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0435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327575.4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抗菌清除自由基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玫烟色苷A及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制品的提取制备技术领域。玫烟色苷A为浅黄棕色粉末,在200 mg/mL的浓度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为18.6 mm,对白色链珠菌的抑菌圈为21.3 mm。对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半数清除浓度(DC50)为:260μg/mL。对酪氨酸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9μg/mL。本发明的玫烟色苷A可通过培养玫烟色虫草菌,然后提取分离得到。本发明的玫烟色苷A可用于制备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抗菌剂、自由基清除剂和酪氨酸酶抑制剂,具有制备抗氧化、美白和抗衰老保健品的潜力。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由于采取微生物发酵生产,环境友好,不受自然环境和资源影响,易实现工业化、自动化、连续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880747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0102903.3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国被毛孢人工培养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冬虫夏草菌(中国被毛孢)的不同培养阶段添加代谢调节剂,干预中国被毛孢的代谢,特别是干预常规培养物与野生冬虫夏草代谢差异物的代谢通路,使人工培养的中国被毛孢菌的代谢物更接近野生冬虫夏草。调节结果显示,代谢调节后的中国被毛孢菌丝代谢物与野生冬虫夏草代谢物聚类在一起,同时其指纹图谱基本一致,表明经过本发明代谢调节的中国被毛孢人工培养物可代替野生冬虫夏草。本发明的中国被毛孢菌丝产品是由室内发酵生产,可工厂化全年生产,不受野生冬虫夏草的高原低温等恶劣环境影响,不破坏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市场。
-
公开(公告)号:CN109880747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02903.3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分与天然冬虫夏草一致的中国被毛孢人工培养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在冬虫夏草菌(中国被毛孢)的不同培养阶段添加代谢调节剂,干预中国被毛孢的代谢,特别是干预常规培养物与野生冬虫夏草代谢差异物的代谢通路,使人工培养的中国被毛孢菌的代谢物更接近野生冬虫夏草。调节结果显示,代谢调节后的中国被毛孢菌丝代谢物与野生冬虫夏草代谢物聚类在一起,同时其指纹图谱基本一致,表明经过本发明代谢调节的中国被毛孢人工培养物可代替野生冬虫夏草。本发明的中国被毛孢菌丝产品是由室内发酵生产,可工厂化全年生产,不受野生冬虫夏草的高原低温等恶劣环境影响,不破坏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市场。
-
公开(公告)号:CN109731015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102902.9
申请日:2019-02-0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61K36/068 , A61P3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中国被毛孢菌的免疫增强剂及制备方法。一种基于中国被毛孢菌的免疫增强剂为白色干燥粉末,主要成分为糖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核苷类化合物,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具有广阔的市场。本发明通过添加代谢诱导物等方法,优化中国被毛孢菌的培养,使培养物中免疫活性物质增加;通过提取和色谱分离制备工艺优化,得到中国被毛孢菌发酵物中免疫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本发明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是从中国被毛孢培养液中得到,而作为副产物的中国被毛孢丝体还可代替野生冬虫夏草加工相关保健品,一举两得。本发明由室内发酵生产,可工厂化全年生产,不受野生冬虫夏草的高原低温等恶劣环境影响,不破坏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4745636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510190000.7
申请日:2015-04-2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nventor: 胡丰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栀子蓝色素的制备方法。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栀子叶培养基的制备,包括固体培养基制备和液体培养基制备;(2)曲霉液体种子制备,包括制备一级、二级和三级种子;(3)接种发酵,包括液固双向发酵和液体发酵;(4)栀子苷酶解,包括液固双向发酵物酶解和液体发酵物酶解;(5)栀子蓝色素生成及纯化。采用加氨基酸加热使栀子苷苷元与氨基酸缩合生成栀子蓝色素,用树脂柱进行色素纯化,最后得到蓝黑色粉末,此即色价大于190(E1%1cm 590nm)的栀子蓝色素。本发明利用栀子叶生产栀子蓝色素,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工艺简便、稳定、生产设备投资可大可小,生产灵活,适合多种规模的企业投资。
-
