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质电池、非水电解质电池组以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7195945B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710101777.0

    申请日:2017-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包括组(21A)的非水电解质电池(60A),所述组(21A)包括正极、负极和双极电极(17、18、16)以及这些电极之间的隔膜(14)。在正极中,在集电器(11)的两个侧表面上形成正极活性材料层(12)。在负极中,在集电器(11)的两个侧表面上形成负极活性材料层(13)。在双极电极中,在集电器(11)的两个侧表面上分别形成正极活性材料层和负极活性材料层(12、13)。在所述组中,这些电极堆叠,隔膜插入在它们之间。所述组包括用于这些电极的集电片(15A、15B、15c1)。这些片的连接部(15a1‑a4、15b1‑b4、15c1‑c4)布置在所述组的外周上的不同位置。

    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8630875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710799265.6

    申请日:2017-09-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外包装材料内降低被串联连接的电极组间的电阻的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以沿第1方向层叠2个以上的方式具备电极组。电极组以沿第1方向交替地层叠的方式具备负极和正极,负极具备负极极耳,正极具备正极极耳。一个电极组的负极极耳和另一个电极组的正极极耳在将多个电极组层叠而成的层叠体的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上沿第1方向并列地配置,并且通过连接体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一个电极组的正极极耳和另一个电极组的负极极耳中任一者被配置在第2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另外任一者在第2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上被配置在与串联连接的一个电极组的负极极耳和另一个电极组的正极极耳端子不同的位置。

    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9916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1061748.3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提供能够抑制气体产生及电阻上升的二次电池。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含正极、负极及非水电解质。正极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和形成于正极活性物质含有层的至少一部分上的含硫层。非水电解质包含由含硫酰亚胺化合物及磺内酯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构成的、或者由含硫酰亚胺化合物、磺内酯化合物及丙磺酸酯中的至少1种构成的含硫化合物。二次电池满足下述(1)式,1×10‑6≤E/A≤9×10‑4 (1)(1)式中,A为正极的含硫层的每单位体积的硫原子的质量(g/m3)、E为非水电解质中的含硫化合物的浓度(mol/L)。

    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991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1060162.5

    申请日:2022-08-31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提供输入输出性能优异的电极、输入输出性能优异的二次电池及电池包、以及具备该电池包的车辆。根据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极,其具备包含活性物质、具有锂离子传导性的无机固体粒子和碳材料的活性物质含有层。活性物质含有层在利用汞压入法得到的对数微分细孔容积分布曲线中,显示出表示最大对数微分细孔容积的第1峰。第1峰的细孔径D1为0.05μm~10μm。与第1峰相对应的第1细孔容积相对于活性物质含有层中的总细孔容积为20%~50%。0.005μm~0.02μm的范围的第2细孔容积相对于第1细孔容积之比为0.1%~5%。

    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59972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0127011.1

    申请日:2020-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极、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电极具备集电体和形成在集电体上、且包含活性物质粒子的含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粒子包含第1活性物质粒子及第2活性物质粒子,所述第1活性物质粒子包含含有单斜晶型铌钛复合氧化物的芯粒子及被覆芯粒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碳材料层,所述第2活性物质粒子包含单斜晶型铌钛复合氧化物。对活性物质粒子通过激光衍射散射法得到的粒度分布图具有低于中值粒径d50的尺寸的粒径所对应的第1区域、和中值粒径d50以上的尺寸的粒径所对应的第2区域。第1区域中包含的第1粒子组含有第1活性物质粒子,第2区域中包含的第2粒子组含有第2活性物质粒子。第1粒子组的碳被覆率比第2粒子组的碳被覆率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