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12426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380033933.4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 吴羽电池材料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C01B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3 , C01B32/05 , H01M4/587 , H01M10/0525 , H01M10/0567 , H01M2220/20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为原料、可以实现钾元素等碱金属充分脱灰、纯度高且高温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以及使用所述碳质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通过将来源于植物的有机物碳化而获得,其中,通过元素分析得到的氢原子与碳原子的原子比(H/C)小于等于0.1,平均粒径Dv50为2~50μm,通过X射线衍射法计算得到的002面的平均面间隔为0.365mm~0.400nm,钾元素含量小于等于0.5wt%,钙元素含量小于等于0.02wt%,通过使用丁醇的比重瓶法计算得到的真密度大于等于1.44g/cm3且低于1.54g/cm3。
-
公开(公告)号:CN103415948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280012551.9
申请日:2012-03-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大充放电容量、充放电效率高、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前述课题可以通过如下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来解决,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的特征在于,利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002)面的平均层晶面间距为0.365-0.40nm,利用空气气氛中的差示热分析测得620℃以下没有放热峰,BET比表面积为1~7m2/g,平均粒径D50为5~25μm,而且(D90-D10)/D50为1.05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913812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80037206.9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Inventor: 今治诚
IPC: H10N30/87 , G06F3/041 , G06F3/047 , H01B5/14 , H10N30/045 , H10N30/06 , H10N30/20 , H10N30/30 , H10N30/85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了透明性的不均的导电压电膜。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压电膜,其具备压电膜和层叠在所述压电膜的一个面上的导电层,总透光率为80%以上,总透光率的标准偏差为1.4%以下,所述导电层包含选自由金属纳米线、导电性高分子、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
公开(公告)号:CN11799986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80063215.0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具有透明性的透明导电压电膜(11)。本发明的透明导电压电膜(11)的压电常数d31为10pC/N以上且40pC/N以下,总透光率为90%以上,所述透明导电压电膜具备透明电极层(4)。
-
-
-
-
公开(公告)号:CN11536205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80019036.2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IPC: B32B7/025 , B32B27/30 , H05F1/00 , H05F1/02 , H01L41/193 , H01L41/257 , H01L41/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带电、能安全地操作的压电膜。就本发明的层叠膜而言,包含聚偏氟乙烯的压电膜与包括防带电层的保护膜贴合。
-
公开(公告)号:CN11003428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1811543711.8
申请日:2018-12-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通过使用Si而得到的高比容量的优点、和通过使用难石墨化碳质材料而得到的高循环耐久性的优点这两者的电池用负极材料。本发明的电池用负极材料1包含由硅材料形成的硅材料区域10、和由碳材料形成的碳材料区域20。碳材料区域20以至少一部分隔开空隙30的方式形成于硅材料区域10的周围。此外,由粉末X射线衍射法求出的碳材料区域20的(002)平均层面间距d002为0.365nm以上0.390nm以下。电池用负极材料1经由如下工序制造出:工序(a):将由氧化硅包覆的包覆硅材料与有机材料组合物熔融混合或溶解混合的工序;工序(b):将氧化硅去除的工序;以及工序(c):将构成有机材料组合物的有机物碳化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6165162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80017427.5
申请日:2015-03-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吴羽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制作出输入输出特性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电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以及单位体积放电容量高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电极、具备该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电极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和车辆。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负极用碳质材料的数均粒径为0.1~2.0μm,数均粒径除以体积平均粒径获得的值为0.3以下,利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的(002)面的平均层面间隔d002为0.340~0.390nm,氢和碳的原子比(H/C)为0.10以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