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7720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68952.1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E03B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凝集水装置,包括辐射制冷模块,包括盛液罐体、载冷工质和辐射制冷组件,利用辐射制冷组件向外界辐射能量,降低载冷工质的温度;相变储冷模块,包括相变储冷罐体、相变工质以及热交换器,利用热交换器将辐射制冷模块的冷能存储到相变工质中,实现夜晚蓄冷和白天供冷;冷凝集水模块,包括介电冷凝组件和沉水槽,用于增强空气的冷凝结露和集水。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辐射制冷技术使冷凝面的温度降低至露点,诱发潮湿空气冷凝结露;利用相变储能技术存储夜晚多余的冷量,并在白天释放冷量以实现昼夜连续集水;利用介电润湿技术,优化冷凝液滴的生长和聚结过程,而提供一种用于海岛集水的高效冷凝结露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568193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563962.9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浸没式双循环多模式液冷散热调节系统及方法,调节系统包括数据中心机柜,微流道冷凝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余热回收装置,冷却水储液罐,氟化液储液罐、液体泵以及氟化液、相应管道以及管道阀。本发明根据服务器的工作功耗以及冷却工质的热物性切换至单相与两相的循环回路,根据机柜散热需求、载荷大小、工作环境灵活调节控制,避免了因数据中心载荷不同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且冷却水流经余热回收装置回收热量,以节省系统用电量,极大地提高了制冷量利用效率,本发明可靠性高、便于管理、对不同工质的自适应性、冷源利用率高、能在不同模式下进行高效精准的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496382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45620.0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储热装置、储热方法及放热方法,高温储热装置包括高温流体流道、低温流体流道、反应物流道及热化学储热芯体,高温流体流道、低温流体流道与反应物流道垂直交错布置在热化学储热芯体内,所述热化学储热芯体内部流道间隙处填充热化学储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物流道与热化学储热材料的接触面设置有用于供反应物与热化学储热材料接触反应及反应产物排出的微通道。本发明中高温流体流道、低温流体流道与反应物流道的流道截面积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增大,能够使中间与四周流体分配均匀并且增大换热面积,储热效率高,满足间歇性高温热源余热回收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9237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56075.9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储热装置,包括储能单元、扰流单元和流体输运通道,储能单元由保温材料、壳体、希尔伯特曲线构型金属骨架和相变材料组成:保温材料包裹在壳体外侧;希尔伯特曲线构型金属骨架均匀分布在壳体内部;相变材料均匀填充在壳体与希尔伯特曲线构型金属骨架之间;扰流体按照阵列均匀贴附在希尔伯特曲线构型金属骨架的流体一侧,扰流体由扰流柱和底板组成,扰流柱按照谢尔宾斯基地毯分形和及cantor集分形分布;谢尔宾斯基地毯分形阶数及cantor集分形阶数相等;流体运输通道由渐扩入口、换热通道和渐缩出口组成。本发明能有效增大流体与相变材料的换热面积,使温度分布均匀,增加流体湍流度,提高传热效率,快速高效的进行储热或放热。
-
公开(公告)号:CN11139741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07426.X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网格化相变储能装置、泵驱换热系统及换热方法,多重网格化相变储能装置由壳体、传热管道、泡沫金属及相变材料组成,多重网格化相变储能装置中的传热管道包括入口管段、出口管段以及入口管段与出口管段之间的换热管段;换热管段对称的分布在壳体内部,水平方向管段为多重网格化结构,不同级换热管段的管长和管径根据仿生学原理构成,从而构造出从中心到四周的最佳热流通道。本发明多重网格化相变储能装置作为泵驱回路的散热冷端,能够在极端散热环境下满足高功耗、间歇性工作设备的热管理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351165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610685511.0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间分形蓄冰槽,包括槽体及设置在槽体内的盘管,所述的盘管包括进液总管、出液总管以及连接在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之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进液总管和出液总管上的竖直盘管和连接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竖直盘管的水平盘管,在所述的竖直盘管上布置有热扩散板,所述的热扩散板的高度与所述的竖直盘管高度相当,所述热扩散板为沿水平方向以所述的竖直盘管为基础向内外两侧铺展开来的隔间分形结构。本发明提高了蓄冰槽的结构紧凑型,能有效改善热量的传递方式,实现了热量由点到体的最佳路径的传导,大大减少了热量传导距离,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强化了换热性能,进而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750721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1628824.8
申请日:2018-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岛集水蓄电一体化系统,由风力发电系统、制冷结露取水系统、风向适应系统组成;所述风力发电由叶轮、发电机、蓄电池、输电线组成,所述的制冷结露取水系统由渐缩风道、制冷装置、储液装置、排汽口、排液管、蓄水池组成;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制冷表面采用辐射制冷方式,所述的制冷装置的冷凝表面采用仿生冷凝取水表面,所述的控制系统采集风向感应器的信号并计算将渐缩风道对准来流方向所需的驱动信号,所述的电动机接受所述的驱动信号并驱动风向适应台转动使得渐缩风道的轴向与来流方向相同,所述的渐缩风道实现对来流湿空气的降压和增速。本发明不耗能而且能发电集水,适用于海岛等资源短缺的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10866734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337355.8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月球基站的蓄能型温差发电装置,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以及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可变向自循环热管、相变蓄热箱、均温热板以及温差发电器,所述可变向自循环热管包括前段热管、中段热管、后段热管、设置在前段热管与中段热管之间的第一三通阀、设置在中段热管与后段热管之间的第二三通阀、连接在第一三通阀之间的前段循环管以及连接在第二三通阀之间的后段循环管。本发明发电装置可以在蓄热环路和放热环路之间切换,实现月球白天蓄热,晚上放热发电,解决了月球夜晚无太阳能时的能源供应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644749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76688.9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结构的干蒸汽发生装置,包括上下端开口的箱体、底座和再热片,所述再热片位于所述箱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底座包括加热底板和位于加热底板上的多孔泡沫金属三维结构,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三维结构位于箱体内;所述再热片具有蜂窝结构的蒸汽流出通道,经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三维结构生成的蒸汽从所述蒸汽流出通道流出。本发明干蒸汽发生装置,利用多孔泡沫金属三维结构与工质接触面积大以及能够提供大量汽化核心的特点,有效提高了蒸汽的生成效率。再热片采用蜂窝结构,使得湿蒸汽的二次加热过程更加均匀温度,有效提高了干蒸汽的生成质量。本发明强化了干蒸汽的生成过程,达到了换热高效、节约能源和结构简单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33860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34272.6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5K7/20 , H01F27/10 , H01M10/613 , H01M10/655 , H01M10/6569 , H01M10/6568 , H01M10/617 , H01M10/6556 , H02M7/00 , H02M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驱动的多级浸没式液冷系统,包括换热器和多个液冷模块,液冷模块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浸没在浸没式冷却液中的待冷却部件;按照各个待冷却部件安全温度渐变的顺序,采用特斯拉阀将多个液冷模块的壳体依次连接,同时采用特斯拉阀将换热器高温侧入口与末级液冷模块的壳体出口连接,换热器高温侧出口与初级液冷模块的壳体入口连接,且换热器的位置高于多个液冷模块;冷却液相变温度小于末级液冷模块待冷却部件的安全温度,并大于其余液冷模块待冷却部件的安全温度,浸没式冷却液在相邻两个液冷模块之间、以及液冷模块与换热器之间沿特斯拉阀正向流动,形成梯级散热的自驱动式循环。本发明无需外部驱动,改善了系统能耗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