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1142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35545.5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波浪作用下细粉沙层移运动特征分析方法,通过水槽实验,利用虹吸装置、OBS浊度仪和电导率浓度计获取含沙量剖面数据,根据不同试验组次的含沙量剖面数据,以67%体积含沙量对应深度作为下边界,8%体积含沙量对应深度作为上边界,获取层移层厚度,并根据不同中值粒径、不同波高条件下流体参数及层移层厚度值,拟合出细粉沙层移层厚度计算式;最后根据获取的层移层厚度计算式,设置参考高度,获取细粉沙层移运动时全范围含沙量垂线分布。本发明的方法可以精确获得波致层移运动时从不动床面到高含沙层顶部整个垂线剖面的含沙量时间过程,从而明晰细粉沙层移运动规律,并提供了细粉沙波致层移运动特征分析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11141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04207.5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径潮流河段抛石落距的预测方法,通过开展抛石沉降过程水槽试验,率定抛石落距公式及确定抛投控制条件,同时基于一维长河段潮流预报数学模型、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建立径潮流河段水流条件预测模型,最后基于径潮流河段水流条件预测模型、落距公式及抛投施工控制条件预测径潮流过程抛石落距。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准确预测径潮流河段抛石落距,大幅提升施工作业效率和质量,为以后类似感潮河段抛石落距预测的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946951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42394.3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32 , C02F3/34 , C02F3/30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3/32 , C02F3/302 , C02F3/34 , C02F2101/105 , C02F2101/16 , C02F2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复合生态浮岛装置,该装置由位于水面上方的浮载植物系统、微曝气充氧系统和位于水面下方的生物膜微生物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所述浮载植物系统包括浮岛载体、植物种植篮、水生植物、固定链和锚钩;所述生物膜微生物处理系统由环框、固定扣和阿科蔓生态基组成;所述微曝气充氧系统包括太阳能板、氧气泵、导气管和微孔圆管。本发明复合生态浮岛装置层次清晰明确,提供好氧环境,促进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机小分子物质,增强扩大降解微生物群落,从而达到净化污染水体和提高水体生态自净能力的目的。该发明系统结构稳定、环保高效,特别适用于地表污染河道、湖泊水体治理及景观水体的净化等。
-
公开(公告)号:CN108256137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0839588.3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陆永军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强潮河口湾人工岛作业区港池航道回淤的方法,采用水流泥沙互馈计算模式,采用随地貌变化和潮位变化的变糙率建立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潮位下代表波辐射应力;优化人工岛平面形态;进行波浪、潮流、径流输沙耦合模拟;最后统计回淤量。本发明的方法波流泥沙数学模型构建过程针对半封闭强潮河口湾离岸人工岛海岸岸线曲折、潮汐强进出潮量巨大、潮滩宽广地貌复杂、旋转流作用下的潮流强、受波浪影响大、泥沙运动受波流共同作用的独特动力地貌特点,考虑随地貌变化和潮位变化的变糙率以及不同季节径流输沙的影响,能够适应与满足不同地貌形态的强潮河口湾人工岛作业区港池航道回淤模拟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895059A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710839624.6
申请日:2017-09-1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陆永军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淤泥质海岸高浊度海区岛礁促淤工程模拟方法,采用贴体坐标系统离散研究海区,考虑泥沙粒径分组,利用波浪辐射应力计算波浪影响,建立二维波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促淤面积统计有效促淤量,对促淤效果评价并进行机制分析。本发明的方法针对淤泥质海岸岛礁众多岸线曲折、水深大水下地形复杂、旋转流作用下强潮流、水体浊度高受季节波浪影响大、泥沙运动受波流共同作用的独特动力地貌特点构建波流泥沙数学模型,并考虑随不同水下地形及岸线形态的变化底摩阻以及不同季节含沙量的影响,能够适应与满足不同地貌形态的淤泥质海岸高浊度海区岛礁促淤工程动力地貌效应模拟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268519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57314.8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堤头结构。本发明设计的堤头结构为阶梯式结构,包括堤头平台和堤头斜坡;所述堤头平台包括堤头上级平台和堤头下级平台,堤头上级平台和堤头下级平台间通过第一堤头斜坡连接,堤头下级平台通过第二堤头斜坡延伸至河床;所述堤头上级平台和堤头下级平台迎水面呈圆弧状,堤头上级平台圆弧的两端点分别位于引河岸堤及主河岸堤上,堤头下级平台圆弧的两端点分别连接引河岸堤及主河岸堤。本发明的堤头结构可使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在涨潮引水及落潮排水时水流能够平顺分流。
-
公开(公告)号:CN10720367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710458688.1
申请日:2017-06-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潮河段支流口门引水枢纽流态改善方法,采集感潮河段水文资料,并根据河段的实际水流条件,设计感潮河段主河道与引河的夹角,分析新开河的水流条件,根据实际水流情况利用整流墩和隔流墙辅助整流。本发明的流态改善方法设计的河道走向可以使进入引河的水流更为平顺,同时也减少了水流对岸坡的冲刷,使河势更为稳定,对于枢纽功能长期的稳定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采用整流墩和隔流墙辅助调整,可改善节制闸口门流态,增加枢纽过流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749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0952279.7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水沙生系统仿真模拟方法,涉及地球科学研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人水沙生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对子系统进行内部解析,辨识出符合预定条件的指标;解析各指标间的耦联关系,构建人水沙生仿真系统结构;利用人水沙生仿真系统结构模拟计算各指标的变化,根据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调整辨识指标;设定未来情境下输入端指标变化后的数据,导入人水沙生仿真系统结构,分析预测人水沙生系统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和发展态势。该发明可为江河流域系统分析与发展预测提供系统性研究技术方法,具有操作指导性强、异类系统可耦合计算等特点,适用于江河流域人类社会发展、水沙输移和生态系统关系的仿真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89177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52279.7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7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水沙生系统仿真模拟方法,涉及地球科学研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人水沙生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对子系统进行内部解析,辨识出符合预定条件的指标;解析各指标间的耦联关系,构建人水沙生仿真系统结构;利用人水沙生仿真系统结构模拟计算各指标的变化,根据各指标的变化结果调整辨识指标;设定未来情境下输入端指标变化后的数据,导入人水沙生仿真系统结构,分析预测人水沙生系统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和发展态势。该发明可为江河流域系统分析与发展预测提供系统性研究技术方法,具有操作指导性强、异类系统可耦合计算等特点,适用于江河流域人类社会发展、水沙输移和生态系统关系的仿真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756201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15959.6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A01K61/7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型消浪礁体,包括,空心礁体,其上设置有消浪面板,所述空心礁体上还开设有楔形槽;推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空心礁体上的定轴部件,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定轴部件外侧的凸轮部件。随着凸轮部件的继续转动,远推段开始接触挂连机构,从而推动挂连机构,使得挂连机构向横梁方向移动,从而和横梁相扣,从而将空心礁体和堤坝相连,因此只需要转动即可完成将相邻的礁石相邻且将礁石固定在堤坝的前方,该礁体起到消浪护岸效果,同时给底栖生物提供保护,营造了良好的底部生态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