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351C
公开(公告)日:2004-08-18
申请号:CN00131551.X
申请日:2000-10-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2F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生物滴滤塔来交替实现生物吸附—生物再生处理含盐度1-5%、有机物浓度为500-1500毫克/立升以及温度在15-55度的污水,污水经调节池均质处理后进入混凝预处理,再由泵送到2-4个装有生物填料的生物滴滤塔中,当吸附状态工作时间达到3-12小时后,交替进入到再生状态3-20小时,脱除污染物的净化水由塔底排出。该工艺还可用于有机废气的处理,将生物吸附与生物降解同步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974134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221008.9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T7/246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一种基于隐藏状态时序信息传递的视频级目标跟踪方法,属于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目标跟踪领域。步骤如下:步骤1:获取用于模型训练的数据。步骤2:搭建模型整体网络架构。步骤3:模型训练。步骤4:模型推理。本发明所提出的视频级高性能追踪器可以更充分的利用视频流中的上下文信息来辅助追踪,从而大大提升追踪模型的鲁棒性,提高在各种复杂场景中的表现。本发明首次探索了利用隐藏状态来传递视频流中的时序信息,相比于之前的方法,本发明的架构可以传递更丰富的时序信息,这为后续视频级目标跟踪器的开发提供了先例。
-
公开(公告)号:CN11773226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95620.1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不同缺陷浓度UiO‑66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属于MOF制备技术领域。在陶瓷基载体上涂覆一层无机氧化物过渡层,之后在原液的配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调节剂乙酸,利用水热法生长不同缺陷浓度的UiO‑66膜。该系列UiO‑66膜在水处理领域如正渗透离子分离、渗透蒸发海水淡化、渗透蒸发处理高盐废水等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发明制得不同缺陷浓度的UiO‑66致密膜,该系列膜具有不同的孔道结构,即不同的孔容和孔径,从而能够截留住不同尺寸的离子,从而实现离子的有效分离;该系列致密膜具有更大的孔径和孔容,因此在渗透蒸发过程中表现出比无缺陷的UiO‑66膜更大的水渗透通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30723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37337.2
申请日:2023-09-05
Applicant: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隧道增压通风系统,包括:第一道自动风门、第二道风门、硬质风管和排风管;当用于施工隧道压入式增压通风时:第一道自动风门和第二道风门,均用于设置于隧道洞内;硬质风管,位于隧道洞内的顶部的一侧,且沿隧道走向设置,其前端位于隧道洞外,与鼓风机相连接,后端连接软质风管,软质风管后端延伸至靠近掌子面;排风管,用于设置于隧道洞内的顶部,其前端位于隧道洞外,其后端依次穿过第一道自动风门和第二道风门,排风管用于将掌子面处封闭空间内的多余的气体排出隧道洞外。使用该增压通风系统,解决了高海拔地区低压稀氧环境下掌子面不能达到常压及长大隧道中通风系统风量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7346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15989.6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40 , G06V10/44 , G06N3/045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事件流式稀疏特性的高效目标检测方法,包括:构建基于事件的敏捷网络(EvKeenDet),引入基于事件的时空目标的复制粘贴策略(Event GT Copy‑Paste);将自动驾驶仿真数据集放入基于事件的敏捷网络,实现基于事件的目标检测。本发明构建的基于事件的敏捷网络通过膨胀腐蚀长短期记忆网络中的浅层聚合和增强特征表示,有效的处理了流式稀疏事件数据,并生成完整的目标,同时解决了基于事件相机的目标检测中的浅层信息聚合和表示模糊的问题,并引入基于事件的时空目标的复制粘贴策略来提升网络对流式稀疏数据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99376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011925.5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高通量平板陶瓷基碳膜的制备及应用,其属于膜法水处理技术领域。采用相转化及高温烧结技术制备高通量平板陶瓷膜,采用浸渍‑煅烧‑还原法负载纳米催化剂,优化碳纳米管的合成条件,在平板陶瓷膜载体上形成的碳纳米管膜具有更高的网络孔隙率、更均匀的分布,所形成的碳纳米管网状结构膜不仅具有高的孔隙率,同时保证了其良好的导电和光吸收性能。借助外加光源或电源,通过界面加热膜蒸馏工艺,将该复合膜用于处理不同浓度盐水,相较于传统膜蒸馏工艺,在保证高截盐率的条件下,其具有更高的水通量、更小的温度极化和更轻的膜污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的含盐废水膜法处理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592066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10079.5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01D71/02 , B01D69/02 , B01D69/12 , B01D67/00 , B01D61/36 , C02F1/08 , C02F101/10 , C02F101/30 , C02F103/08 , C02F103/06
Abstract: 一种高稳定陶瓷基亚纳米孔石墨烯复合膜及精密分离应用,其属于环境膜分离技术领域。该复合膜在在片状、中空纤维和管状构型的无机陶瓷基底外表面引入无机过渡层,增加了其与石墨烯分离层的结合力,通过改变抽滤时间、抽滤液浓度、交联剂含量、高温还原温度和时间,精细调控复合膜的厚度和孔结构。经过对制备条件的优化,制备得到了高稳定的陶瓷基亚纳米孔石墨烯复合膜。该复合膜能够通过渗透蒸发工艺实现高效精密分离应用,如海水脱盐、高盐废水脱盐、海水及地热废水脱硼和其他废水(如抗生素废水和低浓度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废水),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和极端环境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80625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92694.2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16/25 , G06F16/26 , G06F16/28 , G06F16/901 , G06F16/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民用飞机的数据管理与综合分析系统,包含服务器端与用户端。服务器端包括数据解析与读取模块、数据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用户端包括用户交互模块、图表显示模块、故障诊断模块、性能趋势分析模块及信息导出模块。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更加高效简洁、更具备安全性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本系统具有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文件化管理大量数据的功能,极大降低了数据存储设备维护难度,具有分类统计的功能、能够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和耦合分析,有利于工作人员对多变量结合分析,采用预先设定好或用户自定义的判断逻辑通过飞参进行故障诊断,提升了飞机部件故障诊断的准确度,为飞机状态的综合评测提供了强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04186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14140.6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境膜分离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无缺陷耐污染锆基金属有机框架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通过引入的二氧化钛修饰层改善了原始陶瓷载体的大孔缺陷以及表面化学环境,有助于UiO‑66晶体的成核,其次,使用原位播种纳米晶种的策略替代了传统的浸渍涂覆播种方式,制备了分布均匀且厚度更薄的UiO‑66晶种层,这使得最终二次生长后获得的膜具有一个薄且致密的UiO‑66晶层,为在后续盐水处理中高通量和高盐截留率的同时获得奠定了基础,除此以外,通过在膜表面引入一层亲水改性层,膜的抗污染性能得以优化,在处理高盐有机废水时有更好的污染抵抗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00029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33777.9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0/20 , B01J2220/42 , B01J2220/4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KOH改性生物质水热炭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炭吸附材料以及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对于缓解能源短缺、预防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步骤包括:将核桃壳磨碎后过80目筛;取一定量的核桃壳粉末与去离子水混合,在反应釜中加热制备水热炭材料;将制备的水热炭材料与KOH混合搅拌,在管式炉中隔绝空气加热后,进行酸洗、水洗、过滤、烘干,即获得改性核桃壳水热炭。本发明方法简单,制备材料吸附性能突出,且具有相当稳定的碳结构,对于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远优于传统制备的活性炭。
-
-
-
-
-
-
-
-
-