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1411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300704.0
申请日:2021-03-22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C07C303/36 , C07C3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空间位阻配体调控的联烯胺与苯硼酸的区域选择性加成方法,以4‑甲基‑N‑(丙基1,2‑二烯‑1‑基)‑N‑(对甲苯基)苯磺酰胺类化合物和苯硼酸为原料,在金属钯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大配体与钯配位形成的大配位笼将使N‑链远离更大的空间位阻配体和苯基,从而导致E和Markovnikov选择性。制备一系列(E)‑N‑(2‑(2‑氯苯基)丙‑1‑烯‑1‑基)‑4‑甲基‑N‑(对甲苯基)苯磺酰胺类衍生物。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制,反应操作简单,产率较高,区域选择性优异。为通过配体调控合成苯磺酰胺类衍生物提供了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04512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61773.5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1N33/574 , G01N33/68 , G01N33/543 ,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26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纳米材料、免疫分析和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检测甲胎蛋白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空心立方体状的三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免疫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具有检测范围宽、检测下限低、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并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构建此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甲胎蛋白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912083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1172916.X
申请日:2018-10-09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C07D309/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2-氨基-3-亚甲基-3,6-二氢吡喃衍生物的方法,是在经济的反应溶剂中,以N-烯丙基-4-甲氧基-N-乙烯基苯磺酰胺化合物和取代的烯基碘化合物作为反应原料,在金属钯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多取代的2-氨基-3-亚甲基-3,6-二氢吡喃类衍生物。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且反应操作简单,产率较高,合成底物的路线成熟,可操作性强,为多类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提供关键的骨架结构,并且可以广泛适用于工业化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954339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10259323.1
申请日:2016-04-25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1N27/416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免疫分析以及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CeO2@Cu2O/Au@Pt的夹心型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采用CeO2@Cu2O/Au@Pt作为检测抗体标记物制备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检出限低等优点,对肝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442994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610823161.X
申请日:2016-09-14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1N33/574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免疫分析以及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Ag@Au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采用Ag@Au‑WO2.72/MWCNTs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检测抗体标记物,制备的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多种肿瘤标志物的灵敏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检出限低等优点,对肿瘤标志物CA724、CA242、CEA、PSA的检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08367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610085008.1
申请日:2016-02-15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D06M11/83 , D06M13/352 , D06M15/61 , D06M11/74 , D06L1/00 , D06L1/12 , D06L1/02 , D06L1/22 , C09D5/24 , C09J9/02 , D06M101/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1/83 , C09D5/24 , C09J9/02 , D06L1/00 , D06L1/02 , D06L1/12 , D06L1/22 , D06M11/74 , D06M13/352 , D06M15/61 , D06M2101/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碳纤维废丝制备导电碳纤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废弃碳纤维的综合利用和碳纤维的再生利用问题,该方法是通过一种高效渗透降解液浸泡碳纤维,实现常温常压下碳纤维和表面有机膜的分离,得到再生碳纤维。该方法的优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处理废弃碳纤维,成功实现碳纤维的再生,经化学镀、电镀金属或涂覆导电聚合物工艺制备导电碳纤维,流程简单,不需要再进行化学镀或电镀前表面洁净处理过程,不需要进行加热,降低了能耗,而且再生碳纤维或填料不受腐蚀,纤维损伤小,表面处理干净完全,实现高附加值碳纤维材料的再生和导电碳纤维材料的低成本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7082626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610084998.7
申请日:2016-02-15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C04B33/36 , C04B33/132 , C04B33/135 , C04B38/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40/69 , C04B33/36 , C04B33/1322 , C04B33/1352 , C04B38/067 , C04B2235/52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方法是常温常压下将其浸泡在渗透降解剂中,使树脂基体溶胀降解,分离再生碳纤维或其填料,同时将渗透废液加入到赤泥和黏土中制备建筑保温材料。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高价值碳纤维的再生和赤泥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问题,该方法的优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处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废弃物,工艺流程简单,不需要进行预加工,可以直接处理大尺寸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节省了破碎和粉碎的费用,不需要进行加热,降低了能耗,再生碳纤维或填料不受腐蚀,纤维损伤小,表面处理干净完全,渗透分离废液可以作为建筑保温材料的粘接剂和造孔剂,完全实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
-
公开(公告)号:CN107082581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610085000.5
申请日:2016-02-15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废丝或制品常温常压再生玻璃纤维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废弃玻璃纤维的综合利用和玻璃纤维的再生利用问题,该方法是通过一种高效渗透降解液浸泡玻璃纤维,实现常温常压下玻璃纤维和树脂基体的分离,再生得到废弃玻璃纤维中的玻璃纤维、填料等。该方法的优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处理废弃玻璃纤维,成功实现玻璃纤维的再生和玻璃纤维材料的环保利用,工艺流程简单,不需要进行预加工,节省了破碎和粉碎的费用,不需要进行加热,降低了能耗,而且再生玻璃纤维或填料不受腐蚀,纤维损伤小,表面处理干净完全,实现高能耗、高附加值玻璃纤维材料的再生和玻璃纤维材料的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05667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002213.1
申请日:2017-01-03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C07D207/48 , C07D40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84 , C07D207/48 , C07D405/06
Abstract: 一种suzuki环化偶联一步合成二氢吡咯衍生物的方法,属于联烯(1,2‑丙二烯)环化化学方法合成领域。其中,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1)采用过渡金属元素进行催化;(2)采用联烯作为合成的原材料;(3)反应温度在低温或者常温下即可反应;(4)反应步骤一步完成;(5)催化剂可以全部进行回收重新利用;(6)反应溶剂须严格去除掉水分子,达微量级别;(7)所生成产物以2,3‑二氢吡咯五元环为主体结构(8)所生成产物物理、化学性质在常温及高温环境中不会产生变化:(9)所生成产物的产率≥98%wt(10)所生成的副产物易于采用常规方法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6093396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06989.5
申请日:2016-06-12
Applicant: 山东理工大学
IPC: G01N33/574 , G01N33/58 , G01N33/54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57473 , G01N33/54346 , G01N33/58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功能材料、免疫分析以及生物传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Au‑GQD@PtPd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是采用Au‑GQD@PtPd作为检测抗体标记物,制备一种癌胚抗原的夹心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Au‑GQD@PtPd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高的催化性能,使所制作的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检出限低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