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陶瓷骨架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313229C

    公开(公告)日:2007-05-02

    申请号:CN200510042422.6

    申请日:2005-02-01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结构陶瓷骨架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装置。制备方法具体步聚如下:选取一定量的陶瓷粉料和助剂,球磨混合均匀,与50~80wt%的粘结剂混合制成浆料;取具有贯通孔的网状海绵为前驱体,浸浆;对上述浸好浆料的海绵进行烧结固化;浇注金属液。本发明制备方法的装置,由加压系统、负压系统、加热系统、浸渗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形成了一种具有高耐磨性和断裂强度、良好导热和导电性、良好塑韧性、尺寸较稳定的新型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的复合材料的陶瓷含量高达10%~30%。本发明的装置,具有操作简单,适合于批量化、产业化和多品种生产。

    陶瓷颗粒增强锌—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309853C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410023456.6

    申请日:2004-01-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nventor: 耿浩然 刘玲 崔峰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到可用于制作滑动摩擦件的陶瓷颗粒增强锌—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发明材料的成分组成为(重量比):Al 25-45%,Cu 1.0-2.5%,Sb 0.2-2.5%,Te 0.05-0.15%,Mg 0.02-0.15%,Ti 1.80-5.0%,B 0.8-2.5%,其余为Zn和总量不超过0.3%的Fe及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提供了二步法材料熔炼制备工艺。前期制备工艺是:将由钛粉、KBF4粉、Na3AlF6粉和铝粉组成的预制块与铝液反应,制作出铝—钛—硼炉料。后期制备工艺是:将铝—钛—硼炉料与其它炉料以一定方式熔化,浇注成铸件或铸锭。通过适量地加入上述合金元素和使用以上的熔炼制备生产工艺,使本发明材料获得优良的性能,制得了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较低线膨胀系数和较好高温性能的陶瓷颗粒增强铸造锌-铝基复合材料。

    降低柴油车尾气中碳烟颗粒燃烧温度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21066A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510043564.4

    申请日:2005-05-2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降低柴油车排放的尾气中碳烟颗粒燃烧温度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以B位原子为Ni的LaNiO3或La2NiO4基(类)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为基础,辅助活性成分为钾、钴、稀土或钯。该催化剂用溶胶-凝胶或溶液燃烧法制得。在该催化剂存在下,以模拟柴油车尾气为燃烧气氛,能将碳烟的燃烧温度由550℃以上降低到250℃-400℃,基本上满足了现代柴油车排气的低温要求,而且燃烧速度也比没有催化剂时快了近一倍,是一种有用的消除柴油车尾气黑烟污染的催化剂。

    一种制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装置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579996A

    公开(公告)日:2005-02-16

    申请号:CN03138926.0

    申请日:2003-07-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制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的装置及工艺。该装置是由控制系统、保护釜系统、工作釜系统、安全隔离器、保护液循环系统构成。控制系统通过导线与各部件相连接;安全隔离器、工作釜系统安装在保护釜系统内;安全隔离器通过进气管道与工作釜系统相连接;保护液循环系统通过压力调节装置与保护釜相连接。预制件制备工艺为:先在碳纤维预制件上涂敷保护层材料,再涂敷强化层材料,制备预制件成品。将已制备好的预制件成品,安装在工作釜壳体内制备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该装置和工艺使制备周期缩短为几小时,提高了制备材料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进行常压运行,防燃防爆,安全性好。该装置结构简单,工艺设计合理,操作方便。

    一种降低铝硅合金中铁相有害影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78166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310359991.8

    申请日:2013-08-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类及冶金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降低铝‑硅合金中铁相有害影响的熔体处理方法:将含铁的过共晶铝‑硅合金总重量的67‑90%过热到870℃~970℃,保温10min~30min,将预热50~200℃的剩余的含铁的过共晶铝‑硅合金加入到过热合金液中,搅拌激冷使熔体温度降至710℃~780℃,经过精炼,静置后浇注于铸型中。所述的熔体处理方法可用于含铁小于4%的铝‑13~23%硅合金。含1.5%铁的铝‑15%硅合金经热处理处理后,初晶硅和条块状铁相的尺寸有较大程度的减少,针状铁相基本消失,拉伸强度由处理前的180MPa左右上升到210MPa左右,伸长率由1.6%左右上升到2.5%左右。

