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1170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388056.4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16K49/00 , F16K27/00 , H01M8/06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阀门。阀门(70)被配置于燃料电池系统(10)的反应气体系统装置(17)。阀门(70)具有壳体(74)和杆状的加热器(120),其中,所述壳体(74)在其内部具有能供水流动的流路(72);所述杆状的加热器(120)被插入壳体(74)。在流路(72)的规定位置设置有流路截面面积小的孔口(96a)。加热器(120)从阀门(70)的螺线管(76)侧起沿壳体(74)的轴向倾斜,且其顶端部(122a)接近孔口(96a)。据此,阀门能实现小型化,即使在设置空间小的燃料电池系统中也能够简单地配置,并且能够不依赖于流路形状而对孔口周边进行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1697250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170624.3
申请日:2020-03-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吉富亮一
IPC: H01M8/04007 , H01M8/04029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燃料电池堆的温度调整方法。燃料电池系统(10)具备:燃料电池堆(12)、与燃料电池堆(12)的端板(30a)连接并使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配管(52)。制冷剂配管(52)包括:向燃料电池堆(12)供给制冷剂的制冷剂供给配管(52a)、从燃料电池堆(12)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配管(52b)。在制冷剂供给配管(52a)和制冷剂排出配管(52b)各自的端板(30a)的附近位置设置结构体(60)。燃料电池堆(12)的温度调整方法利用该结构体(60)设为对制冷剂的抑制流通状态或者阻止流通状态,由此维持燃料电池堆(12)的保温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129334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11233144.0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7 , H01M8/2475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10)具备燃料电池堆(12)、收纳燃料电池堆(12)的堆壳体(14)、接合于堆壳体(14)并且收纳燃料电池用辅助设备(70)的辅助设备壳体(15)。辅助设备壳体(15)一体地具有端板部(88a),该端板部对燃料电池堆(12)施加层叠方向的紧固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1186314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1116188.5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吉富亮一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车辆。燃料电池车辆(10)具备燃料电池堆(18)、收容燃料电池堆(18)的堆壳体(20)、以及用于在车辆碰撞时将燃料电池堆(18)的输出线路(52)电切断的切断控制单元(42)。切断控制单元(42)配置在堆壳体(20)的上表面(20u),切断控制单元(42)的前端位于比堆壳体(20)的前端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022299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10219376.1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58 , H01M8/04029 , H01M8/04074 , H01M2008/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在构成燃料电池组的第一端板(18a)的侧部,分别各设有上下两个用于供给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及用于排出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在第一端板(18a)的面(50a)上形成用于连通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及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的槽部(52a、52a),将进入所述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的上方的空气向所述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207220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0710196107.8
申请日:2007-1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75 , H01M8/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其能够良好且经济地设置连结销插入用的多个筒状插入部,而且可容易地采用各种接合方式。燃料电池组(10)具备在水平方向(箭头A方向)上层叠有多个电池单元(12)的层叠体(14),所述层叠体(14)由包含将端板(20a、20b)作为端板的壳体(24)一体保持。壳体(24)具备配置于层叠体(14)的侧部的多个侧板(60a~60d),端板(20a、20b)和所述侧板(60a~60d)通过连结销(64a、64b)连结。在侧板(60b)上为了插入连结销(64b),而单独固定分体结构的多个第二连结部(72a)。
-
公开(公告)号:CN101908636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196423.7
申请日:2010-06-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29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4074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H01M8/2484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在构成燃料电池组的第一端板(18a)的侧部,分别各设有上下两个用于供给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及用于排出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在第一端板(18a)的面(50a)上形成用于连通各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及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的槽部(52a、52a),将进入所述冷却介质排出连通孔(30b)的上方的空气向所述冷却介质供给连通孔(30a)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1271984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087357.2
申请日:2008-03-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75 , H01M8/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其外壳(22)具备连接端面板(20a、20b)和侧板(64a~64d)的铰链机构(68)。发电面范围(78)由距离L1和距离L2来确定。构成铰链机构(68)的第一铰链部(70c)及第二铰链部(72a)在交替配置的状态下被收容在距离L1内,并且连接销(76a)的轴向尺寸适宜设定在距离L1以下。第一铰链部(70a)及第二铰链部(74a)在交替配置的状态下被收容在距离L2内,并且连接销(76b)的轴向尺寸适宜设定在距离L2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8507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45221.8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吉富亮一
IPC: H01M8/04119 , H01M8/2483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的气液分离器被支承于燃料电池堆中的多个发电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端部。燃料电池系统具备:加湿器,其利用在排出流路流通的氧化剂排气对在供给流路流通的氧化剂气体进行加湿;以及连结配管,其将加湿器与气液分离器互相连结,并且将从加湿器导出的氧化剂排气引导至入口,加湿器设置于燃料电池堆的端部,气液分离器经由连结配管被安装于加湿器。
-
公开(公告)号:CN11511738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183312.5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该燃料电池系统(10)其具备排气合流部(46),排气合流部(46)使从燃料电池堆(12)的阴极电极侧排出的含有水分的阴极排出流体与从燃料电池堆(12)的阳极电极侧排出的含有水分的阳极排出流体合流,在排气合流部(46)设置:阴极排出口(50),其排出阴极排放气体;阳极排出口(52),其排出阳极排出流体;以及分隔板,其在比阴极排出口(50)与阳极排出口(52)的合流部(56)更靠上游侧将阴极排出口(50)与阳极排出口(52)隔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