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阻螺旋流清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01591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010054006.2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污阻螺旋流清理装置及方法,包括集水箱、高压注射泵、进水软管、进水硬管、定位块、螺旋流出水嘴,所述高压注射泵的进水口连入所述集水箱内;所述进水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高压注射泵的出水口以及所述进水硬管的一端;所述进水硬管伸入待清理管道内,其端部通过定位块连接所述螺旋流出水嘴;该待清理管道端口处设有橡胶锁紧口,所述进水硬管穿过该橡胶锁紧口伸入待清理管道内。本发明节能环保,控制方便、操作简单,摆脱了传统清污方法(如烧碱疏通、拆装清洗)的限制,利用新型的造流装置,在被阻塞的下水管道中形成高速高压螺旋流,从而使得下水管道的阻塞状况得到解决。

    一种双导水锥轴流泵水工模型试验测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2310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238983.1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导水锥轴流泵水工模型试验测控装置,包括:下导水锥、进水喇叭口、分隔板、一号管道、电磁流量计、阀门、循环动力泵、上导水锥、二号管道以及出水喇叭口,进水喇叭口设置在下导水锥的顶端,出水喇叭口设置在进水喇叭口的顶端,分隔板设置在进水喇叭口和出水喇叭口之间,上导水锥设置在出水喇叭口的顶端,一号管道安装出水喇叭口内部,且向上延伸穿过上导水锥,二号管道的一端设置在一号管道内部,且穿过分隔板与进水喇叭口相连通,二号管道的一端与一号管道相连接,电磁流量计、阀门和循环动力泵沿着二号管道内水流方向依次安装在二号管道上,减少制造模型泵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方便过流控制,并保持相似于原泵的试验效果。

    一种用于大扩散角前池的组合式整流装置及整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355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033954.2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大扩散角前池的组合式整流装置及整流方法。包括大扩散角前池、底坎以及立柱组,所述底坎为一字型,位于正水流方向前池进口前端;所述立柱组分左右两侧在泵站进口左右两侧边孔前端对称布置,左侧或右侧的立柱组均由若干列立柱构成;左侧或右侧的立柱组中,任意两列中的立柱呈交错式分布。本发明提供的包括底坎及立柱的组合式整流措施,适用于各种泵站前池中,可有效解决大扩散角泵站前池存在的边孔不进流以及边机组存在涡区的问题,提供有益的进水条件,有利于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本发明结构简单,技术可靠,易于实施,应用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大。

    DPIV采集器姿态遥控调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176339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057131.9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DPIV采集器姿态遥控调整系统,包括DPIV采集器、吊杆、内壳、外壳、电动机一、电动机二、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处理器、红外线遥控器;所述电动机一固定于内壳侧壁,所述DPIV采集器置于所述内壳内,并与电动机一的转轴一相连;所述电动机二固定于外壳侧壁,所述内壳置于所述外壳内,并与电动机二的转轴二相连;所述转轴一、转轴二均水平布置,并相互垂直;所述外壳顶部通过吊杆安装于固定位置,所述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处理器分别与电动机一、电动机二相连,利用红外遥控器、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处理器控制电动机一、二的旋转,以调整DPIV采集器姿态。本发明有结构简单、操作简洁、成本较低的好处,能有效地远程控制DPIV采集器的姿态。

    隧道交通雨水淹没时无电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0145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2010035243.4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隧道交通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控制装置和方法,具体是隧道交通雨水淹没时无电智能控制装置及方法,属于交通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装置中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智能测检淹没深度系统部分(安装在隧道中地势最低洼的地方)、预警智控部分(隧道入口处)和连接部分(双重气动管)。此方法简洁实时,控制方便、无需电源,不仅满足城区道路隧道控制要求,也能满足偏远地区下沉式道路控制需求。

    水工模型试验中双向流道泵站分离式测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06423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710998056.4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奚斌

    Abstract: 水工模型试验中双向流道泵站分离式测流控制方法,涉及水利试验领域。根据去除泵机组的原型双向流道泵站制作模型双向流道,模型双向流道内设置有模拟分隔体和分隔块,模拟分隔体和分隔块将模型双向流道分隔为独立的不连通的上层出水流道和下层进水流道,上层出水流道和下层进水流道之间连接有外置试验管路,外置试验管路上串接有循环动力泵,通过循环动力泵完成模型双向流道的水流输送,来实现水工模型双向流道泵站的模拟试验。本发明能很好的完成水工模型双向泵站试验,通过双向流道和循环动力泵之间的结构分离优化布置,使所有双向流道泵站各机组在模型中都能单独控制和流量测量,并且安装使用方便快捷。

    水工模型试验中的轴流泵泵站分离式测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03956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976967.7

    申请日:2017-10-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奚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5/00 F04D15/0088

    Abstract: 水工模型试验中的轴流泵泵站分离式测流控制方法,及水利试验领域。根据去除泵装置的原型轴流泵站制作模型进水流道、模型出水流道,模型进水流道、模型出水流道之间通过外置管路连接,外置管路上另串接循环动力泵,使得模型进水流道、模型出水流道、循环动力泵分别成为独立部件,再通过循环动力泵完成模型进水流道、模型出水流道之间的水流输送,来实现水工模型轴流泵泵站的模拟试验。本发明能够适应水工模型轴流泵泵站试验,通过将循环动力泵与模拟进水流道、模拟出水流道之间的结构分离优化布置,使所有轴流泵机组在模型中都能单独控制和流量测量,并且安装使用方便快捷。

    雨水井盖处积水负压式智能增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18765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125452.7

    申请日:2014-03-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Inventor: 奚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5/06 E03F2005/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井盖处积水智能增排方法,属于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的技术领域,可据雨水井盖处积水情况自动控制的通气系统,在路面雨水使排水井盖口呈淹没进流时,通过自控装置形成自由式进流,自动增排路面雨水;或在排水井盖口呈淹没进流时自动形成吸入式负压,增排雨水,具有实时性、主动性、自动化、智能化、无需看管,以及使用范围广,维护方便等优点。

    一种斜角导管变向消力墩及非对称出流耦合消能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399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1045320.X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角导管变向消力墩及非对称出流耦合消能方法,所述消力墩包括立方墩体,其迎水面上设置弧面凸向下游的消力面,墩体内部设有圆形转向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进水口位于消力面,出水口位于斜切侧面;通过采用斜角导管变向消力墩的非对称出流耦合消能方法调整出流高流速区的水流流向,让高、低流速区进行消能耦合,使得出水口处流速均化减小,避免消能不均引起的下游河床一侧冲刷一侧淤积、大范围的回流现象,保证工程安全的同时,达到节省工程费用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