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05782812U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20639600.7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锅炉启动分离旁路蒸汽利用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3)上设置有两条路线,一路为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3)后方设置有第一调节阀(23)、辅助蒸汽管路(8)和除氧器(7);另一路为在所述的汽水分离器(13)在后方设置有旁路蒸汽加热2号高加管路(26)、第二调节阀(28)、2号高加低负荷疏水管路(27)和除氧器(7);它克服现有技术中极热态启动工况一般很少发生,如按极热态工况选定旁路阀,会使设备容量过大,造成设备和管道投资高,对于设备造成闲置浪费的缺点;具有利用锅炉自身产汽将给水加热到180℃,可以减少启动锅炉的燃油消耗,不消耗临机蒸汽,增加了相邻机组的发电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5001219U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20760332.X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液环真空泵分配板,它包括分配板(1),在所述的分配板(1)上开有进气孔(2)和出气孔(3),所述的进气孔(2)有两个,所述的出气孔(3)由若干个小孔(3.1)组成;所述的进气孔(2)与出气孔(3)相间布置在所述的分配板(1)上,且围成一个椭圆形;所述的分配板(1)为椭圆形结构;叶轮(4)同心安装在所述的分配板(1)内并位于进气孔(2)和出气孔(3)之间,两个所述的分配板(1)之间固定安装有椭圆筒体(5);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偏心安装长时间运行易发生震动、断裂的技术缺点,叶轮旋转一次进行两次吸气、排气流程,成倍的提升了液环真空泵的抽气效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4572578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257839.3
申请日:2015-04-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导流件的圆形风机吸风口,包括吸风口主体,吸风口主体上端通过入口导流件连接有若干根支撑杆;支撑杆上端支撑有顶部导流件;顶部导流件为倒置的锥体结构;吸风口主体下端设置有变截面段;顶部导流件包括顶部导流件侧面板及顶部导流件顶面板。入口导流件为向中心轴线凹陷的喇叭形圆环曲面结构。顶部导流件侧面板为向中心轴线凹陷的类圆锥面结构;顶部导流件顶面板为正立的圆锥面;顶部导流件侧面板及入口导流件构成平滑渐缩的环形气流通道。顶部导流件侧面板及入口导流件之间周向等距沿吸风口半径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竖直导流平板。这样的设计有效降低了吸风口阻力,降低风机功耗,有效降低吸风口风道乃至风机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218669484U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22689275.3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能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耦合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涉及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它包括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和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机组、空气透平机组、储气库、换热器和储热罐;压缩机组包括压缩机;空气透平机组与储气库连接,空气透平机组包括多段空气透平;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有机工质膨胀机、发电机、冷凝器、储液罐和工质泵,工质泵与蒸发器连接;储气库与蒸发器出口连接;储热罐包括低温储热罐和高温储热罐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进行耦合,有效利用了末段压缩机出口空气的中高温余热并转化为电能,系统效率可提升约2%。
-
公开(公告)号:CN205175156U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20805503.6
申请日:2015-10-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8B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进下出叠置双流程凝汽器的混合冷凝系统凝汽器还通过抽气管道与混合式冷凝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混合式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冷凝器回流管道与凝汽器相连接,混合式冷凝器的输出端还通过真空泵与冷凝器排气管道相连接。循环水入口高于循环水出口。第一流程管束区位于第二流程管束区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流程管束在第二流程管束之上的单背压上进下出叠置双流程凝汽器及其混合冷凝系统,汽机排汽的主流流程短,流动阻力小,排汽动压更能转化为静压,强化换热效果,更重要的是汽机排汽流向下部管束的通道宽度可以缩小,可增加管束布局密度,重新优化管束布置,降低凝汽器管束区的高度或宽度,并降低汽机排汽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205156656U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20802732.2
申请日:2015-10-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8B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进下出双流程表面式叠置凝汽器,包括循环水入口,所述循环水入口依次通过第一流程管束、后水室、第二流程管束与循环水出口相连接,所述循环水入口高于所述循环水出口。所述第一流程管束位于所述第二流程管束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叠置布局,将凝汽量较大的分区与凝汽量较小的分区综合布置于同一垂直蒸汽通道中,使得各凝汽器分区的凝汽量在水面方向得以平均分布;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由于各凝汽器分区凝汽量水面方向上差异过大而导致的蒸汽横向流动力较大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凝汽器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0118200U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21408266.0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01K27/00 , F01K13/00 , F01D15/10 , F04B35/04 , F04B41/02 , F28D20/00 , F28C1/00 , F25B43/00 , F25B4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熔融盐和加压水储热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涉及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技术领域。它包括一列或以上并联的空气压缩系统、一列或以上并联的空气膨胀发电系统、储热系统、换热系统和储气系统和冷却塔,每列空气压缩系统包括两段或以上串联的空气压缩机;每列空气膨胀发电系统包括一段或以上串联的空气透平;储热系统包括熔融盐储热系统和加压水储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压缩侧换热系统、末段压缩侧换热系统和膨胀侧换热系统。本实用新型可在不显著增加投资的条件下,将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效率提高至与采用导热油和常压水储热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相当的水平,而投资低于采用导热油和常压水储热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214850984U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022792776.5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柔直换流站控制楼和阀厅的布置结构,所述的单元一阀厅(1)一侧的长边与单元二阀厅(2)一侧的长边邻接布置,所述的单元一阀厅(1)另一侧长边设置有主控楼(3),所述的单元二阀厅(2)的另一侧的长边设置有辅控楼(4);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压等级的提升使得光缆数量较多,上千根光缆也需从该出口进入阀厅,常出现水管通道、风管通道及光缆通道拥堵的缺点,具有换流站控制楼、阀外冷设备布置和阀厅布置长度方向统一协调,充分利用各区域之间的空余场地,节省了占地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06063972U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21016000.1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内置的卧式气水分离器,涉及一种用于化工、机械、勘探、电力等领域的气水分离器。它包括壳体、气水分离区、换热区、整流区、气水混合物入口、气相出口、分离液产物出口、换热液进口和换热液出口、导流板、气相通道、第一液相通道、第一引流隔板、第二引流隔板、第二液相通道;换热区内安装有换热管和换热隔板,相邻两个换热管之间安装有挡板,多个下换热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多个上换热管的进水口连通;换热液进口与下换热管的进水口连通;换热液出口与上换热管的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将换热器内置,且占地面积小,无需检修空间,换热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205592140U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20348455.7
申请日:2016-04-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双循环切向排气液环真空泵端盖,它包括三层均呈椭圆形的端盖层(1)、中间层(2)和分配层(3),其特征在于:呈圆柱型的隔板(5)依次垂直穿过所述的端盖层(1)、中间层(2)和分配层(3)的中心;所示的端盖层(1)垂直设置有进气口(4.2),所述的端盖层(1)的排气口(4)横向布置,且与内部气体旋流方向一致,所述的排气口(4)与所述的端盖层(1)的盖体切向布置;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长时间运行易发生震动、断裂等问题,造成安全隐患以及经济损失的缺点,具有两次气体压缩、吸入、降压、排放的过程。所述的真空泵端盖成倍的提升了液环真空泵的抽气效率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