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3138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53779.7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H01R13/40 , H01R13/65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屏蔽双绞导体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接头,插头与柔性屏蔽双绞电缆线芯通过焊接实现电性能连接、接头与刚性屏蔽双绞导体通过焊接实现电性能连接,然后插头和接头通过插孔接触件和插针接触件弹性接触连接实现电性连接。本发明绝缘层为分体设计,分为安装板和绝缘子;将线芯单独固定在安装板上,有效解决芯线折弯难度大,双绞芯线间隙小,焊接相互影响的缺陷,将焊点包容于绝缘体内,可有效增加爬电距离,提高屏蔽双绞导体接头的绝缘性能。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具有结构优良、密封性能好、电气性能稳定、抗干扰屏蔽能力强等优点,并能满足耐辐照、耐老化等特殊要求的特种屏蔽双绞连接器。
-
公开(公告)号:CN110246596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522736.8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32 , G21C13/028 , G21C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嵌式带屏蔽的电气贯穿装置、系统及方法,装置包括导体组件、筒体组件、前区侧接线装置和热室侧接线装置;筒体组件包括筒身、端板法兰,筒身包括热室侧筒体、固定装置和前区侧筒体,前区侧接线装置、端板法兰、前区侧筒体、固定装置、热室侧筒体依次连接;筒身内的屏蔽组件上开设有供导体组件或者导体组件的延长导线穿过的通孔或凹槽;导体组件密封连接在固定装置上,导体组件或其两端的延长导线伸出固定装置并穿过屏蔽组件连接或者直接连接两个接线装置上的连接器。装置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性能优良、检修维护方便,拥有良好的辐射防护功能、优良的密封及电气性能以及抗震性能,能够保证良好的机械完整性和电气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734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495105.9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贯穿件密封性能的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响应于目标电气贯穿件的密封性能的预测信号,获取所述目标电气贯穿件的结构属性信息,以及实时采集所述目标电气贯穿件在不同时刻的外部环境属性信息、所述目标电气贯穿件筒体内部气体在不同时刻的气体属性信息,其中,所述气体属性信息包括所述目标电气贯穿件筒体内部气体在不同时刻的气体温度和气体压力;基于所述气体温度,判断所述目标电气贯穿件是否符合密封性能监测的预设条件;若所述目标电气贯穿件符合所述预设条件,则基于所述结构属性信息、所述外部环境属性信息、所述气体属性信息,预测所述目标电气贯穿件的密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92926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311679843.4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N21/01 , G01N21/952 , F17D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磨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用于密集排布的细管道磨损量自动检测末端及装置和方法,包括引导结构、探针主体、探针底座、连接法兰、远端副成像装置、主成像装置、近端副成像装置、第一激光定位装置和第二激光定位装置;引导结构与探针主体远端连接;探针底座一端与探针主体近端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法兰连接;远端副成像装置和近端副成像装置相对设置,用于采集管道磨损区域的缺口轮廓;第一激光定位装置和第二激光定位装置用于测量管道与检测末端的相对位姿;所述主成像装置用于为远程操作自动检测末端提供视觉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在人不可达或危险环境下进行管道磨损量检测任务的目标,同时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人员工作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399516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336080.8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76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传感器融合的事件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视觉传感器中每个传感器采集的反应堆试验场景下的待检测视频帧序列;分别对各待检测视频帧序列中进行聚类处理,得到事件图像帧序列;获取预设事件检测模型,包括分类网络、事件检测网络,残差骨干网络包括不同多尺度卷积层、聚合网络包括多个融合层;通过分类网络对不同传感器对应的目标帧图像进行缺陷图像分类,通过残差骨干网络对不同缺陷图像类别下的目标帧图像的图像特征进行提取,通过聚合网络中的各融合层分别对相应缺陷图像类别下的各个图像特征向量进行融合,将各图像融合特征向量输入至事件检测网络,以确定目标帧图像中的被检测目标事件。
-
公开(公告)号:CN119392241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95108.2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C23C24/1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激光熔覆的闭环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该方法中对熔池的第一中心温度和熔池的第一宽度进行监控,基于监控结果通过模糊控制算法,对激光器的第一激光功率和第一送粉速率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激光熔覆的精度和质量。方法包括:控制喷粉设备在基体上喷射熔覆材料;控制激光器发射激光到熔覆材料上,以使所述熔覆材料和与所述熔覆材料接触的基体形成熔池;获取所述熔池的第一中心温度和熔池的第一宽度;根据所述熔池的第一中心温度和熔池的第一宽度,利用模糊控制算法,对所述激光器的第一激光功率和第一送粉速率进行调整,其中所述第一送粉速率为所述喷粉设备喷送熔覆材料的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1380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21427.5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环境用电缆贯穿装置及制作方法,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法兰和法兰盖,法兰与法兰盖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法兰上设置有采用密封材料过渡的内侧导体,所述法兰盖上设置有采用密封材料过渡的外侧导体,内侧导体和外侧导体通过连接器相连接;所述外侧导体和所述内侧导体两者相邻的一端均设置有密封材料形成的绝缘胶层,所述绝缘胶层接触设置于密封材料的内侧。在轴向上设置了两个串联的密封结构(即密封导体一和密封导体二),具备双道密封屏障,可有效防止壳内侧物质外泄。
-
公开(公告)号:CN11761275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89494.7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辐射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核反应堆电缆贯穿装置的屏蔽结构及安装方法,包括组合式屏蔽组件和柔性缝隙屏蔽装置;组合式屏蔽组件填充于电缆贯穿装置的筒体内,所述组合式屏蔽组件在其轴向厚度上设置有隔热板、包覆屏蔽体和金属屏蔽体,所述包覆屏蔽体和金属屏蔽体分别用于实现中子屏蔽和γ射线辐照屏蔽;所述柔性缝隙屏蔽装置由多片填充在电缆贯穿装置的筒体和预埋管之间的环形缝隙内的柔性屏蔽片构成。本发明不仅能实现全面辐射屏蔽防护,以防止反应堆放射性物质通过电缆贯穿装置外泄,且具备耐热性和结构易安装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59431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79541.7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用包覆导体及其成型方法,成型方法包括将多根铜棒首尾连接后,放置在成型设备的放线架上,并与预热装置、挤压机的成型模套对中;对铜棒进行前处理;将聚醚醚酮粒料进行干燥,并在启动挤压机后倒入料筒;启动牵引机将铜棒带入导体预热装置,对预热空间进行加热,至铜棒表面温度为200℃左右;加热后的导体进入挤出机模芯,对熔融材料加热至380℃而进入模套内,熔融材料从模套挤出完成对铜棒的包覆;包覆后的铜棒从70℃开始逐级冷却,得到包覆导体。本发明可以实现大线径铜棒的连续包覆,解决绕包电缆绝缘层贴合不紧密、自密封差、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987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37049.1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 , G21C13/03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堆的单体扩容中压电气贯穿件,包括:贯穿筒体,靠近贯穿筒体的一端的贯穿筒体外侧用于贯穿小堆的安全壳后与所述安全壳的内层连接;靠近贯穿筒体的另一端的贯穿筒体的筒体外侧用于从所述小堆的安全壳的外层上的贯穿孔中穿出;第一接线箱组件,用于位于所述小堆内并与贯穿筒体的一端连接;第二接线箱组件,用于位于小堆外并与贯穿筒体的另一端连接;中压导体,中压导体的两端分别从贯穿筒体内的两端穿出后分别连接第一接线箱组件和第二接线箱组件;以及接地导体。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适应小堆各工况下的温度及辐照条件并满足单体扩容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