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10781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810501407.0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N1/20 , C12N1/02 , C02F3/34 , B09C1/10 , C12R1/37 , C02F101/20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涉及一种变形杆菌及其应用,尤其涉及一种耐受重金属的变形杆菌及其应用,耐受重金属的变形杆菌是从重金属矿区种植的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微生物Proteus sp.Ch‑8,耐受重金属的变形杆菌的菌株保藏号:CGMCC No.157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南方典型重金属铅、锌、镉都具有高耐受水平和高去除效率、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外源污染破坏以及为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提供新的选择的耐受重金属的变形杆菌及其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51858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298413.8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烘焙耦合热解制备生物炭的方法,方法包括:将生物质原料切碎成1㎝‑2cm小段,放入烘箱中105℃烘干24h;用小型高速粉碎机粉碎后过60目筛备用;将获得的干燥生物质粉末称取放入旋转式管式炉中,通入锅炉烟气作为保护气,锅炉烟气中氧气的体积浓度为3%‑16%,原料质量与载气流量比例为50g:0.2L/min;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以3℃/min升温至200℃‑300℃,保温30min‑60min以实现氧化烘焙预处理,得到烘焙产品;将烘焙产品以氮气作为保护气,在旋转式管式炉中采用程序升温的方式,以3℃/min升温至600℃‑800℃,保温2h‑3h;待保温结束,冷却至室温,取出生物炭。合理利用了锅炉烟气,解决了生物质资源浪费的问题;将生物质能制成生物炭,起到“以废制废,变废为宝”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471470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75619.6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0B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炭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回转窑控制方法、系统、装置、控制方法及应用,实时监测锅炉烟气成分,并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当前设定所需的载气含氧量计算并自动调节氧气和氮气流量计以实现气体补偿;实时监测烘焙产品的色值,基于MLR模型控制物料品质。本发明采用锅炉烟气为烘焙保护气,通过氧化烘焙耦合热解制备生物炭,合理利用了锅炉烟气,又提升了生物炭的品质;实现了资源化利用的优化,经济环保,操作简便。本发明可实时监测锅炉烟气成分,并反馈至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氧气和氮气流量计以实现气体补偿;实时监测烘焙产品的色值;通过烘焙耦合热解两段式制备的生物炭,吸附性能较传统直接热解有较大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8795822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720433.2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C12N1/20 , C12N1/02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20 , C02F10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R1/01 , C02F3/34 , C02F2101/20 , C02F2101/22 , C12N1/02 , C12N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耐受重金属的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去除重金属的效果,该菌株是从重金属矿区种植的杨树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菌Burkholderia sp.YG‑3,菌株保藏号:CGMCC No.15105。该菌对南方典型重金属铅、锌、镉都具有高耐受水平,对水溶液中的锌、镉有高去除效率,能在含有高浓度重金属锌、镉的培养液中生长而不受抑制。YG‑3为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新材料,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716522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105609.5
申请日:2017-11-10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9B3/00 , C02F11/02 , C02F22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好氧发酵装置,包括罐体、顶部冷凝结构、底部支承结构和热交换结构,热交换结构包括换热层、第一换气层和第二换气层;第一换气层和第二换气层上均设有通气孔,罐体的内壁和换热层之间形成循环水浴腔,换热层和第一换气层之间形成气体交换腔,第二换气层的内壁形成物料发酵腔。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效果是:满足尽可能小的好氧发酵空间需求;能实现温度调控以物料核心区域温度变化为导向的实时动态调控,充分体现不同物料的好氧发酵行为特征,大幅降低物料调配过程对于体积规模和外界环境温度条件的依赖,有助于提升好氧发酵实验测试阶段的运行效率及标准化水平。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包含上述好氧发酵装置的系统,实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89822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968121.9
申请日:2024-07-18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F18/10 , G06F18/213 , G06F18/2135 , G06F18/24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优化模型的土壤砷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对标准化后的土壤特征指标样本数据集中的所有样本序列进行两次划分,分别得到用于训练评估主模型的多组随机状态训练集,以及用于训练多个评估子模型的训练子集,在对模型进行训练后,利用训练好的砷污染风险评估主模型以及相应类型的砷污染风险评估子模型进行针对性的联合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得到土壤砷污染风险评估结果。采用本方法能快速获取土壤吸附砷的能力,解决了传统吸附实验方法在操作难度、时间需求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06922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67973.6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G16C20/70 , G16C20/20 , G16C20/30 , G06F18/2113 , G06F18/2135 , G06F18/2431 , G06F18/243 , G06N20/20 , G01N33/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砷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提取与所述土壤样本相关的多个土壤特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土壤特征指标进行分析后,对土壤样本进行分类,得到土壤样本类别,分别将多个土壤特征指标输入至砷污染风险评估主模型,以及与土壤样本类别对应的砷污染风险评估子模型进行预测,得到对应的主预测数据以及子预测数据,根据主预测数据以及子预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对土壤样本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本方法能快速获取土壤吸附砷的能力,解决了传统吸附实验方法在大规模预测精确度、操作难度、时间需求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0692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967973.6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IPC: G16C20/70 , G16C20/20 , G16C20/30 , G06F18/2113 , G06F18/2135 , G06F18/2431 , G06F18/243 , G06N20/20 , G01N33/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砷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装置及设备,通过提取与所述土壤样本相关的多个土壤特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个土壤特征指标进行分析后,对土壤样本进行分类,得到土壤样本类别,分别将多个土壤特征指标输入至砷污染风险评估主模型,以及与土壤样本类别对应的砷污染风险评估子模型进行预测,得到对应的主预测数据以及子预测数据,根据主预测数据以及子预测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根据预测结果对土壤样本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本方法能快速获取土壤吸附砷的能力,解决了传统吸附实验方法在大规模预测精确度、操作难度、时间需求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7085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22426.1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活性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载铁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系统,将生物质原料经600‑800℃炭化得到生物炭;按生物炭:活化剂为1:1的比例混合搅拌,经400‑800℃加热活化得到活性炭;按活性炭:改性剂为1:1的比例混合搅拌,经100‑500℃加热改性得到载铁活性炭。本发明使用丙酮混配铁源,可使铁源与活性炭充分混合,确保制备的载铁活性炭的品质,且改性过程中挥发出的丙酮经冷凝收集,不会污染环境;在炭化炉中使用螺旋式电热管直接加热,确保生物质原料受热均匀,进而保障生物炭品质均匀;通过中空传热火管实现活化与改性供热,实现尾气热量回用,节约能源至少60%。
-
公开(公告)号:CN108795822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720433.2
申请日:2018-07-03
IPC: C12N1/20 , C12N1/02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20 , C02F10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治理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株耐受重金属的伯克霍尔德氏菌及其去除重金属的效果,该菌株是从重金属矿区种植的杨树根部分离获得的内生菌Burkholderia sp.YG‑3,菌株保藏号:CGMCC No.15105。该菌对南方典型重金属铅、锌、镉都具有高耐受水平,对水溶液中的锌、镉有高去除效率,能在含有高浓度重金属锌、镉的培养液中生长而不受抑制。YG‑3为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新材料,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