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5930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866041.3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469 , C02F1/461 , C02F1/72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负载二茂铁‑聚苯胺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酰氯和酰胺反应制备1,1′‑二茂铁基苯胺单体;(2)通过自组装制备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材料;(3)通过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负载二茂铁‑聚苯胺复合材料;(4)制备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负载二茂铁‑聚苯胺复合电极。本发明将与磷酸盐、亚磷酸盐特异性结合的改性导电聚合物引入电极材料,制备了一种高选择性吸附磷酸根和亚磷酸根离子且吸附容量大、同步高效催化亚磷酸盐氧化、性能稳定的复合电极,解决了电容除盐系统对污水中磷去除效果不佳以及功能单一(吸附为主)的关键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9369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1169992.7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01D67/00 , B01D69/02 , C02F1/44 , C02F101/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选择性去除全氟及多氟化合物(PFAs)的纳滤膜绿色制备方法,首先通过真空抽滤的方式将天然有机物腐殖酸水溶液中腐殖酸附着在聚醚砜微滤膜上;然后将其置于亚胺单体/水溶液中浸润后取出,使用滤纸从腐殖酸负载层背面吸干多余水分,然后浸入酰氯单体/正己烷溶液中,进行界面聚合反应及后处理。在对于PFAs的截留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本发明提供的膜水通量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提升,同时PFAs/钙镁离子选择性大幅提升。本发明通过将一种廉价易得的绿色材料引入到纳滤膜材料制备过程中,显著提升纳滤膜的选择性和水通量,并针对性提高对于PFAs物质的去除选择性,提高水回用效率和回用水品质,保障用水健康。
-
公开(公告)号:CN11427276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111481991.6
申请日:2021-12-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绿色溶剂的微/超滤膜中不可恢复污染深度清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污染微/超滤膜的预清洗,去除膜表面以及膜孔内的可逆和不可逆污染;(2)用氮气轻吹经预清洗的污染膜,然后将其浸泡于绿色溶剂,使膜与绿色溶剂充分接触,处理完成后,将膜迅速转移至去离子水中;(3)用去离子水对经溶剂处理后的污染膜反洗,将残留在膜内的绿色溶剂充分洗出,即得到深度清洗后的污染微/超滤膜。本发明首先通过常规化学清洗去除膜表面/膜孔内的可逆和不可逆污染,再采用特定溶剂洗出不可恢复污染,最后经后处理,使膜通量恢复至新膜水平,在保证出水水质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实现不可恢复污染物的洗出和膜通量的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308301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208940.X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报废微滤膜再生制备的聚酰胺纳滤膜及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清洗‑修复‑界面聚合步骤升级策略,采用次氯酸钠‑草酸对报废微滤膜进行深度清洗,聚多巴胺作为修复剂在膜面构建反应平台,最后利用哌嗪和均苯三甲酰氯反应体系形成具有聚酰胺活性层的聚酰胺纳滤膜,修复能在膜表面构建具有一定的厚度和良好亲水性的涂层,为升级制备纳滤膜提供良好的基膜条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拓宽了实际废弃膜的应用场景,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易于实施、成本低、环境友好、现实意义强,为解决污染/报废低压膜循环使用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打通了低压膜与高压膜之间的绿色循环利用链。
-
公开(公告)号:CN11265749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26685.5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01J23/745 , B01J37/10 , B01J37/34 , C02F1/72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复合芬顿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方法首先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负载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复合材料,以微滤膜为基底,通过自组装方法制备得纳米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复合芬顿催化膜。该催化膜可有效活化水中的过氧化氢,进而实现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相比于均相芬顿反应和纳米材料催化的异相芬顿反应,该催化膜将过氧化氢活化产生的强氧化性物种和污染物限域在纳米片层间形成的纳米尺度空间内,这种纳米限域作用使反应动力学系数提升两到三个数量级。本发明所制备的纳米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复合芬顿催化膜具有催化效率高、膜通量稳定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185105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35652.4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多聚物污染基膜的高性能聚酰胺复合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该方法首选采用生物多聚物污染基膜得到基膜与生物多聚物污染层的复合体;然后将复合体置于多胺单体溶于水形成的第一溶液中浸润后取出,去除复合体表面多余液滴;再将上步处理后的复合体浸入酰氯单体溶于正己烷形成的第二溶液中进行界面聚合使复合体表面形成一截留层,反应完成后取出晾干,再经热处理得目标分离膜。本发明创新性地将生物多聚物污染利用为一种对基膜的改性手段,对界面聚合形成聚酰胺截留层起积极正面的调控作用,显著提升了所制聚酰胺分离膜的过水与截留性能,为解决污染/报废低压膜回收使用难题提供了有效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947985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15202.X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16C20/10 , G16C20/70 , G06F18/214 , G06F18/243 , G06N20/2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胞外聚合物数据驱动的膜污染预测方法及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EPS特征数据以及膜污染速率;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EPS特征数据为样本,以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膜污染速率为样本对应的标签,根据多个样本及其对应的标签,构建数据集;使用数据集对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训练,得到预测能力最佳的膜污染预测模型,进而基于该模型来快速准确地预测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速率,提高膜污染预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159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72908.0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磺化反渗透膜在抗硅或硅铝污染中的应用,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磺化反渗透膜,相比于传统反渗透膜,拥有更为优异的抗硅污染及硅铝复合污染性能。由于木质素磺酸盐结构中酚羟基参与界面聚合,同步增强了聚酰胺层的交联度与粗糙度,显著提升了膜水渗透性‑选择性。与传统制膜流程相比,本发明仅需在传统的间苯二胺水相溶液中额外引入木质素磺酸盐,易于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001951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153484.7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纳米笼主导传质通道的高选择性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利用两段嵌段共聚物在纳米液滴模板限域作用下发生自组装形成纳米笼微球;然后配制含有所述纳米笼微球的间苯二胺水溶液,将基膜浸润于纳米笼/间苯二胺水溶液中,去除膜面多余液体,之后用含有均苯三甲酰氯的正己烷覆盖基膜表面,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干燥得到所述纳米笼主导传质通道的反渗透膜。相比于传统材料反渗透膜,本发明在聚酰胺层中引入多孔的纳米笼作为主要传质通道,显著提升反渗透膜水渗透性,增强盐和中性小分子污染物的截留。放大过程中无需改变整体制膜流程,易于实现新制膜配方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405766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582594.5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C02F1/467 , C02F1/4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磷废水处理和同步磷回收的电化学膜装置及其应用。该装置包括进水区、反应性电化学膜过滤阳极、钛网过滤阴极、电源、排气管、磷沉淀回收区、出水区。本发明所述的电化学膜装置处理有机磷废水时,反应性电化学膜过滤阳极通过产生活性氧物种将有机磷降解为正磷酸盐,然后利用钛网过滤阴极界面的局部高pH将正磷酸盐转化为羟基磷灰石沉淀。本发明所述的电化学膜装置实现了有机磷的去除与同步磷回收,解决了传统芬顿工艺有机磷降解效率低且需调节pH和添加化学药剂的难题,为有机磷废水处理提供了可行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