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61518B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210545602.6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24 , F01D17/165 , F02D41/263 , F05D2220/40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变几何结构涡轮增压器的流量调节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调节装置将致动器驱动至动力传输构件与止挡件抵接的抵接位置。该装置基于开度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获取抵接位置开度量。该装置对致动器进行驱动直到检测量达到预设定的量,使动力传输构件移动至临时控制位置。该装置获取临时控制位置流量。当调节气体流入装置使调节气体流动到排气涡轮中并且流量测量传感器对调节气体的流量进行测量时,获取该临时控制位置流量。该装置基于临时控制位置流量与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之间的差值来获得校正量,其中,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为与预设定的量对应的原有的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782335B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0510128537.7
申请日:2005-1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nventor: 树杉刚
IPC: F01M13/04
Abstract: 在用于从来自曲轴箱的活塞环泄漏气体中分离油雾的油分离结构中,使过滤器能良好地断油、防止网孔堵塞和降低保养频度。为此构成为具有用于分离油的过滤器(4),活塞环泄漏气体自上而下地通过过滤器(4)。换言之,构成为导入过滤器(4)内的活塞环泄漏气体从过滤器(4)的下表面穿过,且其从下表面穿过方向与重力的方向基本一致。从过滤器(4)的下表面穿过的活塞环泄漏气体返回到吸气侧,同时由过滤器(4)捕集的油从该过滤器(4)的下表面呈油滴状下落,然后返回曲轴箱。
-
公开(公告)号:CN103967542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042155.1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nventor: 树杉刚
IPC: F01D25/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7/145 , F01D17/165 , F01D25/14 , F01D25/145 , F05D2220/40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涡轮增压器,该涡轮增压器具有涡轮、涡轮壳体、可变阀、第一板、第二板以及热屏蔽构件。涡轮壳体容置涡轮并且具有流动通路。可变阀围绕设置在可变阀上的每个枢转构件旋转,从而调节从流动通路引导至涡轮的流体的流速。第一板支承每个枢转构件的一端并且限定流动通路。第二板支承每个枢转构件的另一端或可变阀,并且限定流动通路。热屏蔽构件覆盖涡轮壳体的壁表面,并且限定流动通路。
-
公开(公告)号:CN103161518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10545602.6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24 , F01D17/165 , F02D41/263 , F05D2220/40
Abstract: 一种用于可变几何结构涡轮增压器的流量调节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调节装置将致动器驱动至动力传输构件与止挡件抵接的抵接位置。该装置基于开度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获取抵接位置开度量。该装置对致动器进行驱动直到检测量达到预设定的量,使动力传输构件移动至临时控制位置。该装置获取临时控制位置流量。当调节气体流入装置使调节气体流动到排气涡轮中并且流量测量传感器对调节气体的流量进行测量时,获取该临时控制位置流量。该装置基于临时控制位置流量与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之间的差值来获得校正量,其中,实际控制位置流量为与预设定的量对应的原有的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0273393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103036.3
申请日:2012-04-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3/1045 , F16C17/02 , F16C17/18 , F16C27/02 , F16C33/74 , F16C236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涡轮增压器,其具备:具有形成轴承室的轴承外壳的外壳、连结涡轮以及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以及配置于轴承室并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半浮式轴承。半浮式轴承具有位于长度方向的两端的一对轴承部。半浮式轴承的外周表面的、一对轴承部之间的区域和轴承室的内周表面构成向一对轴承部的外周表面侧供给润滑油的外周侧供油室。至少在一个轴承部的外周表面上形成在周向延伸的槽。轴承外壳形成有:供油路,其向外周侧供油室供给润滑油;和排出路径,其从下方与槽对置并且供槽内的润滑油向下方排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