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08159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310557952.9
申请日:2013-11-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27D19/00
Abstract: 一种基于高精度模糊控制的矿热炉电极自动控制方法,根据电极电流偏差ei、电极电流偏差的变化率Δei、电极插入炉料中的深度dt和电极插入炉料中深度的变化率Δdt,采用高精度模糊控制器对矿热炉电极位置的变化量mt进行调节,其中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度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是根据专家经验获得,控制器的输出是根据模糊近邻距离加权插值计算得到,从而提高了模糊控制器的控制精度。该方法为矿热炉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了保证,能使矿热炉在稳定方式下运行,可有效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减少维护量,改善工作环境,并为后续的谐波抑制提供更好的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298321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10162636.2
申请日:2011-06-1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序列模式挖掘的火电厂球磨机制粉系统节能优化方法,对现场记录数据进行序列模式挖掘过程,自动获得磨机负荷l、磨机出口温度ot、磨机入口负压inp、热风门开度uh、在循环风门开度ur、磨机出力pc、磨机负荷设定值lsv、磨机出口温度设定值otsv和磨机入口负压设定值inpsv之间的序列模式,并在当前运行数据与得到的序列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逐项搜索方法确定出当前工况下磨机负荷、磨机出口温度和磨机入口负压的最佳设定值,这样简便易行且通用性好,并使得制粉系统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一直在最佳方式下运行,这样不仅为锅炉系统的优质燃烧提供了有效保证,而且能够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589612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15875.X
申请日:2012-01-1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夹过热故障智能诊断方法及在线监测系统。该故障在线监测系统由远程数据服务器、远程监控计算机、列车监控计算机、GPRS数据集中器以及分布于接触网上的无线终端模块构成。其中无线终端模块实现对线夹温度、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接触网电流进行检测;远程数据服务器根据采集的实时数据及历史数据完成线夹过热故障的智能诊断与处理,并将实时采集结果及诊断结果信息发布到远程监控计算机上。本发明主要用于解决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夹过热故障频发且难以有效监控的问题,使得可以对接触网线夹的状态及故障发展状况进行持续在线监测,从而避免接触网过热事故的发生,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0462729C
公开(公告)日:2009-02-18
申请号:CN200610042984.5
申请日:2006-06-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在线监测方法,该方法以分布式在线监测系统对置于发电机转定子间气隙的微分探测线圈输出的感应电势信号进行检测;分布式在线监测系统包括一个上位机,其中设有多种判据相融合的故障诊断算法的软件和故障诊断规则数据库,该上位机通过RS485总线连接有多个数据采集模块,每个数据采集模块对应连接有一台发电机组,构成分布的多台测量单元,由上位机对多台发电机组进行统一管理和进行故障诊断,主要用于解决发电机转子绕组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使得可以根据早期征兆进行故障预报,并能对故障进行诊断和发展状况监测。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实时采样、实时显示、数据存储等功能,可信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126680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018638.8
申请日:2007-09-1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磨煤机负荷软测量方法,用以解决长期以来火电厂磨煤机负荷难以检测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对磨机噪音、振动以及差压信号进行自适应特征提取,获取能够仅表征磨机负荷的信息,对煤易磨性系数、煤含水份、钢球装载量和负荷进行模糊划分,建立能够辨识工况的规则及各规则下的拟合多项式,最后对所有规则的输出进行综合获得磨机负荷。本发明提出的磨煤机负荷软测量方法,克服了以往检测方法不能适应工况变化的缺点,在各种工况下均能获得良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为磨机的有效监控提供了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0043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55000.1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18/2433 , G06N3/0895 , G06F1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承时序数据输入的可解释火电厂汽轮机振动异常大模型诊断方法,采用两次对比学习训练编码器,第一个编码器用于处理不同轴承之间的时序数据关系,通过学习多轴承时序数据的共性和差异,增强了模型对多特征时序数据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变化的感知能力;第二个编码器则将时序数据与相应时间段内的文本描述对齐,以提升模型对时序数据预测结果的文本解释能力。预训练后,将编码后的时序数据输入到chatglm‑6B大模型中,从而实现了对汽轮机轴承振动异常的有效诊断及结果的文本解释。
