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8496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74117.4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IPC: G05D1/43 , G05D109/10
Abstract: 一种脑空间认知机理启发的移动机器人仿生导航规划与控制方法,属于移动机器人仿生导航领域。包括:一)基于认知地图状态神经元及经验事件集合序列特性,通过序列重组和优化,为移动机器人规划一条从当前位置到达目标位置的无碰撞最优全局导航路径;二)在全局导航路径基础上将目标导航任务离散成多个子目标导航任务,利用头朝向细胞网络活性确定移动机器人运动朝向,网格细胞网络活性确定移动机器人运动距离,协同控制移动机器人依次到达子目标位置,最终到达目标位置。本发明能够为移动机器人规划一条从当前位置到达目标位置的无碰撞最优全局导航路径,在大规模认知地图中仍能以较高效率进行路径规划;能够有效提升到达目标位置的置信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28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16584.9
申请日:2024-05-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广东溢康通空气弹簧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IPC: B60G17/08 , B60G17/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流变半主动悬架鲁棒控制方法、系统及控制器,通过获取车辆状态信息计算车辆悬架系统状态方程;磁流变阻尼模型搭建及非线性近似;搭建磁流变阻尼器超限学习机逆模型,基于超限学习机神经网络对磁流变阻尼器逆模型进行追踪;基于静态反馈控制策略在有限频域下构建系统约束不等式,构建满足系统时滞鲁棒性条件的控制器;对静态反馈控制器进行修正,实现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的鲁棒性,权衡了车辆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解决了磁流变阻尼器输出力随使用寿命和外部扰动而导致的控制器性能下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35244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72032.2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IPC: G06V10/44 , G06V10/25 , G06V10/80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杂重叠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方法。图像输入至特征提取网络,取其最后三层输出的特征图输入至改进的颈部PANet结构,输出融合特征图;改进的颈部PANet结构为基于现有颈部PANet结构,将特征融合方式替换为基于通道分离的特征融合;融合特征图分别输入到三个检测器中,得到对应层初始检测结果,初始检测结果经基于目标置信度引导的非重叠特征筛选机制得到二次优化后的特征图,用于输入至新的检测器中,分别进行类别检测、坐标预测和置信度预测。本发明对原有的违禁品精准预测,解决重叠现象造成的错判以及漏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6014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260753.X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阴离子杂化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成型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包括:在无水甲醇或无水乙醇加入吸附剂粉末,搅拌成浆液,然后加入五元杂环聚合物继续将两者混合物浆液搅拌均匀;搅拌反应结束后,将两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或者将混合物离心沉淀得到的混合沉淀物;将沉淀物填入模具中;真空干燥得到成型的的吸附剂。本发明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利用其网络结构将粉末状吸附材料结合在一起,并经聚合、搅拌、堆积、干燥后成型为最终的阴离子杂化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即颗粒状吸附剂。本发明的阴离子杂化金属有机框架吸附剂,其合成工艺简单、绿色节能,不破坏MOFs吸附剂的晶体结构,能够有效地捕集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87499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515360.0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IPC: G06F30/20 , G06T17/00 , G06F30/17 , G06F119/04 , G06F119/14 , G06F111/04
Abstract: 一种考虑动态特性的运动机构磨损仿真预测方法,对磨损预测方法中的ABAQUS二次开发理论进行了创新,摩擦磨损理论,把试验获取的真实摩擦系数数据表征为摩擦模型,用于开发ABAQUS的FRIC_COEF子程序,结合对应的磨损数据,推导磨损量的数学表征模型,用于建立UMESHMOTION磨损子程序:能耗及其迭代模型,修正coulomb摩擦模型;磨损仿真实现算法:磨损方向的确定,节点更新方法;考虑动态特性的运动机构磨损仿真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动力学运动学边界条件获取,步骤二、磨损仿真操作方法,建立矢量喷管球副部位的几何模型,完成球副模型前处理设置,job提交,步骤三、基于Python进行后处理。本发明具有更准确的描述真实工况下磨损、提高仿真效率和准确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33585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40868.4
