定时,供电电压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1774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09644.4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优化光纤电流互感器生产设计和工艺流程的试验方法及系统,属于光纤互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建立所述特征参量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所述光纤电流互感器的敏感器件,确定用于表征所述敏感器件故障的状态参量;建立所述关键参数与所述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对应关系;基于所述权重定位敏感器件的故障点;调整与所述光纤电流互感器生产相关的设计和工艺流程,得到优化的与所述光纤电流互感器生产相关的设计和工艺流程。本发明通过模拟试验确定用于优化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生产设计和工艺流程,以本发明优化的生产设计和工艺流程生产光纤电流互感器,生产出的光纤电流互感器可靠性得到了提高,性能得到了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59030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366706.5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R3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和进行自我诊断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采集电磁式互感器一次绕组侧电压U1及二次绕组侧电压U2;基于所述一次绕组侧电压U1及所述二次绕组侧电压U2,获取一次绕组侧与二次绕组侧的出厂匝数比K;基于预设的标准匝数比k’,计算所述电磁式互感器的误差偏离度ε;基于所述误差偏离度ε,确定所述电磁式互感器的运行状态。本发明依据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此特性通过K值的变化程度就可以判断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运行情况。本发明为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了新的方法,减少电力系统故障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59158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848881.2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节点站域信息融合的互感器及数据采集方法,属于电气测量技术领域。本发明互感器,包括:位于目标节点一次高压侧的空芯线圈、取能线圈、高压侧信号调理模块及接收线圈,和位于目标节点二次地电位的低压侧通讯模块及发射线圈;所述空芯线圈将电力系统中一次大电流转换为可供采集目标节点输入的小电压信号;所述高压侧信号调理模块将所述微分小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所述高压侧信号调理模块,通过取能线圈,或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通过磁共振耦合原理形成的无线供电方式供电;所述低压侧通讯模块将数据信号传输至外部APN无线专网。本发明互感器可实现全站节点互感器间的实时同步数据对比。
-
公开(公告)号:CN1193784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300476.7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I S隔离开关操作全过程仿真模型及仿真方法,模型包括:隔离开关与电弧电阻和电弧电感连接构成串联支路,再与断口电容连接构成并联支路,用于模拟隔离开关操作过程中开关间隙的电弧击穿特性;重燃弧模块,用于判断隔离开关间隙两端电压是否发生击穿,并输出重燃弧信号;熄弧模块,用于获取串联支路的电流信号,判断是否满足熄弧判据,输出熄弧信号;熄弧结束模块,用于判断电流信号是否满足熄弧结束判据,输出熄弧信号;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控制隔离开关的闭合和开断;弧阻控制模块,用于基于重燃弧信号、熄弧信号和熄弧结束信号控制电弧电阻的阻值变化;计时模块,用于记录隔离开关的间隙击穿时刻、熄弧阶段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
公开(公告)号:CN11377754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862994.8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陶瓷原理的光学互感器局部振动试验方法和系统,包括:确定FOCT对振动敏感组部件;采用激振器对所述振动敏感组部件施加振动;由激励信号源控制激振器的振动加速度和振动频率,在不施加电流和施加额定一次电流下,获得振动加速度和振动频率对所述振动敏感组部件的影响,进而得出振动对所述振动敏感组部件的输出特性影响。当试验条件不满足标准规定时,能够对基于压电陶瓷原理的FOCT开展等效振动试验,得到振动对FOCT振动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7258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496450.X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采集变压器的历史状态参量;根据历史状态参量训练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其中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输入量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以及环境温湿度数据,输出量为泄漏电流、温度数据、受潮程度、噪声数据以及振动数据;采集变压器的实时状态参量,并将实时状态参量中的实时输出电压、实时输出电流以及实时环境温湿度数据输入至卷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输出预测状态参量,其中预测状态参量包括预测泄漏电流、预测温度数据、预测受潮程度、预测噪声数据以及预测振动数据;将预测状态参量与对应的实时状态参量进行比较,确定变压器的运行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695109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402356.7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工业大学
Inventor: 罗义华 , 张浩 , 刘兴中 , 张金锋 , 张文学 , 汪和龙 , 李强 , 戴明明 , 黄耀 , 陈枫 , 刘鑫 , 刘军 , 程智余 , 汪宏春 , 张永奈 , 刘勇 , 王鹏 , 肖黎明 , 吴睿 , 雷庆坤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硅铝耐候钢的铁锈稳定剂及其应用。所述稳定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三组分连接料12~18wt%、镁粉2~5wt%、水分稳定剂1~3wt%,和余量溶剂;所述三组分连接料包括低羟值丙烯酸乳液、聚二甲基硅烷和全氟聚醚;所述三组分连接料中聚二甲基硅烷含量为3~5wt%、全氟聚醚含量为2~3wt%,余量为低羟值丙烯酸乳液。本发明通过协调构件形成无机‑有机复合连续膜,能够更加高效快速地与原锈层保护相构成稳定的复合锈层,复合锈层具有良好的抗大气腐蚀能力、结合强度和硬度,以显著提升硅铝耐候钢的实际使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69510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02356.7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工业大学
Inventor: 罗义华 , 张浩 , 刘兴中 , 张金锋 , 张文学 , 汪和龙 , 李强 , 戴明明 , 黄耀 , 陈枫 , 刘鑫 , 刘军 , 程智余 , 汪宏春 , 张永奈 , 刘勇 , 王鹏 , 肖黎明 , 吴睿 , 雷庆坤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硅铝耐候钢的铁锈稳定剂及其应用。所述稳定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组分:三组分连接料12~18wt%、镁粉2~5wt%、水分稳定剂1~3wt%,和余量溶剂;所述三组分连接料包括低羟值丙烯酸乳液、聚二甲基硅烷和全氟聚醚;所述三组分连接料中聚二甲基硅烷含量为3~5wt%、全氟聚醚含量为2~3wt%,余量为低羟值丙烯酸乳液。本发明通过协调构件形成无机‑有机复合连续膜,能够更加高效快速地与原锈层保护相构成稳定的复合锈层,复合锈层具有良好的抗大气腐蚀能力、结合强度和硬度,以显著提升硅铝耐候钢的实际使用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