-
公开(公告)号:CN1189157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79828.0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5D1/46 , G05D1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定性能下抗扰动的无人机强化学习追踪控制方法,1、设置无人机速度控制动力学系统和期望轨迹,根据期望轨迹和无人机速度控制动力学系统建立无人机追踪控制动力学系统;2、根据建立的无人机追踪控制动力学系统,建立预定性能下的无人机转换追踪误差;3、根据建立的预定性能下的无人机转换追踪误差,建立预定性能下的无人机转换追踪误差的动态;4、根据建立的预定性能下的无人机转换追踪误差的动态,建立预定性能下的无人机转换追踪控制动力学系统;5、设置二次型性能指标;6、根据设置的二次型性能指标,建立预定性能下的无人机转换追踪控制动力学系统的无人机最优控制输入和无人机最坏扰动;7、建立并训练神经网络,用于逼近性能指标;8、建立预定性能下的无人机转换追踪控制动力学系统的无人机最优控制输入的神经网络逼近和最坏扰动的神经网络逼近。通过执行无人机最优控制输入的神经网络逼近和最坏扰动的神经网络逼近,无人机实现预定性能下抗扰动的追踪控制。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人机追踪控制性能和抗扰动性能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无人机的追踪控制性能和抗扰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75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56259.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P21/14 , H02P21/00 , H02P25/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线性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现象抑制的最优控制方法,1、建立永磁同步电机的非线性混沌动力学数学模型;2、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系统,设计前馈补偿控制器;3、针对简化线性控制系统,设计非线性混沌补偿复合控制器结构;4、对简化线性控制系统设置零和博弈的奖励函数和线性二次型性能指标;5、建立优化问题,迭代得到反馈控制器增益;6、根据建立的反馈控制器增益,结合设计的非线性混沌补偿复合控制器结构得到补偿非线性复合控制输入;7、重复优化过程,直到满足收敛条件,得到最优控制输入和最坏扰动。本发明利用电机历史运行数据迭代获得永磁同步电机混沌现象一致的最优控制方法,控制电机最终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868910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687324.0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触发的异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方法,步骤如下:1、建立由P个一阶智能体和Q‑P个二阶智能体组成的异质多智能体系统模型;2、建立异质多智能体系统的通信拓扑;3、建立边触发机制来决定异质多智能体系统通信时刻;4、确定边触发机制中的触发函数;5、建立基于边触发的异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器;6、将建立的控制器应用于所建立的异质多智能体系统模型中,实现基于边触发的异质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控制。本发明方法基于边触发的方式进行异质多智能体系统间的通信,克服了多智能体系统连续通信所造成的通信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升了多智能体系统的通信资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3844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98643.4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25J9/16
Abstract: 一种基于偏置神经网络的带有输入饱和补偿的机械臂控制方法,步骤如下:1、建立考虑控制输入饱和的机械臂系统;2、建立固定时间稳定的控制输入饱和补偿系统;3、建立机械臂系统的关节跟踪误差;4、建立机械臂系统的固定时间终端滑模面;5、建立偏置神经网络输入、偏置神经网络基函数以及偏置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率;6、建立基于偏置神经网络的带有输入饱和补偿的机械臂控制器;7、将所建立的基于偏置神经网络的带有输入饱和补偿的机械臂控制器输入到考虑控制输入饱和的机械臂系统中,即实现机械臂系统各关节快速且准确的轨迹跟踪。本发明方法克服了机械臂关节电机扭矩输出的限制对系统稳定性和跟踪性能的影响,确保了机械臂系统在固定时间内达到预设轨迹,提供了更高水平的鲁棒性和跟踪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