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63140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796343.6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2F3/30 , C02F3/34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8 , C02F1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节A/O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口、功能区和出水口,所述功能区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厌氧池、第一级好氧池、缺氧池、第二级好氧池和二沉池,相邻两个池子之间通过挡板隔开,每个所述挡板上均设有溢流孔和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设于溢流孔的出口处,所述溢流管的上端高于所述溢流孔,所述溢流管的下端出口延伸至挡板的底部。本发明还相应提供一种高负荷废水处理方法。本发明废水处理系统的功能区中各池子相互协同作用,处理效果好,能高效去除废水中COD、NH4+-N、TN和TP,并且处理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0950467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910042170.9
申请日:2019-01-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12N1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嗜酸浸矿微生物包埋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嗜酸浸矿微生物包埋体是在聚氨酯多孔亲水填料载体表层上,通过交联形成的网状结构,包括如下组成:聚氨酯多孔亲水填料、包埋剂、碳酸盐、嗜酸浸矿微生物悬液、交联剂和稳定剂,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碳酸氢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稳定剂为含多价金属离子的微生物培养液,所述嗜酸浸矿微生物悬液的pH小于3.0。所述的包埋体制备流程是让遇水膨胀的亲水填料依次浸入含包埋液和碳酸盐的混悬液、微生物悬液、交联液和稳定液。本发明解决了常规包埋体水气通透性差,且难以兼顾培养过程中高活性和高细胞浓度的微生物溶液连续产出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6821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30700.7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
IPC: C12N1/20 , C12N1/36 , A23L33/135 , A61K35/747 , A61P1/14 , A61P39/06 , C12R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过ARTP诱变和适应性进化获得的耐高温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诱变和适应性进化,获得一株耐高温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其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较,在不损失益生性能的同时可在50℃下生长繁殖,并具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将其用于益生产品的制备,可有效降低制备过程活菌数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益生性能,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21034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207353.4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12N1/14 , C12P7/6434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产DHA裂殖壶菌突变株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诱变获得裂殖壶菌AM‑D1菌株,将其应用于DHA的生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菌株发酵生物量可达140.32g/L,总脂质产量为80.13g/L,DHA产量占总脂质比例为60.7%,副产物DPA、棕榈酸和十八烷酸分别占总脂质比例为8.46%、23.43%和4.39%,未检测到EPA,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其他副产物,因此与现有其他菌株相比,本发明所述菌株能高产高纯度DHA藻油,减少了副产物脂肪酸的种类与占比,为后续的分离纯化步骤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更利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67628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873735.4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 , 长沙运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突变体及其应用。传统认为乳糖并不是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的天然底物,而本发明提供的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突变体,通过定点突变改造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获得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突变体,构建其基因工程菌并应用在高效催化岩藻糖基化寡糖生产中。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经替换多个氨基酸残基能够以乳糖为底物。
-
公开(公告)号:CN1166227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03204.3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表达可拉酸合成酶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在原始菌株体内对可拉酸合成途径中的一些关键酶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构建了一株高效生产可拉酸的基因工程菌,其可拉酸合成能力相较于原始菌株得到了显著的强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463320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827402.3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12N9/42 , C12N15/56 , C12N15/70 , C12N1/21 , C12P19/14 , C12P19/12 , C12P19/04 , C12P19/00 , A23K20/189 , A23L29/00 , A61K38/47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矿山排水宏基因组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及其基因、酶制剂和应用。该β‑甘露聚糖酶为具有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酶。该β‑甘露聚糖酶的最适催化温度相对较高,为50℃左右,在较宽的pH范围内(pH为4‑9)均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酸稳定性,适用范围更广。进一步地,利用吐温80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能够有效激发该β‑甘露聚糖酶的活性,提高催化性能,应用于水解甘露聚糖时,能够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22634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124897.0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养装置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微生物连续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罐和设置在培养罐内的曝气管,还包括环绕在曝气管外围并对培养罐内的培养液加热的加热管。所述曝气管还固定有沿曝气管轴向分布的多个挡板,挡板的形状为圆环形,中心向下凹陷,所述挡板靠近曝气管的位置设置有漏孔。所述加热管呈螺旋环绕在曝气管外围,螺旋的直径大于挡板的直径。本发明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廉,可在连续培养浸矿微生物的同时大量减少加热管、培养罐上附着沉积铁钒,从而达到长时间连续获得微生物的目标,并且大大延长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592867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642432.4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12N1/20 , C02F3/34 , C02F101/22 , C02F101/10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菌剂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兼具六价铬还原和活性黑5降解的人苍白杆菌及其应用,所述人苍白杆菌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anthropic S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461,本申请的人苍白杆菌能同时进行六价铬还原和活性黑5降解,具有较好的Cr污染和活性黑5污染处理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55727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711000769.3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培养浸矿微生物的反应器和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营养液导入反应器中,接入浸矿微生物,曝气培养;(2)开启反应器中膜组件的抽吸泵,同时开启反应器进液泵,进行连续培养;增大出液和进液流量,然后稳定运行;(3)开启反应器的排泥泵,排出浓缩菌液;(4)收集浓缩菌液和硫酸高铁浸出剂;本发明显著增加了培养体系中的生物量,而且可混合菌组合培养,提高培养体系单位生物得率,同时解除了高铁离子对浸矿微生物的抑制效应,不仅解决了浸矿微生物培养过程细胞密度低、周期长、亚铁氧化效率低等问题,而且培养过程中连续获取了硫酸高铁浸出剂,解决铁钒和菌分离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