公开(公告)号:CN104356252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410614806.X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8B37/06 , C07D48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从木耳菜中同时制备木耳菜植物胶、木耳菜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方法。具体工艺步骤如下:(1)将新鲜的木耳菜和打浆剂混合打浆;(2)将木耳菜浆离心或过滤,将过滤残渣或离心沉淀和叶绿素提取剂混合,离心或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或离心上清得到木耳菜叶绿素提取液,同时得到沉淀物或过滤残渣;(3)将沉淀物或过滤残渣经洗涤、干燥即得木耳菜植物胶;(4)木耳菜叶绿素提取液经皂化、萃取、铜离子取代和去杂即制得木耳菜叶绿素铜钠盐。本发明方法不仅能提高木耳菜植物胶得率30%以上,更主要的是降低能耗90%以上,同时还能得到木耳菜叶绿素铜钠盐副产品,可极大地提高木耳菜综合利用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4356247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410614857.2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8B37/00 , C07D48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从木槿叶中同时制取木槿植物胶和制备木槿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方法。所用原料为新鲜木槿叶或生产中药木槿皮的废弃物的新鲜木槿叶;具体制备步骤是:1.将新鲜木槿叶和打浆剂混合打浆;2.将木槿浆离心沉淀或过滤残渣和提取剂混合,离心或过滤,合并两次离心上清或滤液得到木槿叶绿素提取液,同时得到沉淀物或过滤残渣;3.将沉淀物或过滤残渣洗涤、干燥即得木槿植物胶;4.木槿叶绿素提取液经萃取、皂化、铜离子取代和去杂工序,即制得木槿叶绿素铜钠盐。本发明利用木槿叶生产木槿植物胶及木槿叶绿素铜钠盐,不仅将生产药材的废弃物,变废为宝,还得到了副产品木槿叶绿素铜钠盐,木槿植物胶得率提高30%以上,能耗降低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547145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48797.7
申请日:2015-01-30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A61K36/744 , A61K31/7048 , A61P1/16 , A61P39/06 , A61P35/00 , A61P29/00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栀子树叶提取物的用途。栀子树叶提取物中栀子苷(gardenoside)的含量为8~15%,栀子树叶的提取物在制备清热解毒、润燥降火、保肝利胆药物中的应用。栀子树叶的提取物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由于栀子树叶与栀子果具有类似的药理活性及主要活性成分,因此栀子树叶可代替栀子果用于相关药物生产。由于栀子树叶的产量是栀子果实产量的25倍以上,用其生产相关药物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栀子树叶来源丰富,可全年供货,提取物可全年生产,从而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资金周转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435624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14857.2
申请日:2014-11-05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08B37/00 , C07D48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从木槿叶中同时制取木槿植物胶和制备木槿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方法。所用原料为新鲜木槿叶或生产中药木槿皮的废弃物的新鲜木槿叶;具体制备步骤是:1.将新鲜木槿叶和打浆剂混合打浆;2.将木槿浆离心沉淀或过滤残渣和提取剂混合,离心或过滤,合并两次离心上清或滤液得到木槿叶绿素提取液,同时得到沉淀物或过滤残渣;3.将沉淀物或过滤残渣洗涤、干燥即得木槿植物胶;4.木槿叶绿素提取液经萃取、皂化、铜离子取代和去杂工序,即制得木槿叶绿素铜钠盐。本发明利用木槿叶生产木槿植物胶及木槿叶绿素铜钠盐,不仅将生产药材的废弃物,变废为宝,还得到了副产品木槿叶绿素铜钠盐,木槿植物胶得率提高30%以上,能耗降低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329837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56071.4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IPC: C12P19/44 , C07H15/203 , C07H1/06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和抗氧化剂作用的白僵菌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1、白僵菌(Beauveriasp.)菌种选择和培养,2、发酵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精制,精制分为初步精制和色谱法精制。本发明的白僵菌及白僵菌提取物具有酪氨酸酶抑制和抗氧化活性作用,精制品对酪氨酸酶的最低IC50为134.5µg/ml,对大鼠肝细胞脂质氧化的最低IC50为87.2μg/ml;可作为日用品添加剂,起增白、抗氧化、抗老化、保鲜、杀菌、消炎等作用;本发明由于采取微生物发酵生产,不受环境和资源影响,易实现工业化、自动化,不受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本发明工艺方法的生产成本低,工艺简便、工艺稳定、易调控、成功率高;本发明适合多种规模的企业投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