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72483B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310370401.1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364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2 , H01M4/44 , H01M10/0525 , Y02E60/122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且能够兼顾高初始容量和高容量维持率的复合电极材料。其解决方法是:对包含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的元素的颗粒(A)、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的碳颗粒(B)、多层碳纳米管(C)、碳纳米纤维(D)以及根据需要的导电性碳颗粒(E)进行伴随有剪切力的混合,从而得到复合电极材料。使用该复合电极材料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3523766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277180.3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 , C01B2202/36 , D01F9/127 , H01B1/04 , Y10T428/2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碳纤维,其不在树脂等基质中留下聚集体而是易于分散并且能够赋予低电阻,其中,多层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于石墨化碳纳米纤维间以及石墨化碳纳米纤维表面附近。一种复合碳纤维,其为含有纤维径5nm以上且30nm以下的多层碳纳米管和纤维径50nm以上且300nm以下的石墨化碳纳米纤维的复合碳纤维,前述多层碳纳米管均匀地分散在前述石墨化碳纳米纤维间以及前述石墨化碳纳米纤维表面附近。
-
公开(公告)号:CN103626149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373844.6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C01B31/02 , B82Y40/00 , B82Y30/00 , B01J23/881 , B01J23/847 , H01M4/02 , G01N27/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1/02 , B01J21/185 , B01J23/8472 , B01J23/881 , B01J23/8877 , B01J37/0234 , B01J37/0238 , B01J37/04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2 , D01F9/127 , D01F9/1273 , H01G11/40 , H01G11/86 , H01M4/663 , Y02E60/13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碳纤维制造用催化剂和碳纤维的评价方法。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不进行高温热处理的条件下提供一种析出于电池、电容器等电化学设备的电极而可能引起短路(short)等的金属离子的溶出量少的碳纤维。其解决方法是:一种碳纤维,其包含:Fe、选自由Mo和V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载体,利用拉曼分光测定得到的R值(ID/IG)为0.5~2.0、催化剂金属的电化学性金属溶出量为0.01质量%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352479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276537.6
申请日:2013-07-03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31/0253 , C01B32/168 , D01G13/00 , D02G3/04 , D06M10/00 , H01M4/364 , H01M4/587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复合碳纤维的方法,所述复合碳纤维不在树脂等基质中留下聚集体而是易分散并且能够赋予低电阻,其是将两种以上的碳纤维以大致均匀的状态分散而成的。本发明通过下述复合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得到复合碳纤维,所述复合碳纤维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对混合溶液以100MPa以上且小于245MPa的压力给予空化效应来复合化,所述混合溶液以6质量%以下含有平均纤维径不同的两种以上的碳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206194802U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21059078.1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1),第一外装件(10)的第一热塑性树脂层(15)与第二外装件(20)的第二热塑性树脂层(25)彼此相对,通过被第一热塑性树脂层与第二热塑性树脂层熔接而成的热封部(32)包围,从而形成具有电池元件室(33)的外装体(31),第一内侧导通部(42)及第二内侧导通部(52)面向电池元件室的室内,对于被封入至电池元件室内的电池元件而言,正极元件(41)与第一内侧导通部导通,并且负极元件与第二内侧导通部导通,在外装体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外装件的第一金属箔(11)导通的多个第一外侧导通部(43)及与第二外装件的第二金属箔(21)导通的多个第二外侧导通部(53)。
-
公开(公告)号:CN206148483U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621096229.0
申请日:2016-09-29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一种蓄电装置,第一外装件(10)及第二外装件(20)中的至少一者,在包含第一内侧导通部(43a,43b)及第二内侧导通部(53)的区域具有2阶以上的压花部(51),第一外装件的第一热熔接性树脂层与第二外装件的第二热熔接性树脂层(25)相对,形成具有电极体室(31)的外装体(30),第一内侧导通部及第二内侧导通部面向电极体室的室内,对于与电解质一同被封入至所述电极体室内的电极体(100)而言,正极元件(114、144)与第一内侧露出部导通,负极元件(124)与第二内侧导通部导通,在所述外装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外侧导通部(44)和第二外侧导通部(5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