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78421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80078094.8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8F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05375 , B21D53/08 , B23K1/0012 , F28D1/0476 , F28D1/05366 , F28D1/05383 , F28D2021/0068 , F28F9/0221 , F28F9/0224 , F28F9/0278 , F28F9/18
Abstract: 本发明的层叠型集管(2)具备板状体(11),该板状体(11)将形成第一流路且未涂敷钎料的芯材(12_1~12_6)与形成第二流路且至少在表背面涂敷有钎料的包层材(13_1~13_5)以使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连通的方式交替层叠,并供管以端部插入到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流路的状态接合,在板状体(11)的层叠方向的最外侧层叠了芯材(12_1、12_6)。
-
公开(公告)号:CN105229405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380076563.2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8F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78 , F25B39/00 , F28D1/0476 , F28D1/05333 , F28D2021/007 , F28D2021/0071 , F28F9/02 , F28F9/0221
Abstract: 本发明的层叠型联管箱(2)具备形成有多个第1出口流路(11A)的第1板状体(11)、以及层叠于第1板状体(11),形成有使从第1入口流路(12a)流入的制冷剂分配地流出到多个第1出口流路(11A)的分配流路(12A)的第2板状体(12),分配流路(12A)包括分支流路(12b),该分支流路(12b)具有供制冷剂流入的开口部、将开口部与位于开口部的上侧的端部连通的第1流路、和将开口部与位于开口部的下侧的端部连通的第2流路,分支流路(12b)与第1流路和第2流路的流路阻力互相相等、且第1流路和第2流路以开口部为中心点对称的状态相比,第1流路和第2流路的流动阻力之差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869930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180020973.6
申请日:2011-01-2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0 , F25B5/04 , F25B13/00 , F25B31/004 , F25B2341/0011 , F25B2400/053 , F25B2400/054 , F25B2400/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不限定冷冻机油与制冷剂是否相溶,能够可靠地使冷冻机油向压缩机返回。制冷循环装置(1010)具有:第1制冷剂通路,利用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101)、冷凝器(103)、第一流量控制阀(104)、制冷剂储存容器(105)、第二流量控制阀(106)、第一蒸发器(107),第一蒸发器(107)的制冷剂出口与喷射器(109)的吸引制冷剂流入口(1092)利用配管连接;第2制冷剂通路,利用配管依次连接压缩机(101)、第二蒸发器(110),第二蒸发器(110)的制冷剂入口与喷射器(109)的混合制冷剂流出口(1093)利用配管连接;第三制冷剂通路,其从使冷凝器(103)的制冷剂出口与第一流量控制阀(104)连接的配管的中途分支,利用配管依次连接第三流量控制阀(108)、喷射器(109)的驱动制冷剂流入口(1091)。
-
公开(公告)号:CN102844632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180016373.2
申请日:2011-01-2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5B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41/00 , F25B40/00 , F25B47/025 , F25B2341/0012 , F25B2400/0407 , F25B2400/0411 , F25B2400/05 , F25B2400/13 , F25B2400/16 , F25B2400/23 , Y10T29/49359
Abstract: 得到一种能够在低温外部空气条件下进行制热能力提高和效率改善的制冷循环装置。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通过制冷剂配管顺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喷射器、气液分离器,顺次连接气液分离器液体制冷剂流出口、蒸发器和喷射器的制冷剂吸引口,连接气液分离器的气体制冷剂流出口和压缩机吸入口,在冷凝器和喷射器的制冷剂流入口之间串联地连接内部热交换器和第一流量调整阀,由从冷凝器的制冷剂流出口经由第二流量调整阀和内部热交换器连接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部的第一旁通回路构成,由经由第三流量调整阀连接内部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流出口和气液分离器的液体制冷剂流出口的第二旁通回路构成,在将上述第二流量调整阀打开而使制冷剂流过第一旁通回路的同时,对上述第四流量调整阀进行开或闭的切换,并且关闭或打开第三流量调整阀。
-
公开(公告)号:CN11378516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1980095830.8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在管轴方向的两端部相互连接的多个传热管且能够抑制变形的热交换器及制冷循环装置。热交换器具有:多个传热管,相互隔开间隔地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使制冷剂流通;第一集管,与多个传热管的每一个的一端连接;第二集管,与多个传热管的每一个的另一端连接;以及多个加强构件,与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连接,多个传热管以及多个加强构件配置在第一集管与第二集管之间,由第一集管和第二集管连接,不具有将侧面彼此连接的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551625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080100254.4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F25B43/00
Abstract: 储蓄器(10、10A、10B、10C)是在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中被配置在蒸发器与压缩机(101)的制冷剂吸入口之间的储蓄器。储蓄器具备:容器(13);流入管(11),其具有被配置在容器内的第一开口端(11E),且将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导入到容器内;以及流出管(12),其具有被配置在容器内的第二开口端(12E),且将容器内的制冷剂向压缩机供给。容器包括:内周面(14),其沿着上下方向和周向延伸;和凹面(15),其相对于内周面凹陷且沿着周向延伸。凹面的周向的一部分与第一开口端对置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94530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780093460.5
申请日:2017-08-03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Abstract: 制冷剂分配器具有第一空间形成部和第二空间形成部,所述第一空间形成部设置有第一制冷剂口和第二制冷剂口,所述第二空间形成部从第一空间形成部的下部向侧方突出,并设置有多个传热管连接部。气液混合制冷剂从第一制冷剂口流入第一空间形成部。在第二空间形成部中的多个传热管连接部的位置连接传热管。
-
公开(公告)号:CN112888910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880098690.5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热交换器具备扁平管、集管以及制冷剂流入口,集管具有第1板状构件、第2板状构件以及第3板状构件,第1板状构件具有形成储槽空间的膨出部,第2板状构件具有第1流路以及第2流路,第1流路以与储槽空间重叠的方式延伸,第2流路以不与储槽空间重叠的方式延伸,第1流路的上部与第2流路的上部经由第1连接流路而连接,第1流路的下部与第2流路的下部经由第2连接流路而连接,第3板状构件具有使第1流路与扁平管连通的连通孔。
-
公开(公告)号:CN11193681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880090402.1
申请日:2018-04-0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分配器以及热交换器层叠第一板状体、第二板状体以及第三板状体,所述第一板状体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板状体形成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空洞部、与第一空洞部连通的多个第二空洞部、以及与多个第二空洞部连通的多个第三空洞部,所述第三板状体形成有与多个第三空洞部连通的多个第二通孔,第一空洞部是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上具有作为流体的流动方向的长度方向和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条形状,多个第二空洞部是在与层叠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上具有作为流体的流动方向的长度方向和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长条形状,第一空洞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一长度L1形成为比多个第二空洞部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即第二长度L2长。
-
公开(公告)号:CN110476027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1780087639.X
申请日:2017-04-14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下游侧分支流路中也能够分配适当量的制冷剂的分配器。一种分配器(2),其将从流体入口部(12a_1)流入的流体分配到多个流体出口部(12a_3),其中,具有:多个分支流路,其具有上游侧分支流路(12a_2)和位于比上游侧分支流路(12a_3)靠多个流体出口部侧的位置的下游侧分支流路;以及中间流路(13a_2),其位于上游侧分支流路与下游侧分支流路之间,并将上游侧分支流路与下游侧分支流路连接,中间流路具有与上游侧分支流路连接的一方的端部(120)和与下游侧分支流路连接的另一方的端部(121),并使从一方的端部流入的流体的流动改变方向后从另一方的端部流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