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9502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096504.9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CN)
IPC: C09D129/04 , C09D5/32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Xene基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加热MXene粉末,得到初级MXene粉末;S2、制备铁盐溶液,并在搅拌过程中滴入偶联剂,得到初级混合液;S3、对初级MXene粉末进行真空抽滤,得到次级MXene粉末;S4、在真空条件下将初级混合液与次级MXene粉末混合,得到次级混合液;S5、在70~90℃下加热干燥次级混合液,得到初级复合粉末;S6、对初级复合粉末进行热处理,得到次级复合粉末;S7、将四氧化三铁纳米粉末与次级复合粉末在溶剂中搅拌混合,然后加入聚乙烯醇溶液,继续搅拌后得到涂层浆料;S8、将所述涂层浆料进行雾化,干燥后得到涂层粉料;S9、将涂层粉料通过等离子喷涂法制得吸波涂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复合涂层更优的吸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37145B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0621570.2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Xene增强硅酸盐胶黏陶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MXene增强硅酸盐胶黏陶瓷涂层,包括以下组分:氧化铝、磷酸硅、MXene和硅酸盐胶黏剂;所述MXene的化学式为Ti3C2。本发明涂层兼具较低的剪切强度、自润滑能力、较高的机械强度以及层层堆叠结构;制备工艺较为简单,固化温度较低,时间较短,非常适合一些不耐高温的工业生产设备和场所;制备过程能耗低,不需要结构复杂、精密的涂敷设备,绿色无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6834807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611250207.X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相金属铝化物复合材料,包括主晶相和增强相;所述主晶相为NiAl和Ni3Al的双相混合物;所述增强相为石墨烯。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金属铝化物复合材料体系,采用石墨烯作为增强体,特别的以(NiAl‑Ni3Al)双相混合物作为基体的高温复合材料,利用金属铝化物金属键与共价键共存的强键结合特性、高温硬度高、化学成分特殊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石墨烯优异的力学性能等特性,兼备优异高温强韧配合和良好高温抗氧化性能,特别是具有较高比强度的镍铝金属铝化物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861977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398367.2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吸波涂层、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耐高温吸波涂层包括主要由复数个小尺寸扁平粒子聚集形成的涂层结构,所述涂层结构内还分别有复数个垂直裂纹,所述垂直裂纹沿所述涂层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小尺寸扁平粒子包含Ti3AlC2小尺寸扁平粒子和Al2O3小尺寸扁平粒子。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包含有均匀分散的Ti3AlC2颗粒和Al2O3颗粒的悬浮液;将悬浮液通过等离子喷涂工艺施加至基体表面,形成耐高温吸波涂层。本发明依据Ti3AlC2优异的高温稳定性和抗高温氧化性,制备了Ti3AlC2/Al2O3高温吸波涂层,同时通过在涂层内部引入垂直裂纹,使其同时兼具优良吸波性能、抗高温氧化性能和热冲击性能,将在各类航空或航天器中的吸波材料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846227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085117.9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称取钛粉和石墨烯纳米片,超声分散;S2.将混合、分散完毕后的钛粉和石墨烯纳米片进行球磨;S3.将球磨后形成的混合粉末干燥、研磨;S4.将步骤S3中的混合粉末放入石墨模具中,将石墨模具放入放电等离子烧结系统中;S5.对石墨模具内压实的粉体材料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S6.烧结完毕后,烧结样品炉冷至室温,取出样品。本发明的石墨烯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提供一种具有轻质、高强韧性的石墨烯增强钛基纳米复合材料,其采用超声分散与球磨技术混粉,然后将混合均匀的粉末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复合材料,以获得轻质、高比强度的新型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4404426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55407.8