    一种电触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2513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510983356.6

    申请日:2015-12-24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触头材料,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增强铜基电触头复合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制备方法。电触头材料由重量比为0.1‑1.0%镀镍石墨烯和99.0‑99.9%铜合金组成。其制备方法为:石墨烯镀镍、铜合金制粉、球磨混粉、致密化处理、真空电弧熔炼。本发明的电触头材料,在铜合金中添加镀镍石墨烯作为骨架,使材料具有高硬度、抗机械冲击性能与抗电弧烧蚀性能的同时,避免了导电性、导热性的降低。使用真空电弧熔炼,熔炼时间短,避免了石墨烯颗粒的偏聚,有效避免铜基体氧化。

    一种铝‑锰合金熔体复合处理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48314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527089.6

    申请日:2016-07-06

    Applicant: 济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1/00 C22C1/026 C22C1/03 C22C1/06 C22C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对铝‑锰系变形合金中有害铁相的变质及晶粒细化的方法。适用的合金成分(wt.%)为:Mn 0.5~1.6,Fe含量低于3,Mg、Cu含量低于0.5,Si含量低于1.0,其余为铝,采用了变质与热速处理复合的熔体处理工艺。方法为:将铝‑锰合金总质量的60%~80%过热到830℃~990℃,保温10~20min后,将剩余的常温合金料加入到高温合金液中,迅速搅拌冷料直至熔化,合金熔体快速冷却至740℃~780℃后加入占合金总质量0.1%~3%的Al‑5Ti‑1B细化剂,搅拌均匀,静置10‑20分钟后浇入铸模即得。本发明的熔体复合处理工艺可使铝‑锰合金的铁相由粗大针状细化成小颗粒状,从而使力学性能得到提高。该方法生产成本较低,易于操作,与普通铸造方法相比,对铝‑锰合金的强化效果明显。

    一种镀银铜粉的制备方法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96501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42905.6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镀银铜粉的制备方法,属于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包含预处理、表面镀银和后处理三个工艺步骤。首先用稀硫酸洗涤铜粉以除去铜表面氧化层,并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随后用氯化亚锡和银氨溶液分别对铜粉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并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取硝酸银溶液加入氨水制成银氨溶液,将其与还原剂一起加入铜粉中,通过磁力搅拌使反应均匀进行。反应结束后进行水洗过滤并烘干,再采用球磨的方法,使铜银界面结合的更加紧密,镀层更加平整。通过新的配方及工艺的改进使得铜粉表面覆盖一层均匀、致密的银层,提高了铜粉的抗氧化性和导电性,扩大了铜粉的应用范围。本发明的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获得镀层均匀、抗氧化性强且镀层厚度可控的镀银铜粉。

    一种Nd增强的黄铜合金及其制备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5821241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332254.2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济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9/04 C22C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度耐腐蚀黄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合金材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铜(Cu)55%~72%,钕(Nd)添加量为0.06%~2.0%,其余为锌(Zn)及总量不大于0.5%的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采用钕处理普通黄铜材料,使合金的微观组织发生明显变化,组织得到净化,提高了合金材料的强度、硬度以及耐腐蚀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合于制造有耐蚀性要求的卫生洁具、水暖器材、仪器仪表冷凝管和阀门。

    一种Te增强的Mg-Al-Zn镁合金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24500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19903.3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23/02 C22C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添加Te增强Mg-Al-Zn镁合金材料的技术。本发明Te增强的Mg-Al-Zn镁合金是由以下配比的组分组成(wt%):7%~10.5%Al、0.25%~1.25%Zn、0.2%~1.2%Te,其余为镁和不可避免杂质。最佳的合金成分配比为:9.0%Al、0.8%Zn、0.9%Te,其余为镁。本发明在Mg-Al-Zn镁合金中,通过一定的工艺,加入一定量的Te,使合金微观组织发生变化和明显细化,使得Mg-Al-Zn镁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且室温条件下Mg-Al-Zn镁合金的塑性提升非常显著。本发明合金熔炼温度较低,成分易于控制,合金品质高,纯Te价格较低,与Gd、Er、Ce、La、Po、Eu等稀土元素增强Mg-Al-Zn镁合金相比,降低了生产成本,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