申请日:2023-09-25
IPC: H04B7/145 , H04B7/0413 , H04B7/06 , H04B17/391 , H04B17/40 , H04W2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零阶流形优化的RIS辅助XL‑MIMO系统波束聚焦方法,属于无线电通信领域,包括:S1,构建RIS辅助XL‑MIMO系统下行接收信号模型;S2,构建基于极域近场信道的波束聚焦联合优化数学模型﹔S3,通过二阶锥规划方法求解基站发射波束聚焦矩阵;S4,利用零阶流形优化方法求解RIS无源波束聚焦矩阵;S5,通过S3和S4交替迭代给出基站发射波束聚焦矩阵和RIS无源波束聚焦矩阵,完成RIS辅助XL‑MIMO系统波束聚焦联合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波束聚焦方法不需要计算精确的梯度,避免了复杂的计算,能够在保证系统性能的情况下加快运行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00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514556.3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创新学院 ,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错型谐振式直流‑直流变换器,涉及电力电子直流功率电源技术领域。该变换器在现有LLC谐振式直流变换器的基础上,原边采用全桥式谐振电路,副边采用多绕组变压器通过辅助开关管和辅助二极管组成串‑并联可变的拓扑结构,实现在电路故障状态下电路增益仍然不变,仍能够提供负载要求的输出电压,即变换器具有容错的功能。变换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辅助开关管控制两个整流器处于并联运行状态;变换器在容错运行状态下,辅助开关管控制两个整流器处于串联运行状态。本发明提供的容错型谐振式直流变换器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可以以极小的成本而提高变换器供电的可靠性,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337222A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710488790.6
申请日:2017-06-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山西亚鑫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1F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F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钙铁榴石一步碱热法处理中低品位铝土矿生产氢氧化铝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将中低品位铝土矿破碎磨细成矿粉;S2:将矿粉、铁酸钠、活性石灰及循环母液混合制备成原料矿浆;S3:将原料矿浆进行碱热溶出反应后得到溶出浆料;S4:将溶出浆料稀释后液固分离得到铝酸钠溶液和溶出渣;S5:将铝酸钠溶液与石灰乳反应制备铝酸三钙料浆;S6:将铝酸三钙溶出浆料进行液固分离;S7:将铝酸三钙洗涤并在碳酸钠溶液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碳酸钙;S8:将碳酸钙溶出浆料进行液固分离得到碳酸钙固体和铝酸钠溶液;S9:将铝酸钠溶液碳分并液固分离,得到碳分母液和氢氧化铝。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氧化铝的溶出率,同时使渣几乎不含碱。
-
公开(公告)号:CN102364280A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1110003285.0
申请日:2011-01-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沈阳东大工业炉有限公司 , 沈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F27B19/02
Abstract: 分层炉气再燃烧深度还原加热炉是一种应用在铁矿直接还原的加热装置。其特征是:采用蓄热式燃烧技术和炉气再燃烧相结合的方式,将还原炉分上下两层设置。上层采用敞燃加热方式,控制炉内为还原性气氛,并使之达到还原工艺温度。上层未燃尽的可燃气通过上层蓄热室降温后排到下层燃烧室进行二次燃烧,实现上下双面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00516314C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10011378.1
申请日:2007-05-22
Applicant: 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铝电解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热交换器、传热介质、输送泵和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热交换器和传热介质吸收和输送铝电解槽槽壳所耗散的热能,其中(1)热交换器分为高、低温两套,高温热交换器同电解槽槽壳相连接;低温热交换器同工作热机相连接;(2)传热介质由输送泵驱动通过管路系统在高、低温两套热交换器之间形成闭路循环;(3)管路系统与高温热交换器之间采用法兰连接;(4)传热介质是导热油或者熔盐组合物。本发明还提出了相应的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使槽壳得到很好的冷却;而且使槽壳散发的能量得到充分利用,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