申请日:2014-11-17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尺寸工件表面Ti3SiC2基复合材料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称量原料;S2.超声分散;S3.球磨;S4.将充分球磨混合后形成的物料,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得的微米团聚颗粒;S5.干燥、筛分;S6.对金属基体进行表面预处理;S7.同步送粉等离子堆焊;S8.保温,缓冷消除应力。本发明提供一种以Ti-SiC-C混合粉末为原材料通过等离子堆焊原位反应制得大厚度Ti3SiC2基复合材料涂层的方法。同时,依靠等离子堆焊制备技术拓展了Ti3SiC2基复合材料涂层的制造技术体系。具有方便可控、效率高,涂层与金属基体间为冶金结合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9502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1096504.9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09D129/04 , C09D5/32 , C09D7/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Xene基吸波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加热MXene粉末,得到初级MXene粉末;S2、制备铁盐溶液,并在搅拌过程中滴入偶联剂,得到初级混合液;S3、对初级MXene粉末进行真空抽滤,得到次级MXene粉末;S4、在真空条件下将初级混合液与次级MXene粉末混合,得到次级混合液;S5、在70~90℃下加热干燥次级混合液,得到初级复合粉末;S6、对初级复合粉末进行热处理,得到次级复合粉末;S7、将四氧化三铁纳米粉末与次级复合粉末在溶剂中搅拌混合,然后加入聚乙烯醇溶液,继续搅拌后得到涂层浆料;S8、将所述涂层浆料进行雾化,干燥后得到涂层粉料;S9、将涂层粉料通过等离子喷涂法制得吸波涂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实现复合涂层更优的吸波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029345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1910354807.8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PC: C23C24/10 , B23K26/362 , B23K26/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内送粉激光熔覆装置,属于激光加工领域。该光内送粉激光熔覆装置包括激光头组件,激光头组件包括支撑座和喷嘴,支撑座上设有分光镜和两个反射聚焦镜以及用于固定和调节每个反射聚焦镜倾角的微调装置,分光镜接收入射光束并将入射光束反射形成反射光束,两个反射聚焦镜分别接收反射光束并分别将反射光束转化为两道焦点不同的聚焦光束。本发明涉及的光内送粉激光熔覆装置,通过反射聚焦镜来分别接收反射光束并将反射光束转化为两道焦点不同的聚焦光束,分别用于对基体的表面处理和激光熔覆,通过微调装置对反射聚焦镜倾角无极调节,实现载具前进、后退、清理和修复过程中光斑的快速定位,提高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8812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096500.0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增韧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具有层状结构的增强相粉料加热,得到第一增强相粉体;S2、将第一增强相粉体真空抽滤,消除层间间隙中的空气,得到第二增强相粉体;S3、将金属盐溶于溶剂中,搅拌至完全溶解,滴入偶联剂,得到金属基前驱体溶液;S4、在真空条件下,将金属基前驱体溶液与第二增强相粉体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S5、对第一混合液加热干燥,得到第一复合粉末;S6、在250~350℃下对第一复合粉末进行热处理,得到第二复合粉末;S7、将第二复合粉末与金属基纳米粉末混合,通过等离子喷涂法制得复合涂层。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使得增强相粉料与金属界面结合良好且分散均匀,达到对复合涂层增强增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41112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1573519.5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熵金属氧化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涂层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配置金属盐溶液,将基体预热至300‑500℃,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通过喷枪使所述金属盐溶液氧化并沉积在基体表面,得到所述高熵金属氧化物涂层;所述金属盐溶液中各金属盐的浓度为0.1‑0.4mol/L;所述金属盐溶液的供料流量5‑50mL/min;所述喷枪的功率为28‑40kW,电流为790‑850A,电压为38‑44V,喷涂距离为50‑200mm,焰心温度为10000‑15000K,移动速度为100‑1000mm/s;喷涂循环次数为2‑50次。本发明所述的高熵金属氧化物涂层,不仅可以简化制备流程,而且可以提升电极涂层稳定性,可更好地实现面向实际工程应用的高熵金属氧化物电极涂层制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